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韦少荣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韦少荣

身份证号码:45273019840925XXXX

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将高质量的减水剂和矿藏拌合料应用到混凝土中,为其使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通过二者的使用降低了混凝土的水灰比,从而改进了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的情况,这给土木工程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特点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作用于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等部分,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与钢筋的量都十分多,且混凝土的密度也相对较大,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量大且任务繁重,应当积极做好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如未能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或是施工技术将容易导致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后所形成的大体积混凝土存在各种缺陷进而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质量。此外,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改变,混凝土将承受更大的重量,且施工的空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合理的选取与使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用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质量。

2大体积混凝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2.1水泥水热化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中主要成分是水泥,水泥在遇水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还有就是采用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中,这样的施工技术的体积切面中厚度很高,其中的水泥生产的热量散发的途径就不是很通畅,不通畅主要表现在,大体积混凝土相对于表面面积较小,内部的温度就会有聚集的现象发生,这样就造成内部温度和外表的温度不一致,形成温差,在温差的作用下就会容易产生裂缝。

2.2原材料、配置方法不合格

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与完美的施工工艺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条件。材料在进去施工现场时,经常会出现复检不合格或者工程人员采购不合格的现象,这就可能会导致砼结构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也恰恰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混凝土无法满足所需的强度。使建筑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超承受荷载的要求,无法确保其自身的安全性能。同样,混凝土的配置方法不当更会影响其自身的强度,降低其自身承受荷载的能力,因此安全性能下降。

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3.1科学生产混凝土

混凝土的抗压强性能除受自身施工工艺的影响外,还受其自身的配比影响。通过合理掌控混凝土的配比能够提高它的质量与耐久性。因此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应该做出以下相应的努力:

(1)合理控制水灰比,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会受运输距离、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提高了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他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的用水量以及含水率等做出相应的调整,切实满足施工的需求。

(2)合理调整水灰比的换算。调整水灰比的换算是由于混凝土中骨料的含水量一般会高于砂石表面的含水量,因此需要进一步换算,确保水灰比能够满足施工需求,避免因为对部分含水量的遗漏导致混凝土抗压能力以及其他能力受到影响。

3.2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并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混凝土很多都是有水泥构成的,因此在进行水泥选择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从而才能够满足工程的要求,有效地控制收缩变形的情况,确保整体的质量。同时还需要做好水泥使用量控制,防止出现混凝土变形的情况。其次有效地进行骨料的选择,骨料的颗粒含量和杂质含量,必须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从而保证整体的混凝土强度要求,防止出现混凝土发生变形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要注意的时候通过科学的混凝土配合能够更好的保证整体工程的科学性,因此需要引起重视。最后还需要加强砂石的含水量控制,保证整体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从而更好地确保整体的质量。

3.3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质量如何与土木工程建筑项目整体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基于此,优化浇筑技术、提高建筑质量是施工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前期准备是浇筑的基础,了解工程的特点和现场情况,并认真清理施工现场,运用清水进行浇筑,使其表面符合湿润要求,为后续施工做好必要的准备。严格模板的尺寸,通过反复核对满足设计要求,根据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规范作业,为后续的安装工作做好准备。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妥善处理,减少隐患。合理设置后浇带,确保混凝土结构和后浇带的断面形式的一致性,断面形式因板和墙的厚度来确定,如果厚度超过60cm,就可以将企口缝给应用过来,当厚度低于30cm,则运用平直缝,30~60cm之间,则采取阶梯缝。值得注意的是因平直缝的承受力能力较弱,很容易使混凝土结构变形,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尽量少用平直缝。通过对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选用受力最小的混凝土构件来设置浇筑带位置。通常把浇筑带位置选择在梁板建筑的反弯点处,剪力墙的中间位置不可以作为后浇带。

3.4对温度应力的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要控制好这样的结构温度应力,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尽量减少在混凝土中水利的使用量;另一个是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温度。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对温度应力有效的控制,下面具体的分析这两个因素:

(1)尽量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使用量。水泥在遇见水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相应的温度,这个温度就是形成温度应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工程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温度应力的现象发生,在使用的混凝土中要尽量的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但是在混凝土中使用水利的作用主要是起到粘连和硬化的作用,减少水利的使用量会对这两个方面形成影响。

(2)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对于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中,裂缝和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处理水泥的自身温度以外,还会受到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在外部温度的变化和内部温度升高都会产生裂缝,形成温度应力,因此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采取好相应的措施,控制好内部的温度和外部的温度。

3.5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混凝土养护是否到位直接决定着混凝土整体质量,并且养护手段的科学合理性也能有效增强混凝土使用性能。据相关调查数据了解到,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使用到的混凝土膨胀剂大多都是ZY膨胀剂,需严格按照国家提出的混凝土养护规范执行,在混凝土铺砌工作结束后立即在表面铺设一层草席或是麻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量洒水便于实现最佳养护效果。同时土木工程的混凝土表面养护工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通常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低于28d;第二,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相对较差,必须要在混凝土浇筑洒水前做好喷雾养护工作,但若是混凝土材料具备良好可塑性则要在混凝土浇筑后的6-16个小时内进行洒水工作;第三,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需始终保持连续养护状态,中间不能停止,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较湿润,否则将对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成效带来不利影响。

结论

总之,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质量,对于整体的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重点进行每个环节优化,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整体的建设质量,促进土木工程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松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研究[J].广东建材,2015(3):59-60.

[2]成守涛.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6(4):204-204.

[3]黄亚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106-00106.

论文作者:韦少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韦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