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叶玉米主要性状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

多叶玉米主要性状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

蒋守华[1]2004年在《多叶玉米主要性状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文中指出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长期以来,玉米种质资源贫乏是我国玉米育种的突出问题,尤其是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更体现了饲料玉米种质的欠缺,所以有必要补充新的种质,扩大种质资源的利用。 玉米多叶型材料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种新型种质,穗上叶片数较多,一般可达8~25叶,叶片上冲,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本研究以多叶材料的6组自交系(按穗上叶片数的不同,每个自交系分为8叶、9叶、10叶、11叶、12叶)为亲本,采用6×6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共配制75个杂交组合(只包括F_1的正交),分析了多叶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平均优势及相关性。结果如下: (1)6个自交系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75个组合(正交),亲本和杂种F_1的方差差异极显着,表明多叶玉米是受基因型的遗传基础控制。 (2)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的叶片数,或同一组合不同性状之间的配合力效应都有差异,其遗传特性在不同的穗上叶片数间有差异,表明配合力应结合具体的穗上叶片数才能进行评价。本研究中,叶片数为11叶的自交系Y_(53)在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上表现较大的效应,同理在自交系P_(175)中,12叶表现较好,而在自交系P_(19)、P_(85)、J_(7-3)和M_7的不同叶片数中各个效应值大多是负向的,说明由其组配的后代在各个性状上有下降的趋势。 (3)对75个组合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可知,不同叶片数间的各个性状的相关性表现不同的差异。在叶片数为8叶、9叶、10叶、11叶和12叶的组合中除12叶,其它4组叶片数的株高和穗位高与生物学产量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其它各个性状与生物学产量之间均无显着相关性。在叶片数为8叶中,株高、产量与粗淀粉相关系数较大;在10叶中,穗位高与粗淀粉和粗纤维之间均表现极显着的相关性;在11叶上,株高与粗纤维,百粒重与粗淀粉之间均呈极显着的相关;在12叶上,百粒重与粗纤维之间表现正相关;表明穗上叶片数为8、9、10和11叶的自交系具有培育青贮玉米的潜力。 (4)本研究所使用的核遗传背景不同的6个多叶玉米自交系系列,通过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的研究,初步筛选出一个高产、优质的组合即穗上叶为n叶的Y53 xP:75,这个组合对选育青饲青贮型玉米提供了新的种质,同时也促进了畜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朱崴[2]2013年在《叁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测定和遗传力分析及其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采用2套自交系P1和P2(Pl为31个自交系,作母本,P2为3个自交系,作父本)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93个杂交组合。将93个组合和33个自交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考察了小区产量、穗长、穗粗、株高、穗位高等16个性状,并对这些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配合力分析、遗传力分析和相关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产量优良组合:WP222×WP216、WP582×WP216、WP308×WP216、WP43×WP578、WP180×WP578、WP35×WP578、WP290×WP362、WP157×WP362、WP364×WP362。穗粒性状优良组合:WP55×WP216、WP259×WP216、WP170×WP216、WP6×WP216、WP582×WP216、WP2×WP362、WP582×WP362、WP44×WP362、WP33×WP362、WP158×WP362、WP179×WP362、WP290×WP362、WP44×WP578、WP39×WP578、WP158×WP578、WP33×WP578、WP179×WP578、WP5×WP578。植株性状优良组合:WP582×WP216、WP8×WP216、 WP39×WP216、WP44×WP216、WP582×WP362、WP173×WP362、WP180×WP362、WP35×WP578、WP44×WP578、WP179×WP578。通过对各个性状GCA分析可得到较为理想的自交系,从其组配的组合中以SCA为参考筛选出优良株型的高产杂交组合。叁者综合得到综合表现较为优良的组合,其余自交系各自有其突出的优良特点,根据育种目标可加以利用。2、对各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表明:小区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均较大。百粒重、单穗粒重、雄穗长度、叶面积、叶夹角、叶向值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而狭义遗传力较低,说明受非加性基因的影响较大。3、相关分析表明:植株性状与穗粒性状间的相关性主要是由于植株性状的株高、雄穗分枝数、叶面积、叶夹角与穗粒性状的穗长、穗粗、行粒数、单穗粒重、小区产量的相关引起的。

