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中的民族冲突与建国(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拉伯论文,冲突论文,民族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自1988年以来全世界爆发的武装冲突,除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战争,都是由内部民族问题引起的。事实上,自1945年迄今,因民族冲突而造成的伤亡大约为169万人,数倍于在国家间战争中伤亡的人数。 当前,民族冲突席卷了3个旧大陆——亚洲、非洲和欧洲。 发生在亚洲的缅甸和斯里兰卡、非洲的索马里和苏丹以及欧洲的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的民族冲突就是典型例证(注:For a recent overview of worldwideethnic conflicts, see L. Diamond and M.F.Plattner (eds),Nationalism,Ethnic Conflict,and Democracy,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4.)
中东阿拉伯地区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8%,但这一地区1945 年以来爆发的武装冲突,占全世界武装冲突的25%。其中大多数是由民族问题引起的。表1 给出了该地区国家和民族间武装冲突中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情况的对比。40年来,在阿拉伯—以色列冲突(包括6 次中东战争和持续至今的巴勒斯坦及黎巴嫩反抗以色列占领的斗争)中伤亡的人数大约为20万。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一时期民族冲突所造成的伤亡人数数倍于此。仅以1975年至1990年的黎巴嫩内战为例,伤亡人数就与所有阿以战争伤亡人数之和相差无几;而始于1956年的苏丹内战至少造成了5倍于阿以战争的伤亡。在难民人数、 财产损失和财政支出等方面,两类战争造成的数字对比与上述情况相同(注:For
details anddocumentation see Saad Eddin Ibrahim,Sects.Ethnicity,and Minority Groups in the Arab World (1994) (in Arabic),Cairo: IbnKhaldoun Center,pp.15—18,and pp.225—290,pp.323—69,and pp.601—29.)。
在90年代,该地区的武装冲突更多地发生在国家内部而非国家之间。在二十年个中东阿拉伯国家中,战斗的伊斯兰激进主义成为国内暴力冲突的另一现实根源。阿尔及利亚和埃及就是当今两个突出的例子。可以说,本地区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很可能来自国内(注:Ibid.,pp.725—49.)。1994年爆发的也门内战可能是这种势态发展的前奏。在也门,意识形态和不同地区间的冲突与教派矛盾相互纠结,导致了战争。一边是自称为社会主义的南方,其精英属于逊尼派的一个分支即沙斐仪派;另一边是部族主义的北方,其精英则为什叶派的一个分支栽德派。而每一场内部冲突都有可能溢出边界或因受到操纵而导致国家间的冲突。但是本文只讨论一种类型,即由民族问题而引起的内部冲突。
从阿拉伯世界的整体社会文化和人口分布情况来看,民族冲突比国家冲突多出几倍,是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事实。民族特性(ethnicity)这个词最宽泛的定义是指那些相邻或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在人种、宗教信仰、宗教派别、 语言、 文化或民族发祥地等方面存在差别的不同群体(注:See
also Diamond and Plattner's definition in Nationalism.Ethnic Conflict,op.cit,p.xvii;F.Fukuyama,'The End of History',The National Interest,no.16(summer 1989),pp.3-18 ,and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New York:Free Press ,1992,p.201.)。 根据这个定义,阿拉伯世界应属于当今世界在民族 属性方面同质性较多的地区之一。
表1. 中东和北非武装冲突的代价
估计的代价
冲突类型时期 伤亡人数 (单位:10亿美元; 无家可
1991年币值
归的人口
a.国家间冲突
阿拉伯—以色列冲突 1948-1990年
200 000300.00 3 000 000
伊拉克—伊朗战争
1980-1988年
600 000300.00 1 000 000
海湾战争
1990-1991年
120 000150.00 1 000 000
其他国家间冲突 1945-1991年20 000 50.00 1 000 000
小计 940 000 1 300.00 6 000 000
b.国内冲突
苏丹
1956-1991年
900 000 30.00 4 500 000
伊拉克 1960-1991年
400 000 30.00 1 200 000
黎巴嫩 1958-1990年
180 000 50.00 1 000 000
也门
1962-1972年
100 000 5.00500 000
叙利亚 1975-1985年30 000 0.50150 000
摩洛哥(撤哈拉) 1976-1991年20 000 3.00100 000
南也门 1986-1987年10 000 0.20 50 000
索马里 1989-1991年20 000 0.30200 000
其他国内冲突
1945-1991年30 000 1.00300 000
小计
1 690 000120.00 8 000 000
总计(所有武装冲突) 2 630 000 1 420.00 14 000 000
资料来源:Files of the Arab Date Unit(APU) ,Ibn KhaldounCenter for Development Studies.
