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宁强县建档立卡贫困村供水项目施工组织方式和工程数量多而分散的特性,为确保贫困村饮水安全,明确建设标准和基本要求,方便社会质量监督有序推进,本文依据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并结合宁强实际编制了施工要点,供实施中参考。
关键词:供水工程;施工要点
依据相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安全饮水要求,结合宁强县多年来实施的供水施工经验,为有效解决施工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缓解各施工现场急需确定的技术难题,推进项目顺利实施,针对其存在的普遍现象,编制本施工要点。各项目建设单位和参建各方结合本地实际和工程特性参考实施。
1、水源保护措施要精准规范。水源进出口、构筑物周围均应设置围栏防护,每处围栏均需设置活动门并加锁防护,各个检查井、阀井亦需加锁防护,为工程建成后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2、坝前粗滤以卵石或碎石为主,可加入一定量的粗砂,上部用干插石护面,顶部与坝顶同高。粗滤料铺设范围愈大愈好,实施时结合工程地形条件灵活控制。
3、对引取沟道水的供水工程,过滤池宜布置在临近取水处,以适应沟水浊度动态变化大的特点,确保可靠输水。
4、所有构筑物一般需布置为地下式结构,池顶高出自然地面0.1至0.2米为宜,有利于坡面雨水的排放,同步做好排水沟道。如因地质条件限制无法实现时应采取对应工程措施处理。
5、管沟开挖深度:非耕地段一般不小于0.5米,耕地段不小于0.7米。特殊地段按规范标准实施。
6、管沟回填:管壁周围0.2米范围用细土回填,其上可用开挖土回填。禁止管道安装后用先前开挖的土粗放式满沟一次性回填。
7、消毒:大于50人的集中供水设计采用CL缓释消毒器消毒并将其置于专用消毒阀井内,小于50人的供水多用浮筒缓释消毒,大于200人的集中供水需修建消毒间并设生态观察池。
8、经过消毒器的水压力不宜大于0.2Mpa,超压时需设置配水井降压,对小型供水多设计为过滤蓄水池结构的工程,应在滤后的清水池前部增设隔墙,隔墙顶需低于设计水位至少0.2米,消毒器进水由此接入,出水接至其后的清水池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注意消毒器的安装高程必须低于隔墙顶高于清水池底的基本要求,同步合理确定消毒间地面高程。
9、塑料管必须埋置布设方能保证使用寿命,对于无法埋置的管段,必须要有可靠的防冻保温以及抗风化氧化措施。现实一般采取在管外加保温套,外层用玻璃纤维覆盖缠绕方式实施。
10、管道过桥、跨沟、穿路均要有对应穏妥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工程长久安全运行。
11、入户位置视农户房屋结构和排水是否畅通并根据群众意愿灵活决定,但水龙头一般要安至门前院坝,有条件的可接至室内,个别因居住分散无法供水到户时应按方便程度要求设立取水点。原有入户设施不全如缺失闸阀、水表、闸阀池的宜督促一并实施到位。
12、消毒间的地面暂按抹光的水泥地面实施,内墙采取白色涂料粉刷,外墙采取黄色涂料粉刷,屋顶必须做防水层,窗子为铝合金窗且面积不宜太小,门为防盗门。门窗应对向布设,利于通风换气。
13、过滤面积应按每小时0.1米至0.3米滤速控制,对过滤起控制作用的细砂厚度不得小于0.5米,对个别设计的竖向底流式过滤方式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差,实施时慎重选择。尤其对沟道水由于原水浊度呈动态变化,雨后浊度较高,必须考虑设有预沉或混凝絮凝池。
14、对分散供水应针对供水人口多少进一步优化构筑物容积与结构,切忌随意加大蓄水容积反而降低了水质标准。
15、供水高差较大需修建减压池降压或一个供水工程出现2个蓄水池时,其布置方式、各池容积、输配水管布置应科学合理,首先必须实施输供分离布置,决不能为节省材料单管布置,其次要按照各片供水规模合理确定各池容积,上池必须设置隔墙,对隔墙高度和前腔容积要严格控制,供水管从前腔接入,通下下池的输水管由后腔接入,下池容积可适当加大,避免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行。
16、对设计中的不足甚至错误实施时应按审查意见结合现场实际一并更正,避免不合理现象在施工中延续。
参考文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3]《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
[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
论文作者:袁定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容积论文; 隔墙论文; 宁强县论文; 沟道论文; 工程论文; 浊度论文; 构筑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