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探讨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对本地区780名留守妇女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本地区留守妇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3.46%,对艾滋病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赞同率仅有19.23%。结论:本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全面,艾滋病防护意识普遍较差,安全套使用率低,存在发生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可能性,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以保护留守妇女的健康。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知识;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274-02
艾滋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有专家认为,我国绝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是由于无知所致[1]。我国现有农村人口6亿左右,而农村现有医疗卫生状况落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健康教育等工作相对迟滞,存在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较多。且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根治的药物,而健康教育是国际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最有效的疫苗”[2]。为了解本地区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笔者2016年对本地区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自于本地区14个自然村的780名留守妇女。所有妇女均为已婚,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1.4±3.7)岁,丈夫外出务工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其文化水平,初中及初中以下374人,占47.95%;高中310人,占39.74%;大专及以上96人,占12.31%。职业包括农民、工人、公务员及家庭主妇。所有人均知晓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并自愿参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对艾滋病的态度与行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由被调查者匿名填写;对于个别文盲者,采用问答形式,由调查员填写。每份原始调查表经调查员本人自审与质量控制小组复审通过后才视为合格。
2.结果
本次共调查780人,发放问卷780份,收回有效答卷780份, 调查人数和问卷数完全一致,占样本量的100%。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对输入带病毒的血液是否传播、与病人共用注射器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能否通过母婴传播相关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对蚊虫叮咬或一起用餐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3.46%,对艾滋病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赞同率仅有19.23%,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也越高。对艾滋病的态度上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做邻居或与患者一起工作和学习、同桌吃饭者达到了77.95%,对艾滋病有很深的恐惧和厌恶感者占18.97%。想获得艾滋病健康教育者达到了80.90%。
3.讨论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打工,致使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快速增长。农村留守妇女们肩负着农业生产,照顾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担,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心力憔悴。由于夫妻长期分居,她们普遍觉得家里冷冷清清,自己“活守寡”,时刻担心丈夫在外拈花惹草,背叛自己,没有地方诉说,更不敢找村里男人帮忙干重农活,怕人说闲话,只能咬牙自己扛着。同时,收入很低,生活拮据,柴米油盐都要精打细算,就算有节俭出的钱也全部花在孩子和老人身上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更别说关注自身健康了。可见,留守妇女承受着诸多生理、心理和经济上的多重压力。由于夫妻长期分居,外出打工的丈夫难免抵制不了性寂寞,万一感染艾滋病病毒,很可能在夫妻团聚时传染给留守妻子,形成更大扩散范围。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留守妇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3.46%,想获得艾滋病健康教育率80.90%。说明农村居民难以真正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针对农村地区留守妇女艾滋病健康教育仍需持续有效的开展,健全和完善当地县、乡、村三级艾滋病防控网络规范化建设。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留守妇女认为日常接触、蚊虫叮咬能传染艾滋病,对感染 HIV 的危险行为掌握不全面。
根据以上情况,应由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在农村针对留守妇女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①在农村强化艾滋病传播与防治措施的宣传,在农村宣传栏上安置一些有关艾滋病传播与防治措施的宣传画报,要求画报内容通俗易懂,让村民们能够重新正确的认识艾滋病、理性对待艾滋病;②在村里定期举办艾滋病知识讲座,挑选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3],为留守妇女讲解艾滋病相关的内容,向村民传授艾滋病传播、感染等情况,让留守妇女们能够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③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让留守妇女自行阅读了解疾病。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的改变,终止危害健康的行为,实践促进健康的行为,并对已有的健康行为进行强化。通过健康教育的对象水平不同,可以将健康教育行为理论分为应用于个体水平的健康行为理论和应用于人际水平的健康行为理论。艾滋病预防工作经常使用的行为理论模型中,知、信、行模型和健康信念模型针对个体水平,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则是针对人际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本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及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渴望,相关部门应加大艾滋病的宣传工作,使每一个人都要知道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掌握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的控制疫情及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覃志国,黄联玲.百色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5,21(2):105-107.
[2]金文洋,许锦秀,傅兰英.西华县留守妇女艾滋病认知及卫生现状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4,25(1):55-58.
[3]苏颖殷,邓声海.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中应用及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2):1824-1825.
论文作者:胡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艾滋病论文; 妇女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农村论文; 健康论文; 本地区论文; 知识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