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反思论文_姚小红

新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反思论文_姚小红

摘要:针对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笔者现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和做法。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主要做到如下几点:转变理念,先学后教;深入挖掘,用好教材;降低梯度,放慢进度;做好实验,重视体验;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关键词:新理念;物理教学;反思

因为高中物理对学生的要求,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大量数学工具的使用,以及对学习主动性的更高要求,物理量从标量走向矢量,从而使高中物理难学也难教,这是人们的共识。现就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转变理念,先学后教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教学方式转变的前提。首先要转变的观念是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学生自己能完成的,教给学生自己处理。要转变的观念就是“教和学,讲和练”的顺序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教学中,一个方面是老师教,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生学,为了搞好教学,教师一方面尽心备课,另一方面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内容。教师的促学方式,无外乎多占用学生时间,加大检查力度,采用严格的惩罚措施。这样,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某些知识点是掌握了,但培养不出能力。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一个人在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只有20%-30%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用到。由此看出仅仅教会学生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变“先教后学,先讲后练”为“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

二、深入挖掘,用好教材

用好教材、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也是联系师生的重要媒体。尤其是物理教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实验、包括一些扩展学生知识面的阅读小材料无不包含其中。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可阅读性更强。其中有很多精美的物理图片、课外补充材料、小实验、物理学史等等。这些内容既能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又常是出题的热点。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是很重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将教材转变成“学材”,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丰满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将教材转化成“学材”呢?笔者认为通过“教材+学法=学材”的模式便可实现这种转化。教师应体现出以教材为依据和依托,教会学生如何会“学”,使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以期尽早地独立获取知识。例如,对于“光电效应”和“原子能级跃迁”,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笔者就及时给学生以方法指导,用浅显的通俗的实例解释微观领域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与宏观领域中的规律作区别和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光电效应发生时间极短用爱因斯坦“光子说”是很容易解释的,一份光子能量只给一个电子,而不是给所有电子平均分配,这也符合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理论,“打破大锅饭,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一份能量只给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就迅速获得能量,“脱颖而出”了,学生听起来非常容易接受,再开句玩笑,邓小平能提出“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是否是学好了物理中的“光子说”呀!这样学生就饶有兴趣精神倍增了。物理规律和客观实际也有一定的吻合关系,只要多方面善于思考善于联系,物理就会变得很容易学习。

三、降低梯度,放慢进度

只有不可逾越的台阶,没有不可翻越的高山。所以搭好台阶,降低梯度,在教学中显得很重要。在《电动势》一节教学中就针对电动势这一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设计了多个问题,层层深入,最终得出电动势的定义,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梯度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同化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使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目的。为此,要求备课时细致捉摸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在言语、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存在的差别和内在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与指导,使学生顺利的利用新知识来同化旧知识。

四、做好实验,重视体验

高中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通过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科学。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物理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逐步学会物理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实验中一定要组织好,要让学生体会、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而不是机械的按程序进行。采用先让几个同学先做,然后分散到各组,从而加强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

五、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学生中常存在“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所以,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是我们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这里应注意以下几点不可过分关注解题的特殊方法,应重视解题的一般性问题。一般性的分析方法更便于起广泛的指导作用。重视解题的解前和解后的分析。特别是解后分析,要关注解的合理性,要看模型的应用是否合理,结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讲解习题过程中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不要处理太快,以免学生顾此失彼,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物理思想。

另外,笔者认为,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是要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合理组织,并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让物理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使之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725000)

论文作者:姚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新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反思论文_姚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