何文铸[3]2007年在《青贮玉米主要品质、农艺及生理性状的遗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贮玉米是我国玉米生产所需要的特用玉米类型,是我国畜牧业大发展必备的重要饲料源。本研究根据这一需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四川省现有主要青贮玉米材料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1)分析评价26份四川省目前青贮玉米生产上常用自交系秸秆主要品质性状,分析影响秸秆品质的主要因素。(2)对26份青贮玉米,采用NCⅡ设计,按5×21组配了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以比较分析青贮玉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杂种优势及其亲子相关。(3)分析了青贮玉米农艺性状、生理耐旱性状关键指标的遗传规律及相关性。(4)研究26份材料及105个组合品质、农艺、生理性状关键指标的相关性,对选育高产、耐旱、优质的青贮玉米新品种提出了简易的选择指标。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系统地评价了四川省26份青贮玉米自交系秸秆和籽粒的主要品质性状,发现这些性状存在广泛变异,其秸秆含量接近正态分布。明确了优良系具有较高的IVDMD、CP和EE含量,较低的NDF和ADF含量,同时筛选出5份秸杆高IVDMD、CP和EE含量,低ADF、NDF含量的优良自交系。通过对秸秆品质性状IVDMD的通径分析,发现要获得秸杆高含量的IVDMD,首先应保持高的秸杆粗蛋白含量,较高的秸杆粗脂肪含量,同时应保持适当的籽粒油分含量,并将秸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2.青贮玉米秸秆品质性状遗传分析表明,除秸杆亩消化养分SYI外,所研究性状的σ_(gca)~2均显着大于σ_(sca)~2,GCA较SCA重要。杂种优势SYI、ADF、NDF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IVDMD、CP和EE含量表现为负向杂种优势。青贮杂交种的IVDMD含量与双亲之差达极显着负相关;NDF含量与双亲之差相关极显着;SYI与低值亲本的相关程度更大。CP含量与中亲值显着正相关。选育优质青贮玉米应以高IVDMD、CP和EE含量和低NDF、ADF含量的自交系作为亲本之一。3.对青贮杂交种农艺性状分析表明,要获得青贮玉米高的生物产量,首先应保持高的秸杆和籽粒产量,保持较高的穗位,并将果穗尖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试验筛选出7份可同时提高青贮生物产量、秸杆产量及籽粒产量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通过籽粒千粒重、穗长、穗位高叁性状适宜的正向直接选择,可同时提高生物和籽粒产量,从而达到提高青贮玉米亩生物产量的目标。遗传分析表明,除全株叶片数和穗位高外,其余5个指标的σ_(sca)~2均显着大于σ_(gca)~2,SCA较GCA重要。4.青贮玉米杂交种生理性状的主要耐旱性状分析表明,对青贮玉米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因素大小关系依次为:叶片FV>叶片FM>叶片FO>叶片Area>叶片SPAD>苞叶Fv/Fm>苞叶SPAD。通过对吐丝期叶片FV/FM的直接正向选择、以及对叶片FV的间接正向选择和对叶片FO的负向间接选择,可提高耐旱性,从而提高青贮玉米生物产量。试验筛选出5份可材料,可同时提高5个耐旱生理指标。遗传分析表明,在吐丝期除穗位叶片FO、AREA外,其余4个指标的σ_(sca)~2均显着大于σ_(gca)~2,SCA较GCA重要。5.品质、农艺、生理叁类主要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影响的叁类因素大小关系为: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生理性状;在抗倒前提下,农艺性状中影响关系为:穗位高>株高>亩秸干产>穗行数;品质性状中影响关系为:秸杆IVDMD>秸杆CP>籽粒ST;生理性状中影响关系为:穗位叶Fv/Fm>苞叶SPAD>穗位叶Fo。以此为综合指标,筛选出集综合优良性状于一身的自交系有5份。研究表明,青贮杂交种品质与农艺性状部份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关键指标间相关不显着;生理与农艺性状部份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秸杆品质性状与生理性状相关不显着,只有部分籽粒品质与生理性状相关显着。在选育高产、耐旱、优质的青贮玉米品种时,首先应重视品质性状高含量的秸杆IVMD和CP、低含量的秸杆ADF和NDF、高含量的籽粒CP的选择;其次应注重农艺性状高生物产量、高籽粒产量、植株较高、穗上部叶较多、穗行数多以及苞叶较少关键指标的选择;同时应注重生理耐旱性状较高的穗位叶叶片Area、叶片Fv/Fm、叶片SPAD指标的选择。