截止1993年,阿拉伯世界人口略超过2.36亿。其中绝大多数(总人口的80%,即1.9亿)具有相同的人体特征。在宗教上, 他们属于穆斯林逊尼派,讲阿拉伯语(参见表2和表3)。就民族发祥地而言,许多世纪以来,他们都一直植根于共同的“阿拉伯家园”(Arabic Homeland,其地域从大西洋沿岸的摩洛哥一直延伸到波斯湾的巴林)。这已经是一个压倒性的多数,如果再加上那些仅在某一民族特征上有所不同、而他们自己在民族认同时也将此视为次要因素的群体,则其整体还会更加庞大。举例来说,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的大多数什叶派穆斯林和大多数基督教徒都超越了“什叶派”和“基督教”的界限,而把“阿拉伯主义”(Arabism)当做民族认同的基点。对他们来说, “语言文化”是突出的民族特征。于是,以此为根据而计算出来的阿拉伯的“大多数”一跃而为阿拉伯世界总人口的86%。表4列出了根据文化一语言、宗教、 教派及种族4种特征划分的阿拉伯世界中主要民族群体的情况。
在泛阿拉伯的层次上,这个“大多数”显然具有同质性。尽管如此,在一些国家仍然可以看出显而易见的民族差异,苏丹、黎巴嫩、伊拉克、叙利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巴林和也门等等无不如此。在这9个国家中,有35%或更多的人口在语言、宗教、教派及种族等4个民族特征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与由阿拉伯/穆斯林/逊尼派/高加索人种构成的多数不同。需要指出的是,几乎所有这9 个国家都位于阿拉伯世界的边缘地带,经常处在文化边界的交汇点上。所有这9 个国家都一直存在着某种公开的民族紧张局势。其中的4个国家——苏丹、 伊拉克、黎巴嫩及也门的这种紧张局势最终爆发成为长期的武装冲突,使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都受到严重的威胁(注: For full account
of civil armed conflicts in lraq,Sudan,and Lebanon,see
Saad Eddin Ibrahim,Sects,Ethnicity and Minority Groups,op.cit, pp.225-90,pp.323-60.and pp.601-29.)。
表2. 90年代初阿拉伯世界讲少数民族语言人口的分布情况
少数民族 在阿拉伯世界 多数人信 民族起源
中的总人数 仰的宗教
库尔德人5 000 000
穆斯林 含语族/闪语族
亚美尼亚人 1 000 000
基督徒 含语族/闪语族
阿拉米人 125 000
穆斯林 含语族/闪语族
土库曼人 125 000
穆斯林 含语族/闪语族
讲突厥语的人 125 000
穆斯林 含语族/闪语族
讲伊朗语的人 350 000
穆斯林 含语族/闪语族
西犹太人3 500 000
犹太教 含语族/闪语族
非洲部落民 5 000 000
多神教 非洲
努比亚人 500 000
穆斯林 含语族/闪语族
柏柏尔人
15 000 000
穆斯林 含语族/闪语族
少数民族
发祥地 聚居国
库尔德人 库尔德斯坦伊拉克/叙利亚
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土
黎巴嫩/叙利亚
耳其及前苏联) /伊拉克/埃及
阿拉米人 叙利亚/伊拉克 叙利亚
/黎巴嫩 /伊拉克/黎巴嫩
土库曼人 前苏联南部/
约旦/
土耳其
叙利亚
讲突厥语的人 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
讲伊朗语的人 伊朗 伊拉克/海湾国家
西犹太人 欧洲+南北美洲 巴勒斯坦/以色列
非洲部落民南苏丹/南摩洛哥
南苏丹/南摩洛哥
努比亚人 南埃及/北苏丹 南埃及/北苏丹
柏柏尔人 摩洛哥/阿尔及 摩洛哥
利亚/突尼斯/ /阿尔及利
利比亚 亚/突尼斯/利比亚
资料来源:Saad Eddin Ibrahim,Reflection on the Questionof Minorities,(Arabic),Cairo:Ibn Khaldoun Center,1992.Most ofthese figures are approximations estimated or taken pro rata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s:
A.W.Hourani,Minorities in the Arab World,London:OxfordUniversity Press,1974.
