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次自然辩证法教学研讨会发言摘编(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辩证法论文,研讨会论文,摘编论文,自然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试论科学技术哲学的软化
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软科学和软技术越来越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现行的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内容仍局限于“硬”科学技术,因此,科学技术哲学的软化日益成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明显趋势。
所谓科学技术哲学的软化,就是以软科学技术作为对象,对其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深层的哲学考察,从而丰富和发展科学技术哲学自身的内容及体系。软科学技术是以人类管理实践为基础,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广泛交叉而形成的、以管理决策为中心的新兴科学技术群。现代管理实践表明: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系统科学、运筹学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决策和管理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以人为中心,将行为科学、心理学和社会文化传统综合起来,通过组织文化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事—物”的最佳组合取得经济与社会的最优效益。这两方面综合的结果,就使科学技术哲学的软化获得了发展的动力和条件,“管理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其具体的表现和成果。
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软化有许多急待开拓的领域,它将在以下一些问题的研究中获得自身的生长点:①人类科学实践与管理实践的关系;②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管理哲学的联系和区别,它们在科学技术哲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③科学技术活动中的管理和管理活动中的科学技术;④管理中硬科学与软科学、硬技术与软技术的辩证关系;⑤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⑥管理认识论与科学认识论的区别与联系;⑦管理中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⑧科学技术价值与管理价值的联系、转化及实现等。
科学技术哲学的软化对于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建设和教学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它将形成由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管理哲学等几部分组成的有机科学体系,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和渗透,实现科学认识由自然到社会的转化;第二,它将科学认识、科学实践、科学管理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它将更有力地促进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功能的实现;第四,它有利于培养大批跨世纪的既懂科学技术又善于管理,既能探索大自然奥秘又能进行组织、控制、协调、指挥的科技将才、帅才。
要使自然辩证法成为开发创造力的钥匙
——谈自然辩证法教改的一点探索
在当今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世界经济相互接轨、经济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大力开发青年一代创造力以发展科技,已成为民族兴衰的头等大事。
自然辩证法对于启迪思维、开发创造性能力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发明创造相结合,推动创造力的开发与提高,是自然辩证法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它要求自然辩证法教学要结合实践应用:一要坚持学习自然观、方法论、科技观,掌握辩证法;二要参与实践环节,如研讨与创造发明等实践环节,运用辩证法使学生在运用中掌握理论,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力求学以致用,调动学生参与、研究和创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寻求,使教师由灌输转为启发者与组织者,集讲授、启发、协助于一身,与学生协调活动起来。这样做,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例如结合方法论教学,发动同学清除思维障碍,发挥理工优势,运用方法论思想和技法,针对一项社会需求,发明一项“实用新型”(小发明),并申请国家专利。结果大多数同学完成较好,富有创意,其中一些人获得了国家专利局批准证书并实现了技术转让,有的发表了论文或出版了著作,有一位曾从事科技工作数年而未敢想过创造发明的研究生总结说:“学了辩证法,我一不默守陈规了,二自信了,三有创造的冲动了。”这是有代表性的。学生的创造成果经专利公告及报刊报道后,引起社会反响,有的接到企业求索信函几十封,有的接到家乡县长邀请,要他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人民日报头版也对我们的创造力开发动态作了报道,这都反映了社会需求的企盼。
自然辩证法理论教学结合实践应用,会搞成实用主义吗?会陷入庸俗经济主义吗?注意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会使我们教改做得更科学合理,但这些顾虑不可阻碍我们教改的决心——要使它推动我国科技生产力发展,使它成为开发研究生创造力的钥匙,切实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开拓能力。实践是认识的根基,又是深化的桥梁,通过它,辩证法思想在学生身上活化了。我们在教改中得到普遍赞同的正是集中在这一点上,一位同学说:“教学必须改革。自然辩证法课寓原理于实践中,调动和发挥了我们的积极性,使我一堂课也不愿落下。”另一位说:“这对世界观和创造力水平的提高确实有益。”这种反映也有代表性。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科学能力
科学发展有赖于内外因素两者结合,科学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要获得全面的认识,必须对诸动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究竟是怎样联系和转化的呢?我发现:正是社会总体科学能力成了科技发展的外因和内因联系、转化的机制。
关于科学能力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早有一些自然辩证法教材作了阐述。但是,都未揭示它同科技发展的诸多内外因素的联系。我赞同科学能力应是科技发展“内在动力”的观点。因为,科学能力是由社会投入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人力、物力、信息、财力、管理和教育等因素有机结合而成的综合力量,是从事科学劳动的生产力,是人和物的矛盾统一体,属于科技内部的直接动力。