何从利[4]2013年在《烤烟主要农艺及化学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烤烟烟叶的产量与内在品质之间有较强的矛盾,烤烟育种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平衡协调统一,目前产质量平衡协调统一的突破性品种较少,主栽品种单一,不能满足烟叶生产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品种资源,通过有性杂交,从杂种一代选育强优势杂交种.或从其分离后代选育优良的纯系品种,仍是烟草育种的主要途径。杂种后代的产质量表现不仅仅取决于亲本自身的产质量表现,更重要的是与产质量性状的配合力有关。研究烤烟产质量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分析烤烟主要农艺和化学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相关性,可为烟草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减少偶然性,增强预见性。本研究选用10个烤烟亲本,采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Ⅱ配制出45个F1组合,对主要农艺性状(株高、有效叶数、茎围和最大叶长、宽、单位面积、产量、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化学品质性状(烟叶钾、烟碱、还原糖、总氮、氯含量和化学品质成分协调性)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组合间主要农艺和化学品质性状均达到极显着差异,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了极显着水平,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性状表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效叶数、最大叶长、茎围、烟叶钾含量性状的GCASCA方差比值>3.0,狭义遗传力均大于40%,其加性遗传效应占主导地位,双亲总效应大于双亲互作效应,亲本对后代的影响较大,可作为杂交亲本选择的指标,适合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最大叶宽、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单位面积产量和烟碱含量、氯含量、总氮含量的狭义遗传力小于25%,加性遗传效应较小,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较大,在对这些性状的选择中应该适当推迟选择的代数。主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70%,采用遗传育种手段改良这些性状的潜力较大。(2)同一性状不同亲本,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较大。综合考虑主要农艺和化学品质性状,烤烟亲本秦烟96的一般配合力比较突出,总体效应表现较好;垫江芽种在化学品质成分总体协调性和主要的产量性状上一般配合力比较突出;红花大金元在化学品质成分总体协调性和除产量外的农艺性状上一般配合力比较突出;它们均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可作为协同改良产质量目标性状的理想亲本。垫江芽种×K358在化学品质成分总体协调性和主要农艺性状上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表现较好,杂种优势除上中等(含上等)烟率外也比较明显,且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均表现突出,适合作为产质性状的强优势重点组合。(3)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和化学品质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普遍存在,但组合间差异很大。有效叶数、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钾含量、株高、最大叶宽的超亲优势率较低;单位面积产量的中亲、超亲优势比较明显。(4)相关性分析表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与还原糖含量、糖碱比、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呈正相关,与总氮含量、氮碱比和单位面积产量呈负相关,其中分别与单位面积产量、还原糖含量相关达到显着和极显着水平。

