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想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果转化论文,想法论文,高校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中国科协四大的讲话中,江泽民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如果说,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保证了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那么,我们把经济建设进一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将保证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同时,将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努力促使科技成果、尤其是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是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高校深化改革、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我国高等院校拥有一支雄厚的科技力量,与其它单位相比,高校还具备学科门类齐全、技术人才密集、实验设施先进、齐全等优势,因而其科技成果易于推陈出新、技术含量高,竞争力较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科技成果不仅转化率低(约5~10%),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其表现为:首先,科技成果脱离社会需求,缺乏针对性。据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调查,从科研部门出来的成果约50%被生产和市场证明根本不可行,有30%尽管生产与市场可行,但在商业化上未必能成功,真正成为商品的只有20%左右,而现阶段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率只有5~10%。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高校科技成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缺乏市场前景。目前,高校仍有许多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攻关选题立项时,忽视市场行情,没有进行必要的专家论证和市场预测、效益分析,而是仅从一般的信息资料中随意寻找课题,因而研究出来的成果往往脱离市场需求,只能成为“礼品”、“展品”、“奖品”或是职称评定的依据,然后便被束之高阁。其次,实验室成果虽多却缺乏中试成果。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不断更新产品,采用新工艺,以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是说,企业对科技成果有着一种迫切的需求,尤其是对成功率较高、风险小的科技成果的需求,其愿望就更为强烈;而高校从实验室产出的成果尽管在不断增多,但自身缺乏中试基地和必要的经费投入,因而大部分科技成果往往仍属实验室小成果,工业化指标数据精确度差,风险性大。这类小试科技成果转化也就困难重重,甚至可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高校在采取有力措施的同时,高校科技工作者也应积极主动,扩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形式,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使之尽快实现商品化、产业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富国强民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高校科技工作者要立足市场,科学选题。选题立项是科研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科研人员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包括到相关企业咨询市场行情,到信息机构检索国内外有无与此相关的技术及技术水平如何,等等。然后,根据调查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看其有无立项的意义。这样既可免走或少走弯路,也可避免经费的盲目投入,从而为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抓好开发和中间试验环节。高校对其科技成果实现开发和中间试验的途径多种多样,就高校内部而言,依靠校办企业进行开发中试工作,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学校可在统筹安排的情况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派遣部分教师和科研人员短期或轮流进到校办工厂,从事此类工作,这样不仅可使这些人员兼顾教学和科研,又可以对科技成果迅速走向成熟进而实现商品化、产业化,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途径是,争取工厂企业的支持,采取“借鸡孵蛋”的方式,促使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即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特别是应争取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部门的合作应该从立项开始,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提出研究项目,并提供经费,高校科研部门有了较充裕的经费又了解企业生产条件和实际需要,因而科技成果成熟度高,针对性强,一般能在企业顺利地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开发一个成功一个,投资效益高,互利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进入良性循环,同时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周期。
再就是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使三者构成一个利益相关的联合体。这样,我们就能自始至终地把握全局,产品销售反馈的信息又可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含金量的提高,如此循环往复,以使科技成果向更高层次推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达到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移的目的。
高校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可以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长期以来,由于高校资金短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一些科研选题难以进行,一些科研成果也由于资金短缺难以推广。通过推进产学研合作,教师、科研人员根据企业科研技术的需要进行课题研究,科目项目经费有了保障,科研成果的应用可以及时见效,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会踊跃参加到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中来,因为他们的才智、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施展。同时,由于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合作和攻关,一方面为企业解决了科技难题,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取得的新的科研成果丰富了知识,开拓了新思路,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视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将随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有着多方面的需求。
首先是高校深化改革和自谋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影响高校科研的发展,形成教学、科研良性循环。我们知道,科技成果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就能产生经济效益。就高校言之,一方面可经弥补高校教学、科研经费投入的不足,增强高校后劲,另一方面又可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校内教职员工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从而调动广大教职员工从事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北大方正集团公司以本校技术为依托,开发、生产、经营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其激光照排技术,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使我国汉字出版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产品已覆盖了国内省级报纸和国外华人报业的大部分市场,引起全国整个印刷出版行业的革命。1994年该公司已实现产值3.55亿元,位居全国高校科技产业排名榜的首位。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北大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其次,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内涵的商品,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主要角逐对象,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高校可以依靠雄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积极创办科技产业,参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并根据实际情况创办大学科技园,从而使自己的技术辐射功能进一步发育和完善,拓宽科技成果转化主渠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说,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只有科技成果的转化,才能充分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与重要性。
总之,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强化科技意识,努力改变长期以来重研究轻转化的陈旧观念,积极建立和大力扶持校内这支有技术的科技队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最终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同时,通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反过来促进高校的深化改革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实现我国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