E. Gellner and C.Micaud(eds),Arabs and Berbers,London:Duckworth,1973.
M.O.Beshir,The Southem Sudan:Background to
Conflict,Khartoum:Khartoum University Press,2nd Impression,1970.
World Tables,Published for the World Bank by the Johns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1980.
R.D.Maclaurin (ed),The Political Role of Minority Groupsin the Middle East,New York:Praeger,1979(Appendix B.pp. 268-287).
尽管民族冲突严重地影响着阿拉伯世界,但阿拉伯的社会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却似乎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当代阿拉伯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最后一本著作(艾伯特·胡拉尼,1947年)出版已经有半个世纪(注:Ibid.pp.14-15;and A.H.Hourani,Minorities in the Arab World,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7.)。马克思主义者、 民族主义者和伊斯兰教主义者大都忽视民族问题,把它作为一种残余而一笔勾销。而外在因素(如帝国主义者和犹太复国主义者)则往往被视为引发阿拉伯世界大多数民族冲突的共同根源。虽然这个因素不应忽视,但新一代阿拉伯社会科学家却已超越了这种把民族冲突当做某种外国阴谋产物的说法(注: A
full
debate
has
raged
amongArab intellectuals over a proposed conference on the'UN Declaration on Minorities'Rights and Peoples of the
Arab World and the Middle East'that was to be held in Cairo,12-14 May,1994.The prominent Egyptian writer and journalist, M.H.Haikal led the charge against the conference in anarticle 'The Copt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National
Mass',Al-Ahram,20 April 1994.Some 240 Arab intellectuals
joined the debate between April and September 1994.Two- thirds of the debaters denied the existence of,or belittled,the minorities issue in the Arab world.See Civil Society
and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Arab World ( CSDTAW) Newsletter,April-October 1994.See also a full documentation in Religious and Ethnic Groups in the Arab World.Second Annual Report (Arabic-English),(Cairo:Ibn Khaldoun Center for Development Studies),1995.)。稍后本文将综述这些新的努力,讨论按以下4 个标题进行:相互竞争的认同重点、现代国家建立过程中的两难处境、社会经济的分裂、面临外部因素的脆弱性。
表3. 90年代初逊尼教派以外的其他伊斯兰教派的分布情况
阿拉伯世界中的非逊
总人数教派最初出
聚居国
尼派伊斯兰教派 现的世纪
十二伊玛目派
10000000 7/9世纪 伊拉克/黎巴嫩/ 海湾国家
栽德派 35000008世纪 也门/阿拉伯半岛
伊斯玛代派
3000008世纪 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
海湾国家
德鲁兹派1350000
11世纪 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
以色列
阿拉维派30000009世纪 叙利亚/黎巴嫩
艾巴德·哈瓦利吉派 15000007世纪 叙利亚/黎巴嫩
总计
19650000
资料来源:Saad Eddin Ibrahim,Reflection on the Questionof Minoirities (Arabic),Cairo:Ibn Khaldoun Center,1992.Mostof these figures are approximations,reached by two methods:(1)the last official enumeration plus the percentage of naturalincrease that is similar to the natural increase of the totalof inhabitants in the countries where those groups live,forthe years following the last census;Or (2)taking the averageof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estimates mentioned in trustworthyreferences dealing with the topic.