宋天月[5]2014年在《四个糯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及其遗传力分析》文中提出本试验利用4个糯玉米自交系作为被测种(父本,P1),41个糯玉米自交系作为测验种(母本,P2),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P1×P2)测定4个糯玉米的配合力及其遗传力,为本课题组在将来的育种工作中能更有效的利用这4个自交系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配合力测定结果:(1)WN2的杂交后代植株一般表现为株高较矮、穗位高较低、雄穗分支数较少、雄穗长度较短、叶片数较少、叶夹角较小、叶面积较小、叶向值较大、穗较粗但较短、秃尖较长、穗行数较少、行粒数较少、出籽率较低、单穗粒重较轻、百粒重较轻、小区产量较小的趋势。(2)WN25的杂交后代植株一般表现为株高较矮、穗位高较低、雄穗分支数较少、雄穗长度较长、叶片数较多、叶夹角较大、叶面积较大、叶向值较小、穗较粗且较长、秃尖较短、穗行数较少、行粒数较多、出籽率较低、单穗粒重较重、百粒重较重、小区产量较大的趋势。(3)WN45的杂交后代植株一般表现为株高较高、穗位高较高、雄穗分支数较多、雄穗长度较长、叶片数较多、叶夹角较小、叶面积较大、叶向值较小、穗较粗且较长、秃尖较长、穗行数较多、行粒数较多、出籽率较高、单穗粒重较重、百粒重较重、小区产量较大的趋势。(4)WN49的杂交后代植株一般表现为株高较高、穗位高较高、雄穗分支数较少、雄穗长度较长、叶片数较多、叶夹角较大、叶面积较小、叶向值较小、穗较细且较短、秃尖较短、穗行数较多、行粒数较少、出籽率较高、单穗粒重较轻、百粒重较轻、小区产量较小的趋势。(5)通过一般配合力分析得出:WN2综合表现一般,秃尖较为严重,不易出优秀杂交后代;WN25综合表现良好,植株性状表现良好,产量性状表现不突出,有待改良;WN45综合表现优秀,最容易出强势组合;WN49综合表现良好,植株性状表现良好,果穗相对较短且细。(6)植株性状优良的组合共有17个,其中WN17黄×WN2和WN46×WN45完全符合优良组合的指标,其它次之。产量性状优良的组合共有19个,其中WN19-1-1黄×WN45、WN62×WN45、WN7×WN49、WN8×WN49完全符合优良组合的指标,其它组合次之。(7)综合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优良的组合:WN28×WN25、WN55-1×WN45、WN61×WN45、WN8×WN49、WN17黄×WN49。2.遗传力分析结果:穗位高、叶片数、叶向值、穗粗、穗长、行粒数、单穗粒重、小区产量表现为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雄穗分枝数、雄穗长度、百粒重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株高、叶夹角、叶面积、秃尖长、穗行数、出籽率、百粒重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3.相关分析结果:植株增高行粒数会随之较多,雄穗分枝数较多穗长较长,叶片数较多行粒数也较多。叶面积最影响产量,叶面积较大穗长也会较长,行粒数较多,单穗粒重较重,小区产量也会越大。即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主要是由植株性状的株高、雄穗分枝数、叶片数、叶面积与产量性状的行粒数、穗长、单穗粒重、小区产量的相关引起的。

蒋守华, 邓德祥, 刘葛山, 谢庆春[6]2009年在《多叶玉米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文中认为以多叶材料的6个自交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15个杂交组合(只包括F1的正交),分析了多叶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平均优势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对6个自交系和杂种F1的株型、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极显着,表明多叶玉米是受基因型的遗传基础控制的。(2)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性状之间的配合力效应都有差异,自交系Y53在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上都表现出较大的效应,说明其遗传传递性较强;而自交系P175、P19、P85、J7-3和M7的各个效应值大多是负向的,说明由其组配的后代在各个性状上有下降的趋势。(3)对15个组合的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生物学产量与株高、穗位高与粗纤维含量之间呈极显着的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株高与粗纤维含量、穗位高与粗淀粉含量、百粒重和粗淀粉含量之间呈显着的正相关,其余性状的平均优势间的相关系数均不显着。(4)通过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的研究,从6个核遗传背景不同的多叶玉米自交系中初步筛选出一个高产、优质的组合,即Y53×P175,这个组合对选育青饲、青贮型玉米提供了新的种质。

崔敏[7]2018年在《玉米穗上叶片数QTL定位及其育种利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与饲料作物,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玉米种质资源的稀缺是目前我国玉米育种工作的突出问题。要使我国的玉米育种跟上需求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地丰富玉米的种质资源。本研究所用的穗上多叶玉米材料是从外地引进的一种玉米新种质资源。玉米穗上叶片数不仅影响玉米株型结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穗上叶片数多的玉米比普通的玉米表现出更高的产量。为了更好地将穗上多叶玉米种质资源利用于玉米育种工作,本研究定位穗上叶片数的QTL,解析玉米穗上叶片数与株高、生育期以及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关系,并对多叶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以穗上叶片数9叶的多叶材料Y915与穗上叶片数4叶的少叶材料杂交后构建的190份玉米家系组成的分离群体(F2:3)和437份玉米自交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在F2:3群体中定位到10个加性效应的QTL和18对互作效应的QTL,其中两个主效QTL,qLA3-可以解释58.9%的表型变异和qLA7-1可以解释20.3%的表型变异,在叁个环境中被稳定检测到;在自然群体中定位到了 17个与穗上叶片数显着关联的SNP位点。2.在F2:3群体中,通过表型相关分析和QTL分析,研究穗上叶片数与株高、生育期、产量相关性状、叶长、叶宽、叶夹角等性状的遗传关系。检测到3号染色体上和7号染色体上两个主效的QTL重迭区域,其中在3号染色体上bin3.09处检测到与穗上叶片数、株高、穗位高、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百粒重和倒二叶夹角相关的QTL重迭位点(qLA3-4)。通过高世代回交的方法构建近等基因系,NIL6L和NIL9L选自于同一株的杂合F6,并且后代F7表现纯合,没有发生分离。以此近等基因系来验证qLA3-4这个QTL重迭区域对穗上叶片数、株高、穗位高、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百粒重和倒二叶夹角的作用,结果显示qLA3-4对上述的8个性状都有显着的影响。3.用1对近等基因系NIL6L和NIL9L与4个在株高、生育期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的玉米骨干系(CJJ、RZ373、ZYZ-4和WN2000)组配杂交组合,通过配合力分析,NIL9L的一般配合力高于NIL6L。通过特殊配合力分析,初步筛选出一个高产、生育期适中、株高适中的组合NIL9L×WN2000。