科技发展的外在动力是社会的生产、经济、政治、教育、哲学、道德等因素。它们相互联结形成一个合力作用于科学技术。这个合力,集中地体现于由社会诸因素转化而来的社会总体科学能力。这个科学能力,又成了产生、发现和解决科技自身矛盾(如理论与实验、理论内部、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派之间的矛盾,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的矛盾)的现实力量。矛盾的解决,获得了新的科技成果。新成果,或作为科技信息,或转为实验技术装备,反过来又提高了科学能力。再通过科学能力的运用,使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技术成果经济术开发、技术创新,应用于生产,转化为新产品,并使之商品化、产业化,拓展市场,繁荣经济。因此,科学能力是科技发展的外因转化为内因的“中介”和关键环节,它在科技发展动力系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联结作用或整合作用。它把科技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联结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整体力量,从而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系统的科技发展的水平和速度。通过研究科学能力,发现它在科技发展动力系统中的“中介”地位和整合作用,从而深化了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性方面的认识,克服了科学动力学中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的片面性,并有助于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互动作用。把这部分内容引进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自然辩证法提出的理论问题很多,但从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建设和充分发挥自然辩证法的作用来说,比较重大和有代表性的问题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1 从科技自身看,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数年来,新兴的市场经济因素极大地冲击和改变了我国原先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一整套科技发展方针、政策、体制和观念等,但由于市场经济在许多领域和方面还不配套、不规范和根基不牢,因此,科学技术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基础研究的规模和投入强度、科学技术各层次的衔接、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队伍的活力等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科学技术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盲目性,迫切需要弄清楚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政策和体制等问题。自然辩证法从关心自然界的辩证本性出发,一向重视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动力、环境、规律、政策和体制等。因此,完全有义务也有条件回答这些问题。
2 从科技与人的物质生活的联系看,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实现机制问题 近几年,我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虽有明显改善,但仍未尽如人意。如,大量科技成果缺乏中试条件,大批科研单位并未真正进入经济主战场,看起来轰轰烈烈的科技开发工作包含相当多的低水平重复成份,等等。这些情况表明,目前我国在科技第一生产力功能的实现上渠道不畅、效率不高,迫切需要彻底搞清楚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高效率的科技第一生产力实现机制问题。自然辩证法一向主张把科学技术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予以考察。关于科学技术社会功能及其实现机制的研究是其基本课题之一。因此,自然辩证法有义务也有条件回答上述问题。
3 从科技与人的精神生活的联系看,科学技术如何为市场经济的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文化,也不尽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因此,市场经济的文化建设将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复杂工程。除了马列主义、传统文化和外国先进文化外,科学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资源。哪种一味强调科学的物质功能而忽视其文化功能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市场经济的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回答如下的问题:科学文化与市场经济文化的基本关系是什么?科学文化是怎样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以及与马列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创造性地把科学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乡镇文化、商业文化等社会文化中去?等等。自然辩证法一向重视研究科学的文化属性,以及科学与文化的互动关系等。因此,自然辩证法有义务也有条件回答上述问题。
介绍一本新出的教材——《自然辩证法新论》
西安地区6所理工农医高校,新近编写出版了一本新教材——《自然辩证法新论》(申仲英、萧子健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该书的新意如下:
1 自然观内容方面
(1)从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的精髓——科学思想出发,提炼当代新的自然观。本世纪科学思想的集中表现是把自然界看作以系统联系为主要形式,以层次结构为主要表现,以不可逆演化为主要过程的有机整体。为自然观的新形态给出新的概况和表述。
(2)构建了人工自然较全面的范畴体系。在人工自然的基础理论研究上,《新论》大胆进行了探索,为人工自然专写了一章,从人工自然的特点、形态结构、建造前提和进化诸方面,构建了内部自洽的范畴体系。
2 科学技术方法论内容方面
(1)从通常的两大部分进到相对独立的三大部分,即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新增的技术创新一章概括了始于技术发明,经过产品创新、组织创新,达到市场成功的全过程。
(2)把方法论的“论”实现出来。措施是把科学发现写成上下两章。“上”主要讲科学发现的理论和逻辑,包括关于科学研究领域概念、关于归纳主义和演绎—假说主义方法论、解释与验证的逻辑模型、科学思维类型分析。“下”主要讲科学发现的形式与方法,仍按科学问题、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假说理论等范畴展开。
