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闻采访;新媒体;对策;真实性
一、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工作的变化
(一)新闻的时效性更强,采访速度更快
新媒体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有别于传统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的新型传播方式,它具有新闻来源的大众化,新闻素材的多样化,新闻传播的迅速化,新闻时效的快速化等特点[1]。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传播渠道中,每个用户都有发布即时发生在身边新闻的通道,这些以图片、视频、语音组成的新闻素材集可视性、直观性与生动性于一体,在网络社交群体传播效应和流量聚焦热点的带动下,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推送到每个网民的移动媒体终端上,并且新媒体更容易将新闻通过持续性报道形成一个网络话题,让网民通过聚焦互动,参与讨论,形成舆论关注度,获得最大化的新闻价值。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要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能够敏锐把握住新闻发生的即时性特点,抢占新闻采访的先机,获得第一手新闻资料,从而保证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至少要与新媒体同步。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台具有新媒体不可比拟的官方性质带来的权威性和新闻传播的专业性优势,通过新闻记者对时下热点进行抢先报道,是其公信力的体现,也是对新媒体海量资讯的一种筛选与厘清,能够让受众及时分清新闻的是非真伪、来龙去脉。
(二)记者采访的效率更高、沟通更加便利
传统形势下的新闻采访主要是通过面对面采访或电话沟通来进行新闻资讯的采集,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因采访耗时耗力以及采访效果的不可控制,让新闻失去时效性,也不能保证报道的生动性。但是新媒体对传统的新闻采访能够起到颠覆性的作用,记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对新闻现场进行报道,通过视频对话沟通与新闻当事人进行直接的互动交流,通过新媒体渠道直
接获取相关的新闻素材,通过新闻热线随时得到丰富的新闻线索,所以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面对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可以有效利用新媒体作为新闻来源工具之一,运用自己的专业性来捕捉传播性强、舆论价值高、可深度挖掘进行持续报道的新闻素材。
(三)新闻素材来源多元化和开放性
新媒体时代下,在移动传播技术和传播渠道日益成熟等条件的驱使下,可以说形成了“人人都是新闻记者”的新格局,比如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响水化工厂特大爆炸事故,第一手现场视频新闻素材就是由网民发布到网络之上,权威媒体再随即转载网民的视频进行报道。这体现了新闻从群众中来,传播到群众中去的性质。新闻素材不再单由记者专门去收集,而是全民参与,全民传播,全民互动。而且当今大众,开始乐于参与到记者新闻采访中,并善于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同时利用新媒体广泛参与到舆论热点的讨论之中。开放性的新闻环境,让记者可以成为民众与权威媒体互动的桥梁,帮助受众将新闻更好地进行传播。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一)要有新闻采访、编辑、报道等综合业务能力
传统的新闻报道遵循分工合作的流水线模式,这虽然保证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却失去了第一时间报道的先机,尤其是在新媒体的刺激下,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因此,广播电视台要缩短新闻采集、加工、传播的工序,才能跟上新媒体的传播节奏,这其中记者能力的全面塑造是提高其新闻传播效率的关键。
(二)善于与民众打成一片的沟通能力
记者通过新媒体渠道可以跨区域对新闻当事人进行互动采访,还可以以社会大众的角色参与各种新闻互动,这需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以言简意赅、平易近人的沟通方式,客观理性的逻辑分析,让采访对象尽可能地还原新闻真实性,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要有新闻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判断能力
新媒体新闻信息的复杂性,掺杂了很多虚假内容、负面内容,这就需要记者擦亮眼睛进行分析评判,尤其在广播电视台这种官方媒体中,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注重社会道德意义,记者需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做到有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让每一条新闻都经过核实之后,再进行发布。
(四)要有持续报道的跟踪能力
新媒体渠道中的资讯常常存在着突发性强,经过一段时间后舆论热度逐步消退的特点,导致新闻后续往往会不了了之。而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的是利用新媒体资讯的新鲜度和关注度引发更大的社会效应,所以,让新闻报道“有头有尾”,是记者职业素养的体现,也能够让广播电视台通过对新闻事件后续结果与影响的持续报道与专业分析,彰显出其官方新闻机构引导社会舆论,注重社会道德价值评判的公共责任感。
三、新媒体时代做好新闻采访工作的对策
(一)将真实性放在第一位
尽管新媒体的传播技术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加,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会有大量的现场报道发出,这些报道可能是在第一现场的普通民众通过自己的智能化终端和网络发出的图片和文字消息,也可能是网络自媒体通过网络上的各类消息整合发出的,但是这样过度追求时效性却往往使得新闻的真实性被忽视,又或者在这样的极短时间内,消息的发出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发送的内容进行事实核查,这样很容易造成大量的新闻反转现象产生。在这样的新闻生产环境之下,新闻工作者更需要注重对新闻事实的核查。在报道发出之前,首先要对新闻内容进行多方的确认,确保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源作为支撑,才可以做出事实基本正确的判断基础[3]。
(二)打造深度内容
想要使得新闻事件具有深度性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当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采写过程当中,不应当为求快速地发布报道而只做表层化的探究,需要新闻工作者静下心来,真正的去理清事件发生的脉络,寻找更多与事件相关的当事人,对新闻中心的人物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挖掘。在对新闻人物进行采访时,需要用更宽广阔的历史视角来看待人物,从人物以往的生活经历中去发掘特殊事件发生的原因所在,在这样的深刻刻画中,新闻人物的整体形象才能够变得生动立体起来。
(三)提升网络素养,增加信源渠道
新闻工作者在目前的网络新媒体时代还应当加强自身的网络素养,更好的学会如何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这样可以通过这一类社交媒体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目前这类社交新闻媒体给予大众十分广阔的讨论和发言平台,或者当一类特殊的社会事件发生时,人们往往先想到的是通过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发声或求助,对这类平台进行日常的、频繁的关注,可以使得新闻工作者更好的把握住新闻线索。
四、结束语
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手段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其他的便利,但同时也使得传播环境出现了许多问题,虚假消息、夸大标题等扰乱传播环境的问题层出不穷,针对这些挑战,传统媒体的新闻采访工作应当秉承其真实准确的报道原则,在新媒体时代以更加专业化的新闻采写职业操守,来制造更加高质量、更有深度、更符合受众阅读需求的新闻内容,以此来帮助新闻媒体在纷乱的新媒体环境中仍然保有其权威消息来源的地位,并承担其监测社会、监督环境、提供娱乐和教育大众的社会职责。
参考文献:
[1]王涛.基于新媒体背景分析新闻采访的创新技巧[J].现代交际,2019(23):111-113.
[2]张艳.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与后期编辑技术的创新研究[J].传媒论坛,2019,2(22):129-130.
[3]许娟.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访技巧与创新探究[J].记者摇篮,2019(10):62-63.
作者简介:姓名:沈娟.出生年月:(1981年1月--);民族:汉,籍贯:山东省费县,学历:大专:毕业于湖北黄岗广播电视大学.现有:称职初级,研究方向:新闻编辑.
论文作者:沈娟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 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新闻论文; 媒体论文; 采访论文; 记者论文; 互动论文; 广播电视台论文; 时代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 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