春亮[8]2004年在《玉米氮高效品种选育及根系形态对低氮反应的遗传分析》文中认为农田氮肥大量投入易造成环境污染、经济效益低及氮肥利用率下降。选育低氮下得到较高产量的氮高效品种是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关氮效率基因差异的报道较多,但氮高效育种实践较少。根系在氮素吸收中起重要作用,对田间全生育期中的动态研究较少,对根系性状的遗传研究相对不足。在本课题组前期氮高效基因型筛选工作的基础上,本研究开展了氮高效杂交种选育工作,利用不同氮效率杂交种在田间研究根系与氮吸收及氮效率的关系。同时,利用有根系显着差异的自交系及其组合,在温室进行砂培试验,研究玉米根系对低氮胁迫的反应基因型差异及其遗传规律,以评价根系在氮高效育种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通过两个氮水平下的多年多点田间选育,以农大108为对照,得到了一个绿熟型双高效的杂交组合NE1。通过连续4年多点试验,无论在低氮条件下(不施氮肥),还是在高氮条件下,增产幅度在5~11%左右,显着提高了玉米新品种的耐低氮能力和氮肥利用率,为我国玉米氮营养高效育种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同时获得一些以NE2为代表的氮低效杂交组合,还鉴定出3个在氮高效性状上有高配合力的自交系。 以NE1(高效)、NE2(低效)及另外两个杂交种农大108(ND108,高效)和四单19(SD19,低效)为材料,研究探讨了NE1等氮高效品种的干物质累积、氮素累积、根系特点及不同氮水平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氮高效品种的干物质及氮素累积并未表现出优势。氮高效品种高产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生长后期对氮素的吸收。两个氮高效基因型又各有特点,ND108主要依靠其较高的后期氮素吸收能力;NE1后期的氮吸收也较强,同是具有较高的氮转移率。与此相对应,氮高效品种在根系的生物量及根系长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优势主要体现在生长后期。 玉米对缺氮的一致反应为根冠比的增加,但根系性状本身的变化存在显着基因型差异。总体来看,短期低氮导致根重、总根长的增加。根长的增加是以侧根长的增加为主,轴根总长度变化不大,但轴根数减少,平均轴根长增加。杂交组合的根系反应普遍较自交系敏感,根系的调节能力强于自交系,但是具体的反应与其亲本具有很大的关系,亲本间基因互作会使杂交组合的根系对低氮的反应呈现截然不同的变化。 苗期玉米根系对低氮反应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都存在显着的基因型差异,而且不同的基因型在氮胁迫下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氮胁迫可以影响根系的遗传,表现为根系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下降,狭义遗传力上升。高氮下根干重、总根长、侧根长和轴根数和茎叶干重等性状以非加性遗传为主。在低氮胁迫下,根干重、总根长、侧根长和轴根长等性状以加性遗传为主。 综合以上研究,在氮高效育种中,应该注重对根系性状的选择,特别是生长后期根系的生物量、根长等性状可以作为田间筛选的参考指标。选择具有较大根重、总根长、侧根长等性状的自交系作为亲本,可能得到这些性状具有优势的杂交种。

