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少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 426100)
摘要:目的 分析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在预防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术后患者(100例),选取时间-2015年8月10日至2016年10月11日,肝胆外科术后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将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应用在常规护理中),将两组肝胆外科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中,发生患者有5例、未发生患者有45例、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实施导管护理风险评估,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情况,促进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较快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导管护理风险;肝胆外科;非计划性拔管;应用效果
研究显示,非计划性拔管主要是指插管脱落或者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拔管,由于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后,侵入性置管操作较多和病情危重,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发生,不仅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易给患者造成痛苦,危及患者的生命[1]。因此,我院对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在预防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见本次研究中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术后患者(100例),选取时间-2015年8月10日至2016年10月11日,肝胆外科术后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
排除标准-精神分裂症、意识障碍患者。
纳入标准-100例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均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批准。
观察组;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年龄在40岁-60岁,平均年龄(50.21±1.02)岁,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30例。
对照组;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年龄在41岁-60岁,平均年龄(51.45±1.17)岁,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9例。
两组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无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50例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妥善对患者导管进行固定,持续保持患者引流通畅,并定时观察患者引流液量、性质、颜色,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对引流袋进行更换,若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观察组-50例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将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应用在常规护理中。
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应每日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后,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并完善护理风险评分标准,完善其评估内容,根据置管重要性、留置导管部位进行计分,对患者配合度、耐受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当患者的总分值大于或者等于5分时,则可判定为导管滑脱高风险,当患者总分值判定为高危预警时,应在患者床头设立警示标识,制定针对性防滑脱措施,避免患者在活动时牵引脱出,对患者导管情况随时进行观察,加强其夜间巡视情况,保持患者导管引流通畅,预防导管发生牵拉、折叠、受压、扭曲情况,对患者耐受力进行评估,一般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均伴有躁动不安情况,通过对患者使用躁动量表进行分析,遵医嘱对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和镇静止痛药物,适度镇静药物能让患者保持安静,减轻其不适感,能促进患者体力较快恢复,在对患者采用约束带时,应随时观察其松紧度,过松难以起到约束效果,过紧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不适感,应让患者双手距离导管20厘米以上。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实施不良事件防范培训,提高每位护理人员责任心,规范护理的操作程度,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以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多和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告知探视人员、陪护人员以及患者留置导管的重要性和目的,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再讲解活动时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预防非计划拔管的相关应对措施,给予每位患者发放护理宣传手册、提高每位患者认知能力[2]。
1.3 观察指标
对比肝胆外科术后患者的各项指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使用SPSS21.0软件,将观察组、对照组肝胆外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进行统计处理,本次研究内容中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使用P<0.05表示研究中两组肝胆外科术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具有差异,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指标均具有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中,发生患者有5例、未发生患者有45例、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研究显示,近年来,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逐渐增加,而多数患者术后由于其他因素影响,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上升,使患者手术治疗效果降低,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评估方式十分重要[3-4]。
将导管护理风险评估表应用在患者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护理,根据我院制定的导管护理风险评估表实施评估,同时加强宣教,在患者床头悬挂高危滑脱标识,时刻警惕和高度关注,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同时结合每位患者的情况,实施针对性防范管理措施,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发生,促进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较快康复[5-7]。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中,发生患者有5例、未发生患者有45例、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实施导管护理风险评估,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情况,促进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较快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姚炜.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27):254-255.
[2]李代京,张红宇,靳桂芳等.导管滑脱风险评估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7(4):97-100.
[3]王晓琴.肝胆外科术后脱管风险评估在非计划性拔管预防中的应用[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5,15(4):525-526,封3.
[4]郑剑文.管道护理风险评估在肝胆手术患者导管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4):109-110.
[5]徐翠,张静,谢嗣红等.管道护理风险评估在肝胆手术患者导管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8):1128-1130.
[6]徐仿,杨春艳,张萍等.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228-4229.
[7]张冬胜.POSSUM及其改良评分系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风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
论文作者:唐小松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患者论文; 肝胆论文; 术后论文; 外科论文; 导管论文; 计划性论文; 风险评估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