风险管理在有药物过敏史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论文_刘丽,戎明梅(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有药物过敏史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方法:实施风险管理,选用2014年—2015年我院信息系统统计我科入院总数中有药物过敏史患者总数,根据统计,存在风险被拦截的例数,按照拦截因素分为没有风险例数,发生风险例数。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存在风险拦截总例数占有过敏史患者总例数上升1%,没有发生风险例数占存在风险拦截总例数下降19.1%,发生风险例数占存在风险拦截总例数下降30.2%。结论:风险管理在有过敏患者护理中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拦截风险,预见性的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使患者的满意度增加,值得临床的运用。

【关键词】 风险管理;有药物过敏史;护理;患者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09-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压力以及环境的改变,人类的整体健康水平都有所下降,过敏体质的患者越来越多,而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那么如何避免有药物过敏史患者不再使用该种药物而导致过敏尤为重要。一旦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衔接不当而导致差错,不仅患者对医护的信任及满意度下降,更重要的是威胁患者的生命。护理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在护理中识别、评价和处理危险因素,提高风险意识,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减少风险事件对患者及医院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2]。该文主要对风险管理在有药物过敏史患者护理中取得有效成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2015年中我科入院总数中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共662例,统计医院系统拦截药物不良事件的总例数,研究被拦截事件中通过各个核对环节把关后最终没有发生的事件的例数为存在风险被拦截的总例数,从具体核对的环节来具体划分:没有造成经济损失、药物浪费的为没有风险例数;造成经济损失及药物浪费的为发生风险例数。2014年发现问题阶段其中存在风险被拦截的总例数为14例,没有风险例数9例,发生风险例数5例,针对这一现象,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

1.2 风险因素管理

实施风险管理前,结合医院背景、查阅相关资料、与医护人员交谈并收集相关资料后进行分析:(1)手术室与病房隔离,医生在手术室就开具医嘱,医生没有仔细确认患者的过敏史;(2)办公班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无法判断医嘱的正确性;(3)治疗班护士也在比了解病情的情况下核对医嘱,仍未详细核对患者过敏史;(4)责任组人员流动较大,各班之间衔接不到位;(5)过敏标识不够醒目,未引起重视。针对这些风险因素,突出风险因素的监控,制定护理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2.1制度的重建及监管 重新建立有药物过敏史患者护理流程及质量标准,从入院患者处置、患者在院治疗期间处置、安全管理、出院处置这几个方面来建立,确定了护理流程。从源头上杜绝有药物过敏史患者使用该药物。细化并优化了流程,做到任何处置有流程,任何流程有监管。完善了该项的制度,通院质量委员会审核,作为全院公共流程,质量标准化共享。

1.2.2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 准确评估患者对药物过敏的强弱程度,根据其程度在床边备用所需的抢救药品、仪器、物品等,保障患者的安全,做到有问题及时处理。

1.2.3工作人员的管理 (1)培训:护士每月培训,详细评估入院患者有无过敏史及过敏药物的详细名称,按要求做好规定标识,在多个地方放提示牌,办公班、治疗班、责任组都要关注并每次核对。(2)护士长或护理组长每周督查流程落实情况并与当月绩效挂钩,做到对新建流程及质量标准人人知晓。(3)规范医生的医嘱,保证医嘱的正确性。

1.2.4人力资源配置的整合 病房实施医护责任制一体护理,同一个科室细分专科方向,由责任组长系统学习专科方向的专科知识,跟随床位医生查房,深度了解患者病情,全面负责当组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体现责任制整体护理及优质护理的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

2.结果

经过风险管理的实施,后续2015年为观察阶段,其中存在风险被拦截的例数为18例,按照拦截因素分为没有风险例数例15,发生风险例数1例,对比2015年明显下降,如表。

 

3.讨论

随着患者的维权意识加强,有药物过敏史患者的该种药物再次配置或发生过敏发生不仅仅能使医患、护患发生纠纷、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医护的工作量及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威胁患者的生命,无法保障患者的安全,因此对于完善有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护理及质量标准非常的迫切。

护理风险管理这一个管理程序,在护理中识别了护理不安全因素,有预见性的规避了风险,降低了患者及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也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最终提升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我们通过风险管理,从制度的重建及监管、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工作人员的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整合这几方面着手,从源头上杜绝有药物过敏史患者使用该药物。在风险管理后,用药护理从医生开立医嘱,到办公护士核对医嘱,到治疗护士处理该用药医嘱,最后到责任护士执行该药治疗医嘱,很多步骤环环相扣,每环都有风险把关提示,有针对不同过敏程度患者个性化的急救药物、仪器、物品的准备,切实的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实施风险管理后存在风险拦截的总例数上升了1%,发现问题有所增加,说明护士风险意识越来越强,对问题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增加;没有发生风险例数占存在风险拦截的总例数百分比上升了19.1%,发生风险例数占存在风险拦截总例数的百分比下降了30.2%,说明通过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护理差错越来越少,能够有效的控制发生风险的例数,从而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由此,实施风险管理后医院细化并优化了护理流程及质量标准,完善了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来说有据可遵循,能够规范操作流程,按制度实施;人力资源配置的整合也开创了医护合作的新模式,不仅对患者来说信任度、熟悉度、安全系数更高,护患合作融洽,更加强了医护合作,提升了护士的专科知识及护理,确立了专科中的发展方向,成为全新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何爱贞,许秀贞.医院血透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2):99-100.

[2]余江,徐剑铖,王振维.风险管理理论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重庆医学,2010,39(10):1310.

[3]郁蜀莹.风险因素管理在降低手术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5,19,(14):93-95,109.

论文作者:刘丽,戎明梅(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风险管理在有药物过敏史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论文_刘丽,戎明梅(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