技术发明一章的结构也大致对称。首先给出技术研究领域概念,其后按技术问题、技术目标、技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原理、技术方案等范畴展开。
3 科学技术观内容方面
《新论》删节了一些传统内容,以便突出科技本质、科技发展规律、科技革命的社会总体效应和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等4个重点。我们着重阐发了新科技价值观问题、向生态文明的转换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全球问题,总目的是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大科学观。
4 在总体结构方面
鉴于新体系中以上各部分内容的渗透交叉,没有再用三大块的板块结构,而采用连通式较舒展的只分章不分篇的写法。为了体现以人—自然关系为基本线索,增加了人与自然界作为第一章开篇,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作用也在这里作了回答。全书章序为:1.人与自然界;2.自然观;3.人工自然;4.科学发现(上);5.科学发现(下);6.技术发明;7.技术创新;8.科学技术与社会;9.科技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九章实质上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体系的逻辑与历史的终点,与第一章首尾呼应。
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 从十几年教学实践看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广大研究生把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牢固地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是自然辩证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根本所在。经典作家十分强调自然科学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我们15年的教学实践就是这样走过来的。92级一位研究生说:“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被这门课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所折服,更开阔了我的知识面,从这里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性,增加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2)帮助广大研究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意识、科技道德,处理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自然辩证法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现实最直接的体现。不少同学把这一部分的学习同自己所学专业所担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任务及自己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因而收到一定的实效。科技观的这些实效,说明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科学内容之中,这正是这门课的优势和乐于被接收的所在。
(3)提高研究生辩证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把所学到新的科学思想、科学技术方法应用于自己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去,使他们具有现代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勇于创新开拓,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好更多的贡献,是自然辩证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实际的体现。92级一位研究生在学完科技方法论后,把所学的方法应用于计算机病毒的科研过程中,一个制止病毒的防毒卡的设计构思由此产生
2 对这门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新形势下讲授重点的思考
根据世界科技于下个世纪初有重大突破的可能,根据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的态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发展,自然辩证法课程在今后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更加密切地同科学技术发展及同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相结合,正确回答当代科技革命提出的重大哲学与社会问题,由此验证、丰富马克思主义,在深层上解决所谓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失效论”问题,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大多数研究生中牢固地树立起来。
(2)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一方面要把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相互关系在理论上和在实践上搞清楚,以帮助研究生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以便顺利地走向科技为经济服务的主战场。另一方面要强调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反对社会上“大款”、“大腕”们刮起的拜金主义的作风,把反腐倡廉贯彻于科技观的教学之中。可以认为这个任务在目前是很急迫的。
(3)考虑到理工科院校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将进入高新技术领域从事技术开发、技术产业化与商品化工作。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科技方法论部分,要把提高研究生的科技能力、创新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作为目的,把高技术产业化的运行全过程及其各个阶级采用的研究方法作为讲授重点,以掌握高技术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与发展规律。
适应新形势 肩负新使命
——对新时期自然辩证法教学的初步思考
当前,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双方面临着新的形势。
(1)就世界范围而言,围绕争夺现代科学技术制高点的角逐日趋白热化,科技发展中的“马太效应”使我们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使命更加光荣而艰巨。
(2)就国内而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对新一代科技干部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3)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全党学习科学技术的大气候正在形成。