We mainly depended on the following references:
A.W.Hourani,Minorities in the Arab World,London:OxfordUniversity Press,1974.
Michael Hudson,Arab Politics:The Search for
Legitimacy,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7.
E.Gellner and C.M.Micaud(eds),Arabs and Berbers, London:Duckworth,1973.
World Tables,published for the World Bank by the Johns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1980.
阿拉伯国家的这4个难题往往盘根错节,相互纠缠; 而在民族异质性更多的一些国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传统的伊斯兰教政策在19世纪遭到瓦解,奥斯曼帝国终于崩溃(1922年),西方殖民主义分而治之的计划导致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孕育了现代“领土国家”(terriforial states)的雏形(注:For an account of socio-political developments see,Saad Eddin Ibrahim.The Future of Society and State in the ArabWorld (in Arabic).Amman:The Arab Thought Forum,1988;M. Hudson,Arab Politics:The Search for Legitimacy,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0;G.Luciani(ed.),The Arab State,Berkeley:University Press,1990.)。在40—60年代,这些国家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同时也继承了破碎的少数民族群体,在政治领域中则面对着诸如锻造民族认同、建立完整的国家架构、巩固独立、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确立一定程度的社会公正等一系列挑战。而且,这些挑战是在被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冲突划分为两极、处于冷战状态(1945—1990年)的国际环境中出现的。
虽然土耳其、伊朗、以色列和塞浦路斯不属于本文直接讨论的范围,但本文的论点对民族问题周期性爆发的这4个国家同样切中要害。 这方面最近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土耳其南部地区政府军与库尔德工人党领导下的库尔德反叛分子之间的武装冲突, 这场冲突从1994 年一直持续到1995年。土耳其投入了大约5万包括空军在内的武装力量, 以期搜寻和摧毁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并且打进了邻国伊拉克的领土,执行一种名为“穷追猛打”的战略(注: Seeanaccountof the Turkish-Kurdish issue in R.D.Macburin,The Political Role of Minorities in the Middle East,New York:Praeger,1979; and
on more recent events in southern Turkey and northern Iraq, see Time,24 April 1995,pp.50,51 and Newsweek,27 March 1995,p.12.)。
土耳其的库尔德问题与伊拉克的库尔德问题、伊朗的库尔德问题以及在较小的程度上与叙利亚的库尔德问题有着完全相同的印迹。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其后发展的动力几乎如出一辙:总是不顾当地土著居民的意愿,始则但求满足殖民主义者的计划,继则一味迎合新成立的国家的领土要求,人为地把土著居民分割开来。不过,本文仍将主要注意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文化地区的阿拉伯世界,并以此为标准把它与中东地区的其余部分加以区别,虽然后者在许多方面与前者都存在着天然的重叠和相似之处。
表4. 90年代初阿拉伯世界的主要民族区分
民族区分人口
百分比聚居国
(单位:百万人)
1.多数人:(讲阿拉伯语 190.080.0除黎巴嫩、伊拉克和巴林
,穆斯林,逊尼派,高加以外的所有阿拉伯国家
2.语言/文化上的少数32.313.7摩洛哥/苏丹/阿尔及利亚
派(非阿拉伯)
/伊拉克
3.宗教上的少数派(非17.9 7.6苏丹/埃及/黎巴嫩/ 巴勒
穆斯林)斯坦
4.伊斯兰教中的少数 20.8 8.8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
派(非逊尼派)
海湾国家
5.少数民族(非闪含语 8.7*3.7苏丹
族/非高加索人种)
*已计入第二、第三种区分中。
资料来源:Saad Eddin Ibrahim,Seets,Ethnicity,and MinorityGroups in the Arab World ( In Arabic) ,Cairo,Ibn KhaldounCenter,1994,p.86.
