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成为儿童生活的真正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儿童论文,游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游戏,之于儿童成长的价值和意义,是学术界探讨的非常热烈的话题,而且,这一话题历久弥新,近来更是备受关注。但是,在教育实践层面,在许多教师或家长的意识里,游戏,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原因在于,在以知识技能为重甚至唯分数是重的教育评价机制中,我们更多的关注了教育的外在形式、关注了教育的功利性结果;同时,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有意义的游戏?不同年龄的儿童是如何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缺乏必要的观察、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一、游戏,是表达儿童意愿和兴趣的一种方式,也是人格形成的一种途径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从儿童经验的视角,我们看到,儿童自发游戏、通过观察和参与其他儿童或成人的游戏,都源于“自我动机”,而非成人的要求;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不同经历的儿童,其游戏的内容、方式各不相同,自然地表达着各自的意愿和兴趣。当进入游戏状态,儿童则沉浸在了“非真实状态”“自我状态”:他们没有成人定义的“游戏目标”,不会顾忌成人如何评价他们,不在乎游戏的结果,而只是处于一种快乐的“假象”状态,自觉自愿地投身于其中。在多样化的游戏过程中,儿童需要运用已有经验,与游戏对象(或是人、或是物)交流互动,去观察对方、思考对方、使动对方,不断形成自己的假设,并通过语言与身体动作去验证自己的判断。当儿童意识到游戏难以为继或“不好玩”等,儿童会调整自己做出新的适应性行为。这种适应性行为,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别、不同的个体,存在着显著地差异——游戏的节奏、幻想性、复杂性、专注力及对游戏的坚持性等等,这些个体间的差异都和其整个人格和潜在的智力结构相关,并对儿童的人格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因此,结构主义的学习模式认为,游戏就是一个积极的社会过程,它是基于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基于儿童的兴趣和意愿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儿童表达自己意愿和兴趣的一种方式,也是形成独特人格的一种途径。 二、游戏,有好坏差异,游戏的积极功能需要成人合理的介入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我们熟知的,游戏之于儿童多元智能的促进作用,也是具有普遍共识的。但从加德纳的理论中得出的主要教育含义,却少被教育实践着引用。加德纳提出,每个儿童在其幼小时期,在每一个智力领域都处于“充满危险的”或“富有前途的”状态,往哪种方向发展,依赖于儿童所处的环境中,不同智力领域得到的机会和鼓励。因此,我们的教育,需要“充满游戏精神”,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游戏资源(时间、空间、材料、经验等),更需要教师善于观察。成人成功介入游戏的前提,就是对儿童的仔细观察。观察是成人理解儿童游戏行为、发现儿童需要的关键,也是成人促进儿童游戏发展的起点。例如,自发性的游戏,对于儿童的适应能力和创造性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某些不当的自发性游戏、诸多的电子游戏、生活中的攻击性游戏等,有较多潜在危害,成人需要做必要的价值判断和引导;成人需要相关的儿童发展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明确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最适宜的游戏内容、材料、方式是安全的、健康的、有趣的、有价值的、价值可以实现的。例如,在自发性游戏中,成人就要善于进行“行为观察”——玩什么、怎么玩,进而要进行“行为分析”——在什么水平上玩(已有经验),进行“发展判断”——可能的发展是什么(新经验),思考“支持策略”——教师需要做什么等等。在观察基础上的游戏介入,才可能使游戏发挥更多的“促进儿童多元发展”的积极意义。 发展的力量,是自然与教养的融合,“情境性决定因素(当前的影响)以及个体差异变量(过去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共同影响儿童的游戏行为和经验”。因而,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但,从成人功利性角度看待儿童游戏,过于强调游戏的“学习”价值发挥,反而不利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我们必须意识到,即使在成人创设好的游戏情境中,儿童的游戏可能会实现成人的既定目标,但在儿童的意识中也不存在目标。我们要善于以不自觉的隐含目的去取代刻意为之的显露目的。让游戏的目的,就在于“很好地完成游戏”!正如朗格所说:不是游戏为了目的,而是目的为了游戏——我们必须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游戏。 三、游戏,顺应个体差异,让儿童在各自的阶梯上自主发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证明,不同的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方式存在着显著差异。儿童期,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儿童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儿童都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在选择游戏玩伴、游戏主题、游戏风格、游戏行为时,不同的儿童会自然表现出个人的各种不同偏好和独特的人格。即使,相同认知成熟度的儿童,在相同的游戏情境中,都会有不同的游戏行为,去呈现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内在需要。因此,游戏,为不同的儿童提供了适应其需要的自主、自由空间,让他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去表达自我、适应环境,进而在自己的“阶梯”上获得发展。 作为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资源,游戏,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相对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性”与作为一种自主活动的“自娱性”。每一个游戏中的儿童能呈现出高于现实的能力。在自由自在的假想情境中,儿童更容易学会很多基本的社交能力,发展出自我的概念、学会如何和其他孩子相处、怎么交朋友、怎么说谎、怎么扮演自己的角色;在不同的游戏中,儿童自然地发展体能、丰富语言、学习审美、养成习惯,提升游戏计划能力、设计能力和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游戏是复杂而美丽的,它不是单纯消磨时间的、无意义的简单活动,相反,游戏和儿童的脑发育、身体发育、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甚至亲子关系都密切相关,游戏对儿童的学习、生活,游戏和儿童的现在和将来,乃至对现代社会文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在《游戏的人》中,荷兰著名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就阐述了游戏与人类的文化进化的相关性。他认为,游戏作为文化的本质和意义对现代文明有着重要的价值,人只有在游戏中才真正自由、回归本真、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没有游戏精神,文明的存在将是不可能的”“游戏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游戏的深远意义和多维价值,是由于“在游戏中有某种东西在活跃”。这就是人的生命力的展示与释放,正是这种东西带给游戏主体——亦即儿童以极大的满足和愉悦,并让旁观者都能分享其快乐。因此,儿童游戏,不仅值得教师们去观察、发现、解读其价值,更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其价值体现,并引导家庭、社会共同来了解和重视其过程和结果。标签:儿童游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