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芝
摘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质疑、自主求知,激发求知欲是前提,授之以法是基础,课内质疑训练是核心,运用质疑规律,使学生乐此不疲,达到知识的迁移是目的。在本文中,笔者就简要论述了再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教法,以期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问题能力;教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因此,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学、想问,是指导学生学会提问的前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课程也是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的,是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课程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激发兴趣,学会质疑
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教学把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给学生创造一个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做一种自我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在师生双向的交流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实现。
二、以导为重点,使学生善于质疑
学生能大胆发问并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并不等于就能问得恰到好处。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善问”呢?首先要掌握提问的一般角度,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1.联系课题,结合生活——生疑
物理课题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作用。引导学生着眼课题,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明确学习重点及其方向,结合生活又能打消学生的畏难心理,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质疑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2.着眼细处——寻疑
笔者认为教师先求其泛——敢问好问,后求其精——善问。指导学生质疑不仅要从大处着眼,如课题质疑,还应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寻疑。如从数学关键的字、词、句处质疑,甚至可以从数字、字母上进行比较、探疑。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大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依靠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于是他们思维活跃并在不断地发展,而且“善问”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在“空白处”——追疑
在“无疑”处见疑,是质疑能力提高的表现。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奇思异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勇于追疑。此外还可以指导指导学生,由溯因——寻疑;揭示矛盾——质疑;从方法上另辟蹊径——质疑;由理解到评价都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会发现处处有物理问题。
三、以思、议、拨为切入点,使学生学会解疑
质疑是手段,解疑才是目的。对于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谁来释疑呢?笔者认为应将问题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猜测、实验,并适时引导学生解疑。解疑的方法多种多样,大致归成下列三种形式。
1.思后自解。学生质疑的问题,只要学生能解决的,尽量多留给他们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独立想方法解决,自解方法有:借助图示求解;利用操作求解;细读课文求解;联系旧知识求解等。
2.群议后释疑。对有些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易于混淆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课堂讨论,通过讨论,各抒己见,这样能从正反两方面深化学生对新问题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且在相互启发与争辩中能有效诱发学生群体的智慧潜力。
3.点拨后释疑。对那些学生看不透,想不准,理不清的知识“盲点”、疑难问题,教师应及时地恰如其分地给予点拨。导不在多,贵在精当。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狗解题的盲目性,又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以演练为突破点,使学生在现实中解疑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如运用学法,形成技能。技能是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的。当学生初步掌握质疑、解疑的方法之后,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独立用法”的演练环境,让学生在课外的演练实践中回顾、巩固、深化学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尤其开放的实践题,学生们根据需要,作出各种不同的合理选择。教师只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评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创新应用能力。同时又让学生感到生活呼唤物理,生活离不开物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五、重视师生情感的感染与激励,使学生乐疑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首先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次要注意难易适度,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还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地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一过程又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过程。通过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你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吗?”、“谁想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可以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要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老师的评价能增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信心。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自主求知,激发求知欲是前提,授之以法是基础,课内质疑训练是核心,运用质疑规律,使学生乐此不疲,达到知识的迁移是目的。只要我们让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坚持质疑、求知,那么学生就能真正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克昭中学017000)
论文作者:韩丽芝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物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求知欲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