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健康发展的环境建构——首都大学生思想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健康发展论文,首都论文,群体论文,大学生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上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纵观其思想变化的轨迹,既有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一致的方面,也有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考虑令人担忧的一面。为保证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限制并缩小其思想偏离的程度,应准确预测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发展趋势,认真研究相应的社会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变化发展趋势
第一,大学生对改革实践和改革理论方面的认识与评价的偏离程度将日益缩小。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的年代,对改革有许多亲身经历和深刻感受,亲眼看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的健康发展决定他们将对改革充满希望和信心,增大了该群体的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奠定了他们接受社会主导政治理论的心理基础。与此同时,大学生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将逐步深化并内化为自己的政治思想;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评价也将随着改革成就的逐步扩大而提高。各方面的综合作用最终决定着大学生对改革实践和改革理论方面的偏离将呈日益缩小的趋势。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将给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将在客观上加大社会对大学生的整合程度,最大限度地缩小偏离的程度。大学生已经深刻认识到步入工作岗位后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已经认识到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实现其自我价值,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竞争、接受挑战。社会将为他们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将使大学生意识到他们应该努力在学校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更好的在社会参与竞争打好各方面基础。
第三,随着大学生的个人本位日益增强,大学生思想状况与社会的偏离不会有明显的增大。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利益的个体化。经济利益的社会化主要是通过经济利益的个体化来实现的,经济利益的个体化将导致价值观念的个人本位。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个体本位思想日益强化的趋势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否认个体本位思想增强也有其积极的、进步的一面。因为大学生对其个人价值、个人成就、个人需要等方面重视程度的逐渐加强为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驱动力,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使他们的素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该看到虽然大学生对个人的前程和事业更加关心,但是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程度也将不断提高。
虽然个人本位思想日益增强存在着以上的正面效应,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如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不强,部分学生片面强调个人私利,由此导致了与社会、集体、他人的不协调,甚至对社会、集体、他人产生危害。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表现并不很明显,但有此倾向的学生的比例数却使人不容乐观。
第四,大学生将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按照自己的观念塑造自己,突出强调自己的个性。他们尊重别人,同样也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社会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和科学的控制方法,就会一方面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有利于缩小偏离程度。
第五,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大学生的思想偏离,个人本位思想日益增强势必导致功利化。今后几年大学生的功利化色彩虽然不十分浓厚,但却将突出地表现为“急功近利”性质。这是同他们追求近期效应相联系的,表现为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喜好追求眼前利益,很少作长远打算。由于社会上出现的不正之风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彻底解决的,许多学生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这种功利化思想,进而导致偏离程度增大。
第六,价值评价标准的模糊、多元化趋向将长期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偏离。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一些社会上流行的并与社会传统价值观相悖的思想观念采取了较“宽容”和“理解”的评价态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改革开放以来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大众传播出现误导以及社会舆论对某些不良现象采取的不干涉态度等都给大学生的是非观带来了不良影响,使他们的是非、美丑、善恶观念淡化。其次是各种西方文化思潮、非理性主义在大学生中仍有市场。再次,就是思想工作滞后,许多大学生在思想上表现出不良的两面性并对一些落后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存在着逆反心理。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价值标准的模糊、多元化倾向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回到原有的价值评价标准上去。
二、社会对策
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归根到底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脉搏跳动的。其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程度取决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为其提供的现实条件,因此应注重实施以下相应的社会对策。
(一)积极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大学生群体的发展状况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大学生群体与社会的偏离最终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可见,社会若能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就既能保持大学生群体与社会的协调,又能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在为大学生创造发展条件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首先,社会应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发挥大学生的社会监督作用。大学生在与社会发生偏离过程中,常常对社会某些即存的问题表现出不满情绪,而疏导这些不满情绪使之不致于引起大学生对社会的否定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通过社会的有关组织机构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与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社会应重视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将其纳为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社会监督作用。其次,适当扩大大学生社会活动的领域。应该鼓励、支持大学生参与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了解社会现状。最后,社会应创造更多的条件,使大学生拥有自身发展的更大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在整个社会中更多地、更充分地接纳大学生,才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热情和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这样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限制了大学生的社会偏离,保证了大学生与社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二)加强社会对大学生的整合力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群体分化加剧,多元利益主体的格局日益明晰。同时,社会转型期由于新旧观念、体制等方面的冲突影响了社会凝聚力,社会各群体与社会的偏离程度加强,因此社会必须采取相关对策措施提高自身的整合能力。针对大学生的社会偏离现象,社会需采取以下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的整合力量。首先,完善社会体制与规范,建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导向,该价值导向的目标和途径:第一,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依托,以“三个是否有利于”为是非得失准则,以适应中国国情和社会最大限度地发展需要为宗旨,推进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促使宣传教育务实化、科学化;第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变革观念,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吸收和利用当今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全方位系统配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要分层次,按领域,划阶段,有重点构筑多元统一而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价值导向体系;第四,为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增强社会对大学生的接纳、整合能力;最后,提高主导文化、主导意识形态的威信和凝聚力。