认同问题
简单地说,自世纪之交以来,阿拉伯世界相互竞争的主要意识形态范式都倾向于排斥某些特定的群体,拒绝他们充分参与共同的政治生活。当前,在阿拉伯知识界和政治界居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伊斯兰教主义和世俗的民族主义,这二者各自有其不同的政治认同焦点。
伊斯兰教主义者的理念和民族特性
伊斯兰教主义者很自然地将文化、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纽带建立在宗教基础之上。此举势必把阿拉伯世界中的非穆斯林居民排斥在各自国家的政治体制之外——这些非穆斯林居民约达1800万,其中大多数是基督教徒,包括数十万犹太人(见表5)。 按极端的纯粹的伊斯兰教主义者的主张,这种排斥还应当扩大到大约2100万的非逊尼派穆斯林身上(即各种什叶派和哈瓦吉利派)。主流伊斯兰教主义者有限度地奉行这种排斥:禁止非穆斯林人士担任最高级的领导职务(如政府首脑、地方长官和法官)(注:G.Corm,Variety of Religions and Regimes: A Comparative Sociological and Legal Study (in Arabic), Beirut.El Nahar Publishing Center,1979,pp.196- 261; F. Howeidy,Citizens Not Protected (in Arabic),Cairo:Dar El Sherouk,1990;see also a debate between Howeidy and this author on
this issue in Al-Ahram (Cairo Arabic daily),14,21,28 March,and
4 April 1995.)。他们的理由是,担任这些职务不仅需要扮演世俗的角色,而且需要履行宗教职责——带领人们祷告,贯彻执行伊斯兰法,领导信徒进行圣战。而纯粹的伊斯兰教主义者则会把非穆斯林排斥在任何层次的国家或政府职位以外。在他们看来,非穆斯林是作为“被保护的社会集团”(ohl zimma)而存在的,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社区事务, 只要缴纳jezia(一种人头税)即可(注: J.Megezil.'Islam
and Arab Christianity,Arab Nationalism and Secularism',in The Seminar of Arab Nationalism and Islam,pp.361-84 (in Arabic);C .Zuraique in his comment on W.Kawthrany,'The Christians from the System of Sects to the Modern State',in his book
The Debate of Arab Christians,p.75;G.El Shair,'What are
the Reasons of Susceptibility and What are their Ranges?'in
The Debate of Minorities in the Arab East and the Attempts
of Israel to Use Them,Amman 12-15/9/1981(in Arabic).)。非穆斯林群体必须尊重穆斯林多数,并且承认伊斯兰国家的主权;惟有如此,他们才能得到尊重和同情,并在宗教问题上被容忍。
表5. 80年代末阿拉伯世界中非伊斯兰宗教少数派的分布
非伊斯兰宗教少数派 阿拉伯世界中的总人数聚居国
1.基督徒 12 588 000
希腊(罗马)正教 1 900 000 叙利亚/黎巴嫩/约旦/
巴勒斯坦
聂斯托利派(亚述宗教) 900 000 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
科普特正教 5 600 000 埃及/苏丹
雅各正教 225 000 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
亚美尼亚正教 600 000 叙利亚/黎巴嫩/约旦/
伊拉克/埃及
西拉丁教会
625 000 苏丹/叙利亚/黎巴嫩/
巴勒斯坦/埃及
希腊—罗马天主教 500 000 黎巴嫩/叙利亚/埃及
信天主教的叙利亚人 8 000 黎巴嫩/叙利亚
2.犹太人
4 700 000
犹太法师正教
4 400 000 巴勒斯坦/以色列/西区
Qaraites 150 000 巴勒斯坦/以色列/东区
信奉撒马利亚人宗教教义者 150 000 以色列
3.杂教 5 825 000
萨比教徒 150 000 伊拉克
亚齐德教徒
125 000 伊拉克
拜星教徒 50 000 巴勒斯坦/以色列/伊拉克
非洲部族宗教
4 500 000 苏丹
信仰非伊斯兰宗教的少数民族人数总计 22 113 000
资料来源:Saad Eddin Ibrahim,Reflection on the Question of Minorities (Arabic),Cairo:Ibn Khaldoun Center,1992.Most ofthese figures are approximations,reached by the same twomethods noted in Table 3:the last official enumeration plusthe percentage of natural increase that is similar to thenatural increase of the total of inhabitants in the countrieswhere those groups live,for the years following the lastcensus.Or taking the average of the maximum and minimumestimates mentioned in trustworthy references dealing
withthe topic.
