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水镇中心卫生院 山东淄博 255300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等各项指标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2.1%)明显低于对照组(36.4%),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他汀类药物;应用分析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加大,冠心病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冠心病主要指的是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阻塞或者血管狭窄而诱发心脏病,高血脂症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有效控制血脂是一种重要的冠心病防治手段[1]。当前,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血脂调节药物,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冠心病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药物以及在此基础上配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66例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66例患者并没有合并严重的心脑肺肾肝等重要器官功能失常者,也未合并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66例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实验组中男12例,女21例;患者年龄最大79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61.1±4.0)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8 个月,平均病程(6.2±1.9)年。对照组中男13例,女20例;患者年龄最大81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60.6±4.3)岁;病程最长12.1年,最短7个月,平均病程(6.1±1.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各方面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法,综合应用活血化瘀药物(调节心肌细胞代谢)、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集聚)、硝酸异山梨酯(扩张血管)、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等药物。如果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应该积极采用相应的对症处理。
1.2.2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国药准字H 20113105,生产厂家:天津怀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20mg/次,1次/d,每次睡前服用,连续服用四周为一个疗程,一共治疗两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各项指标变化。同时应该统计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4.0统计学处理软件,通过t进行检验,采用X2检验两组计数资料,P<0.05说明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等各项指标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3.讨 论
目前很多学者表明[2],冠心病发病主要和血脂异常有关,积极、有效控制患者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降血脂药物,其临床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临床很多医师及患者的认可。该种药物是一种还原酶抑制剂,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机体内胆固醇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不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功能,避免心血管会受到损伤。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等各项指标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再次复发住院、心肌梗死、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3%,这和以往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3]。因此本次研究再次证实了冠心病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冠心病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机制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抗炎作用,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脆性。②有利于阻碍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集聚。③有利于调节患者内皮功能失调症状,缓解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集聚。其次,临床也有很多学者研究报道[4],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抑制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抗心律失常,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穆伟.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3(11):200-202.
[2]陈航,卢聪,闫亚非.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多效性[J].现代临床医学,2013,13(5):386-389.
[3]陈志成,郑广阳,雷旭君.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中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5):10-11.
[4]孟凡强.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3):6-8.
论文作者:张宽波 王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类药物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两组论文; 血脂论文; 指标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