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明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卫生院 江苏 苏州 215153)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影响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提出相关预防对策。方法:将我院手术室2005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7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切口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切口感染组和无切口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体质量指数)、阑尾炎病症、切除方法、切口类型等的差异。结果:切口感染组患者年龄58.45±12.13岁,BMI23.98±0.93,化脓坏疽穿孔患者16例,占感染者比例53.3%,逆行切除患者8例,占感染者比例26.7%,手术时间为60.12±9.45min,均大于无切口感染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手术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相关因素引起的切口感染。
【关键词】 阑尾手术;切口感染;有关因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044-02
阑尾炎是普外科多发的胃肠粘膜急性炎症,且发病具有季节性,多发于夏秋季节,急性阑尾炎多由于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食入不干净食物导致[1]。早期主要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腹泻,后期临床症状以阵发性或持续性腹痛为主[2]。随着阑尾炎诊断和治疗技术日趋成熟,其病死率逐年降低,但是切口感染仍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3]。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影响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及相关预防对策,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分析均为我院手术室2005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7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按患者切口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切口感染组和无切口感染组,其中,女性318例,男性258例,患者年龄在7~71岁之间,平均年龄39.5±5.6岁。
1.2 方法
对57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切口感染组和无切口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体质量指数)、阑尾炎病症、切除方法、切口类型等的差异(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系统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表示方法用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 检验,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实验结果显示:57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切口发生感染有30例,伤口感染发生率为5.2%,30/576576,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组患者的性别、切口类型、切口大小等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组患者在以下指标均明显高于无切口感染患者:年龄58.45±12.13岁,BMI23.98±0.93,化脓坏疽穿孔患者16例,占感染者比例53.3%,逆行切除患者8例,占感染者比例26.7%,手术时间为60.12±9.45min,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1
3.讨论
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手术的常见并发症,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本组研究发现,年龄大小、BMI 值、切除阑尾方法、手术时间以及阑尾炎病症等都会影响切口感染。
年龄大者易发生手术感染,这与患者本身体质弱,抵抗力低下有关。老年患者行手术治疗应针对其身体状况、原有疾病、手术耐受性等方面作合理评估,行更有效的手术方案,选用一些营养物质来提高其抵抗力,术后帮助患者做一些康复运动[4]。
BMI值高会增大切口感染几率,BMI值高的患者由于其皮下脂肪较常人厚,给手术暴露增加难度,切口暴露时间长会引起感染。针对BMI 值高的患者术前应仔细评估患者脂肪厚度,避免反复切割,切口不齐;避免电刀切割;皮下出血用纱布或钳夹止血,避免结扎;最后用9%氯化钠溶液冲洗创口。
坏疽及穿孔阑尾炎由于肠道内致病菌毒素损伤周围组织,增加手术切口感染机率。因此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基层医院要准确治疗该病,避免误诊漏诊加重病情,同时,手术中注意:化脓性阑尾切除时,手避免接触阑尾;切除阑尾的钳、刀和钳夹用毕置于污染盘内,禁止重复使用;对脓液较多患者应用腹腔引流[5]。
逆行切除阑尾因切除时不能及时去除阑尾,且不能及时包埋阑尾残端,切口感染几率高。因此手术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该方法,当必须行此方法时,应结扎根部两侧,并用新洁尔灭、碘醇消毒阑尾残端黏膜[6]。
手术时间长,空气中的细菌以及切口附近细菌会使感染几率增加,再者,长时间的牵拉、麻醉会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加重组织损伤,抵抗力降低。基层医院的手术条件和手术设备相对有限,对于切口选择较为困难,不能较好的显露,延长手术时间,因此切口选择除采用麦氏切口外,还可选择右下腹直肌旁切口,另外,手术人员的默契配合也能减少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阑尾手术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手术常见的并发症,针对引发感染的多种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新明.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讨[J].重庆医学,2011,40(22):2262-2263.
[2]陈修邕.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506+1508.
[3]姜学.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90-291.
[4]李金泉.可吸收线间断疏散缝合法在化脓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中外医疗[J]. 2012,5(29):1793.
[5]邓华平.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660.
[6]咸金录.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105.
论文作者:许春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3
标签: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阑尾炎论文; 阑尾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方法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