王虹[9]2015年在《苜蓿多元杂交后代配合力分析及组群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直立丰产型甘农3号、抗蓟马(秋眠级8-9)HA-3苜蓿材料、速生型(中度秋眠5-6)游客紫花苜蓿叁个亲本天然授粉杂交并筛选的29个杂交后代株系的生产性能进行了评价筛选研究,对进一步筛选出的生产性能和性状优良的杂交后代株系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田间蓟马抗性评价、产量和品质的灰色关联分析、一般配合力和遗传力测验。旨在鉴定评价筛选株系的遗传基础和生产性能,配置优良杂交组合,为培育西北灌区适宜的优质、高产、抗蓟马紫花苜蓿新品种提供依据。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价29个杂交后代株系的生产性能,初步筛选出16个杂交后代优良株系:白花1#、速生12#、白花2#、白花3#、速生11#、速生5#、速生1#、速生4#、大叶2#、速生15#、速生20#、速生19#、速生26#、直立、速生2#、速生17#,以上16个株系的产量和品质的综合评价均较理想。2.6条ISSR引物在遗传相似系数0.266处将供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第一类包括速生1#、速生11#和速生12#3份材料;第二类包括9份材料:速生5#、大叶2#、速生26#、直立、HA-3、速生15#、速生17#、速生20#和速生19#;第叁类包括5份材料:速生4#、甘农3#、白花1#、白花2#和白花3#;速生2#和游客分别单独聚为一类。3.以受害指数为标准,对3个亲本及16个杂交后代优良株系进行了大田蓟马抗性评价试验。运用聚类分析法,将19份苜蓿材料的抗蓟马性状分为叁大类群,抗虫性最强的株系有6个(白花1#、速生15#、速生12#、速生20#、HA-3和直立),蓟马为害指数平均为50.66%;抗虫性中等的株系有7个(白花3#、甘农3#、白花2#、游客、速生4#、速生1#、速生5#),蓟马为害指数平均为69.01%;抗虫性最弱的株系有6个(速生19#、速生26#、速生2#、速生11#、速生17#和大叶2#),蓟马为害指数平均为80.32%。4.通过大田比较试验,对16个杂交后代株系及3个亲本的干草产量及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叁个饲用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异。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速生4#和白花3#为高产高蛋白及低纤维材料,速生12#为高产高蛋白材料,速生1#和白花1#为高产中蛋白材料,速生15#为高产低纤维材料,白花2#为中产高蛋白材料。5.以获选16个杂交后代苜蓿优良株系的半同胞后代为材料,以3个亲本为对照,对获得的16个杂交后代株系的8个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广义遗传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一般配合力表现好的株系有8个,即速生4#、白花3#、速生15#、速生12#、白花1#、白花2#、速生1#和速生20#。所研究的8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排序为:相对饲用价值>干草产量>叶茎比>粗蛋白>分枝数>节间长>株高>生长速度。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筛选出了生产性能一般配合力高的8个株系,并根据其对蓟马的抗虫性强弱,利用杂种优势原理,配置出了4种类型共9个株系组合。其中,高产、优质、抗虫株系组合配置有2个,即:①白花1#×速生15#×速生12#,其一般配合力为16.46-23.05。②白花3#×速生4#×速生20#,其一般配合力为0.13-37.73;高产、优质株系组合配置有2个,即:①白花3#×速生4#×速生1#,其一般配合力为12.71-37.73。②白花3#×速生4#×白花2#,其一般配合力为18.18-37.73;高产、抗虫株系组合配置有3个,即:①白花1#×速生1#,其一般配合力为12.71-16.46。②白花1#×速生12#,其一般配合力为16.46-20.38。③速生1#×速生12#,其一般配合力为12.71-20.38;优质、抗虫株系组合配置有2个,即:①速生15#×速生20#,其一般配合力为0.13-23.05。②速生15#×白花2#,其一般配合力为18.18-23.05。以上9个组合可指导下一步高产、优质、抗虫苜蓿综合品种的的组群配置。