We mainly depended on the following references:
Robert B.Betts,Christians in the Arab East:A PoliticalStudy.Athens:Layacabettus Press,1975.
A.H.Hourani,Minorities in the Arab World,London:OxfordUniversity Press,1974.
M.O.Beshir,The Southem Sudan,Background to
Conflict,Khartoum:Khartoum University Press,1970.
World Tables,Published for the World Bank by the John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1980.
R.D.Maclaurin(ed),The Political Role of Minority Groupsin the Middle East,New York:Praeger,1979(Appendix B.pp.268-287).
根据这种观点,无论在民族起源、文化或来自哪个国家等方面有何不同,所有的穆斯林都被认为是平等的。因此,穆斯林库尔德人(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柏柏尔人(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和黑人穆斯林(在毛里塔尼亚和苏丹)都不被视为少数民族。这些穆斯林(而非阿拉伯的)集团的人数总和超过2 000万人。 伊斯兰教主义者的政治秩序观把公民资格建立在宗教基础之上,这种主张自然得到了非阿拉伯穆斯林的欢迎。显而易见,在这种政治体制下,阿拉伯世界的非穆斯林人成了异己分子,大有受到威胁之虞。
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的理念和民族特性
阿拉伯民族主义是在奥斯曼帝国的最后几十年中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是对奥斯曼的统治及青年土耳其党的突雷尼或泛突厥意识形态(Turanic or Pan-Turkic ideology)的一种反应。在纯粹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看来,文化和语言是国家、社会和公民资格的政治认同的支柱。从这个意义来说,阿拉伯民族主义是一种世俗的意识形态。因此所有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继承阿拉伯文化传统、并且认为自己是阿拉伯人的人都是“阿拉伯民族”的正式成员,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而不论在种族、宗教或教派的归属问题上有何不同。阿拉伯民族主义不承认非阿拉伯的民族文化群体具有在“阿拉伯家园”中以自治体或独立实体的形式在一起生活的权利。但是,这些群体的个人在法律上被当做平等的“阿拉伯”公民对待(注:See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onstituent Conference of the Al Baath Party as they were narrated in M.Aflaq,For the Cause of Baath,Beirut:El Tali'aPublishingCenter,1978,first part p.121 (in Arabic);for more informationabout the Baath's attitude towards Minorities,see M.Dandeshly.The Arab Socialist Baath Party.Part l:Ideology and PoliticalHistory.Beirut:El Talia Publishing Center,1979,pp.92-95; A.Al-Duri,'The Historical Roots of Arab Nationalism',in N.Hopkinsand Saad Eddin Ibrahim( eds),Arab Society,Cairo: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2nd edn,1985,pp.20-35.)。
与伊斯兰教主义者排斥非穆斯林的做法相似,阿拉伯民族主义者把非阿拉伯人排除在具有充分资格参与政治体制的人群之外。目前(截至1995年),非阿拉伯人大约有2 000万。另一方面, 非穆斯林的阿拉伯人则被充分融合进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这些人总计大约有1800万(大部分是基督教徒)。
很自然地,非阿拉伯人感到自己受到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威胁。对那些人数较多而且又有建立本民族国家愿望的非阿拉伯少数民族(如库尔德人),或者渴望保护本民族文化完整和语言的非阿拉伯人少数民族集团(如柏柏尔人)来说,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而且,某些非穆斯林少数民族集团担心,虽然阿拉伯民族主义具有世俗的外表,但同样也有着伊斯兰教主义的理论基础。这种担心在黎巴嫩的马龙派基督教徒中表现得极为强烈, 而在埃及的科普特基督教徒中则不太明显(注: See El Sayed Yassin and others.Content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Arab Thought,Beirut:the Center of Arab Unity Studies,1980, p.52(in Arabic).)。
