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举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档案管理论文,举措论文,战略目标论文,军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军队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战略目标的主要内容——《军档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从我军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整体效益,为国家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总体目标。
在全军档案部门建设以电子计算机等先进设备为管理手段,统一标准、配置合理、科学先进、安全可靠、服务高效的军队档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三)系统框架。
军队档案信息管理网络工程,简称“军档工程”,主要由两个大的网络应用系统构成。一个是档案事业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主要用于管理除档案实体信息之外的其他综合信息;另一个是档案信息网络系统,主要用于管理全军档案目录、全文、多媒体等实体信息,在它下面划分出分支网络。基本原则是在纵向上最大限度地保持同类档案信息管理的一致性(见图1)。
图1“军队档案信息管理网络工程”框图
按照上述系统结构的设置,系统内部的信息流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档案事业综合信息流,另一类是档案数据信息流。根据全军各档案部门所承担的不同职责,综合信息流的起点是档案馆、立档单位和基本管理单位,经过大单位保密档案处,最后汇总到档案事业管理信息中心,即总参办公厅档案局;档案信息数据流的起点是立档单位和基本管理单位,经过各大单位档案馆,最后归并到档案信息网络中心,即解放军档案馆(见图2)。
图2“军队档案信息管理网络工程”信息流程图
(四)建设“军档工程”适合我军建设及军队档案事业的发展战略。
1.军队档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立,可以迅速为首长、机关、部队提供本单位和上级档案部门保管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各类信息,帮助各级领导及业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和谋划、决策水平。
2.未来战争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更加复杂多样,单机文件档案管理系统难以实现全军范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档案管理系统要适应军队建设的新形势,就必须运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高新技术。
3.建立《军档工程》的过程,将推动全军档案部门领导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带动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军队档案综合管理水平和效益。
4.通过建设《军档工程》,培养一批掌握先进理论和技术的跨世纪人才,为军队档案现代化管理奠定基础。
(五)实施《军档工程》的有利条件。
1.有良好的环境基础。许多单位都非常重视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设备,在档案工作部分环节中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同时,全军性的信息网络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2.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力量。大部分立档单位开展了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各档案馆也已从目录检索、单机处理阶段开始向全文检索局域网络方向发展,开发了一定规模的应用系统;全军统一的《军队文书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格式》标准和《军队公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软件的推广应用工作也正在全军档案部门逐步实施。各大单位档案部门配备了相应的开发和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技术人员。
3.有实现系统目标所必需的数据信息。军队档案部门有较好的档案基础工作,各单位所保存的档案整理有序、保管规范,分类清楚,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齐全,还有一定数量的机读目录。
4.有相应的技术保证。
(1)硬件方面。计算机性能和处理能力不断增强, 与之相配套的其它高技术硬件逐步成熟,能够满足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综合系统的要求。
(2)软件方面。面向对象的应用开发技术, 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计算机成为存贮、处理、传播图、文、声、活动图像等多种媒介的实体。
(3)网络技术方面。 随着高档计算机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软件的发展完善,网络操作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靠的安全性。
5.社会、经济效益预测。该网络系统不仅能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更重要的是能够快速实现各级档案部门之间的情况交流,随时可以得到内容丰富的形象化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军队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
(六)“军档工程”系统功能。
1.在全军范围内,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信息网络中心建成后,将建立大型文件目录数据库,提供远程查询服务,为全军档案部门和军队其他用户使用;各单位的小型数据库之间通过设置,可以实现跨级别、跨地区的数据查询。
2.在全军范围内实现档案事业管理信息从下到上的综合统计。
3.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各类需求。系统建成后,网络覆盖面可达全军各档案业务部门和涵盖各级档案部门的各个工作环节。
4.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系统实行多级保密,分级管理,通过设置用户权限,对数据库和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增加密钥、采用防火墙技术、采用防病毒和数据备份功能,避免失泄密情况的发生,使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5.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系统研制开发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七)“军档工程”硬件和软件环境。
根据“军档工程”其结构和功能特点,要求在各个层次上达到软、硬件环境的统一。
1.硬件环境。
(1)网络中心。网络中心负责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 设置各级用户权限,根据需要及时调整系统资源,并对网络请求进行处理。此外,网络中心还必须经常完成数据更新工作以及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备份。基于这种职能,网络中心必须配备网络数据库服务器小型机、高档服务器若干网络控制终端、高档微机以及打印机、UPS 电源等附属设备和网络联接设备。
(2)网络二级节点。 作为档案事业信息网络和档案信息网络二级节点的档案馆、大单位保密档案处等部门,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汇总和移交,并处理部分网络请求,因此需要配备以高档服务器为核心,以中高档微机为网络管理、数据维护工作站的局域网设备。
(3)网络三级节点。 作为网络三级节点的立档单位和基本管理单位是生成综合管理信息和数据信息的基本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数据量的大小进行硬件设备的配置。应当配备1~2台高档微机或者配备由中高档服务器和中高档微机构成小型局域网。
(4)网络联接。 “军档工程”计划通过军队指挥自动化网或军队科研教育网进行全军各个档案部门的网络联接,各单位内部则采用高速以太网进行联接。
2.软件环境。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各个工作站上的操作系统软件和网络上的网络操作系统软件以及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软件。
(2)开发软件。开发软件即面向对象的、 支持客户—服务器结构的第四代开发软件。
(3)辅助应用软件。 辅助应用软件是指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办公或工具软件。
二、实施军队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战略目标的举措。
《军档工程》在具体实施上,我们将着手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全军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军队档案信息管理网络工程建设规划》,谋划、组织、协调全军的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工作。
2.1997年修改、完善在全军统一推广使用并在全军统一标准基础上的《军队公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通过国家A 级测试; 举办应用骨干培训班和完成系统的优化工作。
3.1998年完成《军队档案事业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研制、开发工作,并在有条件的单位试运行。
4.1998年前编发《军队文书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格式》、《光盘存贮图文档案技术与管理规范》国家军用标准,制定《军队文书档案管理规范》。
5.“九五”期间军以上单位各网络节点完成硬件配置,进行《军队公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军队档案事业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单机版的推广工作。
6.各单位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九五”期间各档案室实现档案微机管理;团级综合档案馆建立20万条以上、专业档案馆建立15万条以上、师级综合档案馆建立100万条以上目录数据库。
7.“十五”期间,在有条件的网络节点推广《军队公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军队档案事业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版。
8.对纳入“军档工程”的全军性科技、专门档案有关子系统,逐步立项,分专业研制,适时开发,统一推广。
9.适时制定各门类科技专门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格式及有关电子文件管理与控制等配套标准。
10.由上海空军政治学院负责各类系统人员的培训工作, 并要把培训内容纳入在校学员的教学计划。各大单位负责对所属单位人员的培训。要全军拟摄制教学录像片,供各单位培训参考。
除总体方案外,还要制定具体标准规范,以完善《军档工程》整体性、通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