(4)一系列现代科技成果对经典自然辩证法的例证和观点作了局部的补充和完善,使我们改革自然辩证法教学内容的任务,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紧迫而繁重。
总之,新时期的自然辩证法教学必须勇敢地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相衔接,帮助受教育者坚定思想信念;开阔理工农医各科研究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大科技观;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的需要,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能。
现行的自然辩证法教学,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上下结合、左右配合才能解决。
(1)教材与教学资料、手段建设相对滞后,“教材多、精品少”的问题比较突出。
(2)教师队伍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调整知识结构的问题较为突出。
(3)学生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对相关学科了解甚少,加剧了学习困难。
(4)教学方法的改革存在不少现实困难。
我们认为加强和改进自然辩证法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自觉维护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特定地位,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功能。把自然辩证法视为一个开放系统,不断用新的认识成果去充实它、丰富它、发展它。
(2)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章节,提高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实际效益。为此,要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的指示,充实相关的教学内容,力求重点明确,学了管用。对人工自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业科技辩证法、思维方法训练等内容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发挥多方积极性,努力解决实际困难,在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料建设上下功夫。自然辩证法教学要上一个台阶,必须从基础性的建设抓起。
(4)积极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一要处理好教学、科研的关系,防止顾此失彼,提倡相辅相成;二要积极促进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同广大专业技术工作者结成“联盟”;三要善于运用“奖励杠杆”来推动自然辩证法的教学、科研上水平,出成果;四要对自然辩证法教师规定一些必读书目,象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著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等书,均可列为必读,甚至可发给学生作为重要参考文献。
爱国主义也是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的有效课题
针对硕士生的特点我们编写出“科学与祖国”专题材料,在自然辩证法课的教学中组织大家学习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了解历史,树立第一意识 针对因落后而悲观的情绪,我们大量介绍了中国传统科技的伟大成就,并归纳出几大特征:一是独创性,即在实践中独立开发出一个科技源地;二是唯物论,不象欧洲那样直到近代“科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三是系统性,即“对自然的整体理解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四是先进性,曾创造出领先世界千余年的伟大成就。五是深刻性,某些思想至今依然令世界惊叹不已。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所在。史实提高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说“中国自有雄魂在,炎黄子孙从来都是不甘示弱的”。当然,“我们不能沉迷于历史”,也“不能两眼只盯着外国”,应该面向世界,既继承又发展。
2 把握历史演变的本质,强化第一意识 世界科技两千年是东重西轻的格局,只是近代才发生了演变。16世纪恰在西方崛起之际中国却跌了下去。认识这种演变需要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的跌落有两大原因:一是封建社会的衰朽,二是欧洲凭据近代文明的成果以最野蛮的手段施暴于中国。总结历史,同学们指出:我们“百年来就是在痛苦中学习和改造着自己”。在批判旧世界的同时走科技致富之路。但“科技领先不等于富强,富强更是一种人学概念,它有赖于一个民族对坚定信念的树立和强化”。我国近半个世纪的飞速发展是西方人“逼出来的辉煌”。这一切将促使我们“代代努力,走出低谷”。
3 知国爱国报国,弘扬第一意识。有同学写道:“曾经站在世界科技峰颠的巨人,现在虽有巨大发展却依然处在后边,想起来就催人奋进。”这种情在理中的感受包含着无限的爱国情结。对现代我国科技人物的思想行为我们概括出:“情思所系、生死所依”、“为国而学、学而为国”、“自尊自强、争气争光”等特征。对此学生们激情难抑地说“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为中华民族再度强盛而建立一番功业”。如何建功报国呢?同学们谈到:(1)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2)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拜金主义和外出不归、反目祖国者不足取;(3)做一个合格的科学工作者,首先要做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4)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团结起来,为祖国腾飞而奋斗。
加强和改进自然辩证法的教学科研,推进学科建设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三条:一是把转变学生的世界观放在首位;二是坚持马列著作的学习;三是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应用于专业。充分发挥自然辩证法思想教育功能,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我国一些科学技术在国际上占领先地位的实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德育贯彻到医学辩证法教学的始终,增强和提高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深入学生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