如上所述,阿拉伯世界中的两种不同的认同范式按各自对政治共同体的定义,排斥那些恰恰为另一种认同范式所包容的民族群体。下面就来看看现代国家的创建者们是如何通过发展被称为Wataniyya 的国家民族主义以应付这一难题的(注: See Sati Al Hosary,Whatis Nationalism?,Beirut:The Center of Arab Unity Studies, 1985(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58).p.175(in Arabic).)。
难以解决的认同问题
如同在其他地方一样,阿拉伯世界的认同问题是造成社会政治分裂的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它涉及个人的和集体的自我文化、符号和存在的多种概念。与造成分裂的其他因素(如阶级、职业教育、意识形态、政治等)不同,民族认同及其衍生的冲突“与那些围绕物质利益问题的矛盾相比,更难以在本质上达成妥协”(注:Diamond and Plattner.op.cit.p.xviii.)。
不论伊斯兰主义的还是民族主义的视界,都未能在他们自己广泛的参照框架中更细致地区分亚认同(subidentities)。因此, 伊斯兰主义者倾向于淡化穆斯林兄弟内部和相互之间的宗教矛盾。黎巴嫩内战期间(1975—1989年),因什叶派和逊尼派穆斯林之间互相厮杀而致死的人数多于两派穆斯林杀死的基督教徒的总和。毋庸置疑,丧身什叶派内部冲突的穆斯林人数超过了该教派杀死的逊尼派和德鲁兹派穆斯林人数,也超过了他们杀死的分属不同教派的基督徒的总和。在黎巴嫩内战中,因不同基督教派互相厮杀而丧生的人数同样多于被穆斯林杀死的人数(注: K.Packradoni,'Toward
Ethnically
Egalitarian Arab Societies',paper submitted to the conference on The
UN Declaration on Minorities'Rights and Peoples of the
Arab World and the Middle East.Limassol,Cyprus.12-14 May 1994.)。
持伊斯兰主义政治认同观念的人们,对不同派别的阿富汗穆斯林游击战士同样互相残杀而深感失望。在3年内战(1990—1993 年)中丧生/致残的人数要比抵抗苏联及其支持的政权的10年战争(1980—1990年)期间还多(注:1993 Arab Strategic Report (in Arabic),Cairo:Al-Ahram Center for Political and Strategic Studies,1994.)。 出于同样的理由,持泛阿拉伯民族主义观念的政权的所做所为,也使维护这种观念的人们信誉扫地。伊拉克和叙利亚两个复兴主义政权(复兴社会党)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斗争就是一个突出的明证。这场斗争之所以发生,恰恰是由于这两个政权的统治者都属于各自国家中不同穆斯林教派中的少数(注:The Iraqi elite led by Saddam Hussain's
clan since 1968,comes from the Arab Sunni Muslim town of
Takrit.The Sunni Muslim town of Takrit.The Sunni Muslims of Iraq do not exceed 35 per cent of Iraq's total population- compared to over 45 per cent Arab Shi'ite Muslims,and 15 per cent Kurdish Muslims.The Syrian elite led by Hafez al- Assad's clan since the 1970s,comes from a small Alawite Shia'a
sect(town of Querdaha) which constitutes no more than 16 per cent of Syria's total population (see tables).)。
1970—1990年间北也门内部以及1990—1994年间统一后的也门内部的紧张局势,终于在1994年升级为全面内战,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穆斯林不同教派之争。尽管冲突各方一概作出正式否认,深层的、持久起作用的分裂因素在于北也门什叶派穆斯林栽德派与南也门穆斯林沙斐仪派之间水火不相容的矛盾(注:See an analysis of recent
events in Civil Society and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Arab World (CSDTAW),Newsletter.April-August issues of 1994.)。
由此可见,尽管阿拉伯世界中这两种相互竞争的政治认同观念说起来简单,在实践中却都未能产生协调的或一贯的政治纲领。它们对下一层次的认同无能为力,更遑论其他社会经济变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