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的企业管理现代化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思想论文,企业管理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在指导经济工作的过程中,特别是1975年恢复工作后,非常注意企业管理工作。1980年8月18日, 他在总结我国几十年企业管理教训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厂管理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在此之后的岁月里,他从我国企业管理思想、组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为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企业管理思想现代化
企业管理思想现代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就是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意识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建国后,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的严重弊端,忽视甚至排斥市场的作用,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发展的需要,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使企业和整个经济失去了生机和活力。邓小平认为,企业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开拓进取,应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加速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1)竞争观念。过去我国的企业自居而安,缺少风险意识,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缺乏创造性。这些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滋生的,强化了自然经济、小生产习惯势力,这也是与建立现代大流通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行为规范和观念心态。要看到市场之大,对内要走向全国市场的大流通,对外要走向世界市场的大流通。为改变这种局面,邓小平认为,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必须引入竞争机制,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他说:“要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必须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151、129、340、 270—271、146、137、120页。)充分调动工人群众的积极性。 在产品管理上也不能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质量不高,就没有竞争能力,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2)主动开拓观念。企业经营犹如逆水行舟,潮流勇进, 不进则退。因此,企业应主动面向市场,发扬市场主体的独立自主精神。邓小平认为,多年来,企业习惯于面向上级坐等布置,伸手向上要政策,没有布置就束手坐等,政策放宽到哪一步就干到哪一步,这种面向上级,不能主动面向市场的观念,是早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陋习,缺少市场主体应发挥的独立自主精神,缺少在市场经济中敢闯敢做的精神,会坐失良机。这与励志开拓,锐意进取,充满风险,敢闯敢冒的市场经济要求格格不入的的。他指出:“大大小小的干部都要开动机器,不要当懒汉,头脑僵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第150—151、129、340、270—271、146、137、120页。), 应该自己去闯去干,勇于冲破各种陈规陋习的束缚,去掉等、靠、要的思维定势,光靠上面布置,优惠政策是靠不住的,主动在平等的竞争中抢占市场制高点,去取得竞争的最后胜利。企业应该从提高产品质量入手,努力去开拓国内市场,同时还“要研究多方面打开国际市场,包括进一步打开香港、东南亚和日本市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9、192页。),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3)权变观念。 现代企业在管理中必须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邓小平认为,世界上普遍适用于一切环境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不存在的,一定要因地制宜,具体分析。建国初期,国家没收了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并逐步建立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成分共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这时的企业管理侧重于加强民主改革,打破旧制度,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计划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度。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和原苏联援华项目的相继建设,到1956年中共八大,在国营企业中又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之后,企业管理制度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1975年后得以恢复。但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推进,邓小平逐步意识到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也存在着严重弊端,要“经过试点,逐步推广,分别实行工厂管理委员会、公司董事会、经济联合体的联合委员会领导和监督下的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151、129、340、270—271、 146、137、120页。),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企业必须根据经营活动的需要,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组织机构,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4)尊重人才、尊重知识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技术和形象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因此,邓小平认为,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一定要善于“发现专家、培养专家、重用专家,提高各种专家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151、129、340、270—271、146、137、120页。),并且量才授予职权,发挥他们的特长,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适其职,职得其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他指出,企业要发展,必须注意从外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必须注意培训工人、干部,要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并要建立自己的科研队伍开发新技术。大厂要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小厂可以联合搞。世界在发展,我们的企业如果不在技术上进步,不要说超过,赶都赶不上去,那才是真正的爬行主义。因此,“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151、129、340、270—271、146、137、120页。)。
(5)提高效益观念。 现代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邓小平认为,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如果卖假货、劣货,用奸商的手段去赚钱,必定是短命钱。他指出,质量第一是一个重大政策,提高产品质量是最大的节约,质量高了,才能打开出口渠道和扩大出口。特别对于那些出口产品的生产,中心工作是提高质量,把质量摆在第一位,因为“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必须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151、129、340、270—271、146、137、 120页。),要突出地抓,切实地抓,并且常抓不懈。否则提高效益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
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企业管理组织对企业的活动和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活动效果和企业组织的目标的实现。邓小平主张从企业的领导制度入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产权关系明确、职责分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企业管理组织体系。
1.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领导制度