自然辩证法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理论体系,加强和改进自然辩证法的教学科研是极其重要的任务。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材,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除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外,还必须联系医学实际。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自然辩证法课、马列课以外,我们还开设了中西医学辩证法、管理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形成适应培养理论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学科体系。我们在讲完医学心理学课程之后,研究生到医院参加心理咨询门诊,给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收到较好的效果。
学科建设的重点:一是教材建设,二是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三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来,我们在提高教学与科研的质量方面,努力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围绕教学中的难点、疑点和理论空白点,开展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成果又充实到教学中来。教学科研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整体水平,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实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的过程中,极大地推动了教材的建设,这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在师资培养方面形成了较系统的作法。在提高年长教师素质的同时,着重抓了青年教师的培养:①实行新教师的坐班制,②坚持新老教师备课制,③对青年教师工作加强检查督促,④研究室领导对青年教师给予信任、鼓励和培养。
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教学的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关系
思想教育是分不同层次的。自然辩证法概论,由于其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较为切近的特点以及由其理论内容所决定,它的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把所建立起的共产主义信念,体现在自己的具体科学研究工作中,包括科学思维方式的进步、科学研究素质的提高、摆正自身工作在整体科技发展中的位置,等等。
为了使这方面的功能真正在自然辩证法课的教学中体现出来,关键是要把思想性有机地融于知识性内容之中,使其思想教育的功能发挥得更有效。在教学中,我们力图做到通过知识性,反映思想性,收到了一些成效。学生在对现代科技发展状况的介绍中把握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自组织理论的初步介绍虽然还不能使他们完全理解自组织理论的要义,但却从中把握了认识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新方法、新观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的水平上;对一些最新科技成果的介绍不但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也使学生看到了科学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的作法,提高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改变了一些学生以为政治理论课就是背条条的片面看法。
2 理论体系的稳定性和内容不断更新的关系
内容更新速度快是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的又一个突出特点。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好课程理论体系的稳定性和内容需要不断更新的关系。面临着一些新的理论问题的出现,必须在理论体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其内容不断更新。
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在保证教学的理论体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注意把反映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当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特征的东西纳入教学。在自然观中,根据我们的认识和国内一些学者的看法,适当地弱化了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问题,而把“人和自然”提到了突出地位,在“协调发展”一节中,把世界环发大会的《21世纪议程》,我国的“环保世纪行”等纳入教学,学生体会到自然辩证法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再如,在科技观中,前些年我们一直是围绕着“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进行的。但近两年来,矛盾的焦点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时,我们就把重点命题转换为“如何才能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当前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并把我们几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学生反映也很好。
3 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和内容的现实针对性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有其自身的完全逻辑体系,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同时,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又必须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学生的思想问题,使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为了处理好这两者关系,我们在仔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课程内容分为基本问题,重点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基本问题是要求学生完整地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貌,从研究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对这类内容主要采取教师简单辅导(理清逻辑线索,引导读书)、学生自学的办法。难点、重点问题是在课堂上重点讲的,一般每章确定1-2个这样的问题,展开讲解。热点问题主要是现实中直接和自然辩证法理论相关、学生应该触及而教材中又没有涉及的问题。如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我们提出了“如何认识市场经济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影响”;在“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提出了“如何认识下海(投身经济)和上山(搞基础研究)的关系”;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出了“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吸纳科技成果的障碍和对策”,等等。这类问题,一般不追求给出确定的答案,教学也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把学生方面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研究主要放在热点问题上,教学内容的更新也主要是在热点问题上做文章。
