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溪河镇中心卫生院22320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的救治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ADL、SDSS、SDS及QOL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ADL、SDSS、QOL及SDS等各项指标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值得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78-02
当前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进一步加剧,老龄人口占人口比例增加,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随着老年人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社区护理逐步推广[1〗。
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救治的效果,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患者30例,比较护理前后指标差异,证实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为(743±34)岁,疾病类型为脑血栓后遗症、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还有肿瘤、阻塞性肺气肿等。护理前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无明显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3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均给予社区护理,具体如下:121 家庭保健及健康教育老年慢性病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低,且老年人记忆力差,视力和听力不好,因此护理人员,应登门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服务,向他们讲解疾病预防知识、治疗知识,并倾听其主诉,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2〗。与此同时,定期组织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参与健康教育活动,采用幻灯片、广播及视频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对其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高血脂、高血压及其他常见疾病的防治,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并提醒其疾病注意事项。比如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
122 建立康复档案为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建立康复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用药剂量及类型、用药效果及药物过敏史,患者基本资料等。同时,应适当拓宽病人与医护人员治疗的联系渠道,便于医护人员与患者及时交流、沟通。
123 增强病人自我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医药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提高对疾病的防范意识,并指导其自行正确测量血压、血糖水平,提高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逐步改善症状[3〗。
13 观察指标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生活质量评分(QOL)、抑郁评分(SDS)及社会功能缺陷评分(SDSS)。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视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护理前后依从率比较护理前,患者定期检查、功能锻炼和按时服药的医嘱依从率分别为449%、345%及431%,给予社区护理后,定期检查、功能锻炼及按时服药的依从率分别提升至894%、675%及55%,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情况比较护理前,患者的ADL评分(173±39)分、SDSS评分(12±05)分、QOL评分(234±32)分及SDS评分(513±56)分;社区护理后,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为(203±35)分、(078±03)分、(265±34)分及(433±39)分,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社区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3 讨论当前,中国老龄人口规模庞大,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口老龄化社会加剧,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增加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数量。由于老年慢性病具有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局限性较大,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均构成一定的威胁。比如糖尿病为一种终身伴随性慢性疾病,该病由于并发症比较多,控制难度大,又被称之为不死的癌症,对老年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且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这就要求加强对老年慢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给予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通过健康教育、疾病知识宣讲等形式,提高老年人疾病预防意识及疾病的自我防控能力,有效预防及控制老年慢性病[4〗。
本研究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诊治的影响,抽取了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30例,比较给予社区护理前后的医嘱依从率及生活质量、抑郁评分等各项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患者定期检查、功能锻炼和按时服药的医嘱依从率分别为449%、345%及431%,护理后分别提升至894%、675%及55%,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患者的ADL评分(173±39)分、SDSS评分(12±05)分、QOL评分(234±32)分及SDS评分(513±56)分,护理后分别为(203±35)分、(078±03)分、(265±34)分及(433±39)分,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社区护理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可增强患者的疾病预防意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郭英.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3(8):1950-1952.[2] 李桂双.老年慢性病的社区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06):151-152.[3] 李玲,闫树英,朱玉霞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130例调查及干预对策[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08):774-775.[4] 魏红丽.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16(33):219-22
论文作者:王中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老年论文; 病患者论文; 社区论文; 患者论文; 评分论文; 慢性病论文; 疾病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