(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加强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并实施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控制、限定大学生的社会偏离。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统筹制定从小学到大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加强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衔接,使之层次化、系统化。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具有层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何一项基本内容都不是由单一的一个层面所构成的,而是一个有高有低、有深有浅的多层面所构成的复合体。人的思想意识本身的发展也是分层次的。较低层次的思想意识是较高层次思想意识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较低层次的思想意识,才能向较高层次思想意识发展。
(2)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应当看到,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受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影响和制约的。社会必须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各自承担责任和义务,建立相互衔接和配合的运行机制,使教育一体化工作走上法制轨道。社会和学校应指导和配合家庭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使之健康成长。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
2.应将弘扬我国社会主旋律作为思想教育的中心内容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旋律。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将它们作为宣传教育的中心内容。
(1)关于爱国主义教育。
所谓爱国主义,通常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按列宁的阐述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一般地说,爱国主义由三方面的内容或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第一个层次是指人们的爱国情感,第二个层次是指人们的爱国认识,第三个层次是指人们的爱国行为。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与统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主义。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这是理解四项基本原则和各项方针、政策的思想认识基础;其次要将爱国主义与拥护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将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上升到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最后,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落实在行为实践上,使之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2)关于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原则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具有规范性的现实性层面,即指它作为道德原则的统帅或包含着一些道德上的规范性要求。一般人认为它有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结合与统一,它既要求个人为增进社会集体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要求社会、集体尊重、保护、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为实现个人正当利益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坚持社会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第二个层面是理想性层面,也就是说,它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理所当然地蕴含着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这个理想的最终目标,就其个人方面而言,即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就其集体方面而言,应该成为“真实的集体”,因为只有在这样的集体主义原则的现实性层面与理想性层面之间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集体的关心程度偏低,集体归属感、凝聚意识不强,个人本位增强。造成的主要原因,从主观上分析,就是个人在集体中的主人翁意识还不够强,对自我在集体中求发展、求实现抱负的热情不高。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凝聚意识。从客观上分析,首先,社会上“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个性”的运作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实现抱负的良好社会环境的任务仍是艰巨的。其次,社会还未能将大学生群体纳入社会监督体系,他们认为自己无力影响周围环境,形成了一种麻木的心理定势。最后,由于集体对个人的凝聚程度不高,使个人与国家之间缺少一种矛盾缓冲层,致使个人与集体的一些矛盾转移到个人对国家的矛盾上,也降低了人们对集体的关心程度。在集体主义的教育中,要注意这些问题并逐步加以解决。
3.强调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现代教育思想明确强调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塑造人格模式单一化的倾向不仅是对人的不尊重,而且也压抑了人的主体意识,压抑了人类最可宝贵的自我发展和创造的欲望。同时它也使学生的生活范围相对封闭,特殊才能无法施展,并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两面性”,使他们做自己不愿做的事,说自己不愿说的话。必须在肯定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下,追求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
4.加强心理教育,优化心理素质
现代教育的趋势是从“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向“以人为中心的课程”方向演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已经开始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反思近几十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史,心理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种状态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大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水平普遍不高,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严重妨障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心理素质教育已日益成为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应向大学生广泛宣传心理学的必要知识,把这种宣传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的人格、克服自身人格弱点等方面。
其次,深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在解决那些没有心理障碍但心理素质不高或人格发展不完善的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同时,更要重视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同学的个别问题。
最后,要建立必要的心理测验手段,开展心理测验的普查,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对个别心理缺陷严重的学生及时进行帮助和治疗。
5.培养人文精神
近年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在国外又再度引人注目,象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这样的纯理工大学也开始增设人文教育科目。人文主义教育学者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在培养学生从事一种职业或专业的能力,而且在培养一个健全而具有人性的“人”,所以学校课程不宜只注重生产技能与专门知识,而应该同时指导学生了解周围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人文意义,并用人类文明的精神遗产去陶冶学生的人生观和历史使命感,进而充实生活的内涵,提高生活境界。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起到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等多方面的作用。人文精神教育将是高校思想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向。
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这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起到培植传统伦理的道德权威性,使其由一种“限制性”的外在规范变成一种道德生活所必需的自律信念和内在动力。从某种意义来说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为学生奠定思想文化的“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注释:
①“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念演变”课题组,《中国青年大透视》,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8-479页
③《求是》,1992年第21期,第7页 WW劳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