潘着[10]2012年在《烤烟高钾新品系杂种优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烟叶钾含量是评价烟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为筛选钾含量高、综合表现好的组合,以6个烤烟高钾新品系及8个不育系作亲本,组配了48个杂交组合,主要研究了杂种一代钾含量及部分品质性状、农艺性状和抗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及杂种优势,基于本文所述试验结果,主要结论如下:F1钾含量优势在大田不同时期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团棵期平均优势较明显,均值为1.49%;苗期和成熟期优势以负向为主,均值分别为-6.9%和-8.34%。与高钾亲本相比,F1各时期的钾含量优势均以负向为主,特别是旺长期,没有一个组合正向优势达到显着水平,优势均值为-15.09%,但在团棵期和现蕾期分别有17.65%和29.41%的组合正向优势达到显着水平。与K326相比,F1钾含量优势明显,特别是苗期和成熟期,所有组合钾含量优势达到显着水平,优势均值分别达到35.34%和23.32%。F1烤后烟叶钾含量平均优势在部位间存在差异,表现为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优势均值分别为8.45%、7.59%和5.64%;与高钾亲本相比,F1各部位钾含量优势均不明显,上、中、下部叶钾含量优势均值分别为-0.48%、-0.43和0.05%;与K326相比,F1钾含量优势表现也为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优势均值分别为17.81%、4.06%和1.12%。6个高钾新品系在叶片钾含量配合力方面存在差异,品系间各部位钾含量的GCA(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各部位钾含量SCA(特殊配合力)方差均为极显着水平。GK2各部位钾含量GCA效应均较优,利用潜力较大;GK7中、下部叶钾含量GCA效应较优,而在上部叶较差;GK9上部叶钾含量GCA效应较优,下部较差。组合MS长脖黄×GK5、MS云烟85×GK2、MS云烟85×GK8、MS云烟87×GK9等各部位钾含量SCA效应均较优。杂种一代株高、节距、茎围和叶宽优势明显,均值分别为5.89%、21.31%、4.31%和4.29%,而叶长、叶数则以负向优势为主,分别为-2.55%和-9.43%。但不同性状在大田不同时期的优势大小和方向有明显不同的变化,移栽后第4-5周是这些优势发生变化的主要时期。品质性状方面,杂种一代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与亲本及K326相比,不同成分,不同部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F1上部叶总糖和还原糖正向优势明显,优势均值分别为3.42%和5.74%;总氮、蛋白质、烟碱和氯含量优势则以负向为主,分别为-6.15%、-5.00%、-10.36%和-17.45%;钾含量存在小幅正向优势,为1.33%;与K326相比,F1糖含量和氯含量对照优势以负向为主,含氮化合物及钾含量则正向优势明显。F1中部叶较双亲平均及对照糖物质及含氮化合物均有增加的趋势,钾含量变化不大,氯含量下降。F1下部叶钾/氯较高,达43.09%,其余指标与双亲平均较接近;与K326相比,除氯含量及施木克值均值减小外,其余指标均明显增加。抗性方面,6个高钾新品系对青枯病和黑茎病的感病率较高,平均为41.69%,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K326的27.50%;其中GK7感病率相对较低,为30.67%,GK2感病率较高,达57.50%。杂种一代对烟草黑胫病及青枯病的抗病性有一定优势,平均感病率为29.64%,低于父本的41.69%,母本的30.81%,但高于对照的27.50%。初步筛选了MS101×GK8、MSK326×GK3、MSK326×GK9、MS云烟85×GK2、 MS云烟87×GK2、MS云烟87×GK7等综合表现较好组合。

参考文献:

[1]. 多叶玉米主要性状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D]. 蒋守华. 扬州大学. 2004

[2]. 叁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测定和遗传力分析及其评价[D]. 朱崴. 天津农学院. 2013

[3]. 青贮玉米主要品质、农艺及生理性状的遗传研究[D]. 何文铸. 四川农业大学. 2007

[4]. 烤烟主要农艺及化学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相关性分析[D]. 何从利. 西南大学. 2013

[5]. 四个糯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及其遗传力分析[D]. 宋天月. 天津农学院. 2014

[6]. 多叶玉米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J]. 蒋守华, 邓德祥, 刘葛山, 谢庆春.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9

[7]. 玉米穗上叶片数QTL定位及其育种利用评价[D]. 崔敏. 扬州大学. 2018

[8]. 玉米氮高效品种选育及根系形态对低氮反应的遗传分析[D]. 春亮.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9]. 苜蓿多元杂交后代配合力分析及组群配置研究[D]. 王虹. 甘肃农业大学. 2015

[10]. 烤烟高钾新品系杂种优势研究[D]. 潘着. 湖南农业大学. 2012

标签:;  ;  ;  ;  ;  ;  

多叶玉米主要性状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