邓小平早在20年代留学法国时对机器大生产的特点就有了实际的体会。现代化大生产要求企业有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信息灵敏,决策果断。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实际上往往形成党委包办一切,行政和生产指挥软弱无力,或者形成党委和行政双重指挥,互相扯皮,相互牵制,以致效益低下,因此邓小平果断决定,在企业中实行厂长负责制,这是我国企业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那么,改革过去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实行厂长负责制会不会削弱党的领导呢?“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可能损害党的领导,削弱党的领导,而不是加强党的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第150—151、129、340、270—271、146、137、120页。)。 如果一个工厂的党委,能够保证在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成本方面完成,保证技术先进,管理民主,保证所有管理人才有职有权,能够有效率地工作,保证全体职工享有民主权利和合理的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保证能够培训、选拔和选举优秀人才担当各级领导工作,就是党的领导有效,党的领导有力。实行厂长负责制,并且可以使党委摆脱了日常事务,集中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监督工作。因此,“这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更好地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151、129、340、 270—271、146、137、120页。)。
2.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建立适应市场的企业经营机制
过去我国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管理受到很多的限制,邓小平认为,一定要加大企业的权力,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1980 年12月他指出:“当前最迫切地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自主权, 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151、129、340、 270 —271、146、137、120页。)。在他的直接推动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心工作之一就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他批评了一些地方和行政主管部门以成立公司的名义把下放的权力收回来的做法,指出,企业权力不下放,企业没有自主权,也就没有责任,搞好搞坏都是由上面负责,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因此,要“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调动企业积极性”(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9、192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推动企业内部的全面改革。
3.严格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邓小平认为,健全规章制度是改变企业混乱局面的根本措施,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邓小平1975年恢复工作后进行工业企业整顿时就非常重视企业规章制度的恢复和建立。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多,涉及企业管理的一切方面,内容很多,邓小平认为健全规章制度“关键是建立责任制”(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151、129、340、270—271、146、137、120页。)。只有加强责任制,才能做到职责分明,奖惩得当。他指出,要使责任制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要扩大企业管理人员的权限,责任到人就要权力到人,不能只交责任,不交权力,否则非落空不可;第二要善用人员,量才授予职权;第三要严格管理,赏罚分明,即责、权、利相统一,这些思想推动了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4.实行民主管理制度
实行民主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特征,在企业管理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职工群众的创造智慧,尊重实践经验,广开言路,使一项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能充分体现最大多数人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或在照顾大局的条件中下兼顾各方面利益。因此,邓小平在提出实行厂长负责制、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也提出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他说:“我国所有的企业必须毫不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151、129、340、270—271、146、137、120页。)那么如何实行民主管理呢?邓小平提出两项措施:一是各企业……普遍成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对本单位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作出决定,向上级建议罢免本单位不称职的行政领导人员,监督企业领导人员;二是逐步实行选举适当范围的领导人,企业的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要由本车间、工段、班组的工人选举产生。同时他指出,为了便于职工代表大会经常地有效地发挥作用,把企业的工会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
三、企业管理方法现代化
企业管理方法现代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措施。现代管理方法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管理上的应用,实现企业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就是在企业活动中普遍地应用各种现代管理方法,即,结合企业经营和生产的具体问题运用现代管理的最新成果,拓宽其应用范围,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定量性、系统性和有效性。邓小平认为,企业管理要把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心理学和社会学方法综合配套、灵活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使管理的多种职能得到全面地发挥。
邓小平在1997年11月总结过去企业管理经验和教训时指出,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法、管理方法、发展科学的方法,我们社会主义应该继承”。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151、129、340、270—271、146、137、120页。),因此他十分注意用经济方法管理企业。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人们的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别,造成了人们在劳动数量和质量的不同,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来调节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发挥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151、129、340、270—271、146、137、120页。), 因此对于发明创造者要给奖金,对有特殊贡献的也要给奖金,使职工从物质利益上关心企业的发展。
企业管理离不开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企业经营活动要求企业各层次、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活动必须在时间上、空间上保护严格的协调一致,因此必须用行政手段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行严格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维护生产指挥系统的高度权威。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质量管理上主张“要立些法,要有一套质量检验标准,而且要有强有力的机构来严格执行”(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9、192页。),严把质量关。
他还主张要按照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心理活动规律,加以正确诱导,诱发积极因素。例如,选拔具有特长的干部并量才使用;注意加强双向沟通,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关心职工生活,对蔬菜、肉类生活资料都要具体地去研究解决;注意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对于有贡献的职工进行精神奖励是一种政治上的荣誉,是必要的,但是“物质鼓励也不能少”(注:《邓小平文选》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151、129、340、270—271、146、137、120页。 )等等。
邓小平是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指导者,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推进我国企业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收稿日期 199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