为自然辩证法课呐喊
最近,我们对河北省部分高校自然辩证法课的教学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论是:成绩巨大、问题不少、前途堪忧。
1 课程设置方面
80年代初,河北省的师资力量并不雄厚,但通过多方努力,终于从无到有,不仅为研究生开出了必修课,也在本科生中开出了选修课,其名称达15种之多。这不止巩固了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地位,更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广泛沐浴马克思主义哲学阳光的窗口,其潜移默化的效果为任何其他课程所不达。
每次开课,学生们虽然以为是政治课的重复而兴趣不大,但几堂课过去,发现教师所讲内容大多是与自己专业有关却很少接触和思考过的,顿觉眼界大开,学习积极性随之高涨。据不完全统计,听过此类课程的文、理、工研究生累计约3500人,本科生近2万人,专科生近2千人。本科生因听选修课而报考自然辩证法方向研究生的上百人,被录取的近70人。
然而近几年来,必修课从80降至54或51学时,选修课从40降至30甚至十几学时。目前除必修课勉强维持外,选修课已大为减少,选修率开始下降,学生的劲头也不如以前。
2 教材方面
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课教材之多大概是其他任何专业课都不能相比的。必修课教材不下13种;选修课教材则更多。除采用出版教材外,不少教师还自己编写教材。
上述教材中,《讲义》在自然辩证法学科史上的确有过划时代的意义,而其余教材多从《讲义》衍生出来,尽管各有特点,却不免属于同一阶段作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因之能否拿出反映新阶段特征的教材,是能否抓住学生、重振自然辩证法雄风的关键。
3 师资方面
80年代初,河北省采取多种形式,逐渐建立起一支较强的自然辩证法教师队伍。他们为河北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近几年来,年老者退休,年轻者流失,致使队伍不断缩小,并且50岁以上者仍然过半。八年来,河北省再无一人招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出去的研究生回省当教师者极少;十年前的那种有效的讲习班、短训班也再未办过。由于观念转变与知识更新上步伐缓慢,教师的素质也相对降低。而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教师必须博学多才,不仅要有深厚的哲学功底,还要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且通晓科学技术中的史、论、传,因此并非像其它专业课教师那样,了解点哲学就能胜任,故教师后继乏人已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以上表明,十多年的实践证实了自然辩证法在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情况令人担忧,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这门课有被淘汰或者沦为一门装饰课的可能。
自然辩证法课应加强高科技教育
在自然辩证法课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加强高科技基础知识的教育 自然辩证法课的教学对象大多是硕士研究生,他们已经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高科技对他们来说仍然是新课题,再加上专业划分过细,研究方向较窄等原因,他们在总体上对高科技的发展缺乏全面的把握。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加强高科技基本知识的教育,从高科技的概念、特征、意义、主要领域、标志技术和技术产业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讲述了高科技在现代社会经济和国防发展中的前沿地位和主导作用,扩大了学员的视野,开阔了他们的思路,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的理解。
2 加强我国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教育 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包括攻关、推广、星火扶贫三个计划;第二层次是高科技和高技术产业,包括“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第三层次是基础研究。其中第一层次是前提和基础,第二层次是根本和关键,第三层次是先导和后盾。在当前尤应注重第二层次,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特别是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教育,使学员了解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整体布局和战略重点,明确了目标和责任,更加激发了他们献身祖国、献身科学的热情。
3 加强高科技在军事领域中运用的教育 作为一所军事院校,自然辩证法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深入研究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不仅使军队的武器装备在精确性、杀伤力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而且使军队的指挥、编制、保障和作战样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高我军的战斗力,(包括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电子对抗的能力、后勤保障的能力和野战生存的能力),没有高科技是不行的。因此,军事教育必须以邓小平新时期建军思想为指针,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加强高科技知识的学习,研究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发展我军的战略战术,创造在高科技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人的新战法和人民战争的新形式。自然辩证法课教学应该而且能够对此做出自己的贡献。
标签:科学论文; 科技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研究生学习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课程开发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研究生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