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教研室 037002
摘 要:长期以来,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讲授了政治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就等于进行了德育教育。其实未必。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电脑、手机微信等现代化的传播平台已经成为学生获取新鲜事物的重要渠道,帮扶济困的、可歌可泣的、备受感动的好人好事,同学们都喜欢给予点赞,并喜欢将正能量的东西转发微信朋友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接受德育既是一种感情的体验和内心的感受,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在新课改下,靠传统教学死记硬背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德育的新要求,更不可能达到德育的目的。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改变传统教法,更好地渗透德育?在此笔者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教育 渗透
在新形势下,如何拓宽德育工作的途径,寻觅一条适合中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德育之路,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教学,则担负着责无旁贷的任务。我们要充分遵循“思想领先,德育为首”的教学原则,使德育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渗透。
一、理论联系实际
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要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使学生受到感染。如在讲述“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一下个别初中学生有厌学情绪或中途辍学的苗头,并分析原因,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义务和学习的目的,理解在受教育方面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这样可以坚定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信心。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还应表现在把教学内容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如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关爱他人、热爱集体等。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才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思想政治课自身具有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现实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开放课堂,从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中寻找连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活动中受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形式无疑是很重要的。我们应抓住教育的契机,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每年元月份,是一年的开头,学生充满了新鲜感,对未来场面充满美好憧憬,这时可举行“新年遐想”之类的征文比赛或演讲会,激发学生树理想、立志向。到了三月份,在植树节中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保卫蓝天,呼唤绿色,呼唤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同时,在三月学雷锋活动中,学校要号召学生做好事,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在四月五日清明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为烈士扫墓,并举行入团宣誓,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的优良传统,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发奋努力。在七月一日建党节中,教师要结合历史,给学生讲授“红船”精神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斗志。在九月份新学期开始,通过举行班级师生联谊会,联络师生感情,促进尊师爱生良好风气的形成。在十月一日国庆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他们报效祖国的宏图大志。这样一年四季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感悟,使学生分享到了实践带来的德育红利。
三、重视环境熏陶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个秩序井然、弘扬正能量的氛围,可以催人砥励奋进、蓬勃向上。笔者在讲授我国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时,组织学生到大同市的一所学校参观。现代化的建筑楼群,一流的教学设施,幽雅的办学环境,令学生瞠目结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撩拨起学生对这一神圣殿堂的向往。
根据笔者多年的政治课教学实践,其实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里醒目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座右铭”。教室内,伟人名家画像高悬,锦言荟萃,催人奋进;办公室里,生活哲理,名人字画,赏心悦目;饭厅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条幅和“光盘行动”的倡导语,进一步告诫学生珍惜资源、爱惜粮食;校园阅报栏,电子屏幕及时传递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党的声音;黑板报的哲理名言,为学生指点迷津;每周的升旗仪式,庄严隆重,使学生心灵受到洗礼。同时,环境熏陶还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思想健康、学风端正、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出现人人争先进、个个争上游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集体中受到熏陶。
四、进行品行综合评价
古人语: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品质是人生的灵魂,对学生的品行表现进行评价则是德育很好的量化方式。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可以制定品行表现评价标准:1.爱祖国,爱家乡,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家乡建设成就;2.尊重师长,孝敬父母;3.诚实,不说谎话,守信用;4.热爱集体,能和大家一起活动;5.不欺负弱小和残疾人,关心爱护小同学;6.办事公道,爱憎分明;7.进取心强,有竞争意识;8.兴趣广泛,有独到见解。这种政治手册由政治教师负责填写,项目中有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学校德育小组的评价。这样通过学生品行的综合表现评价,使德育教育有了依据可查询、有了平台做支撑。
论文作者:葛红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政治课论文; 思想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品行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