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新课标提出:“综合学习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跟生活相结合,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教学的生活化是指将教学活动跟现实生活的情景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望。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进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 语文 生活化教学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延伸到课外,实施生活化教学,加强课堂教学跟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和改造生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人和事物与学生有着空间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肯定会不到位,有时候理解还会出现一些偏差。但是,如果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能从生活中的场景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容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多用心去观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不但能扩大自己的视野,还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要组织学生查阅跟课文相关的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篇课文都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要把语言文字想象成客观存在的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在生活背景下的学习。有的课文跟学生的生活相差甚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去创造情境,使得课文中的情境再现,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教师也可以把课文编排成剧本,让学生演一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感受课文的人物、事物,跟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也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自去尝一尝。”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多创设教育的情境,把课文中描写的情况事物,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一目了然,见画如见景。教师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加深自己的感受。
二、生活中孕育着教学
好的文章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我们教师应当寻找生活跟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素材。小学教育的理念是理论跟实践相结合,学校的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是教学的素材,知识又作用于生活。如果能将我们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便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从生活实践出发,把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从课内往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实践机会。”学生应该从学校走向社会,生活的拓展过程应该有教师细心安排。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宣传实践活动等。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学生集体参观访问、学校跟社会企业的手拉手活动等。只要教师肯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比比皆是。
2.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师要抓住每个家庭的特点,来巧妙地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做服装生意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帮助父母编辑一些广告词和网络宣传语;有的是做水果生意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各种水果的介绍和营养价值,来进行宣传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写一写。这样不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提高,还能将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也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美。
总之,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还能优化教学过程,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生活为根本,最终才能取得胜利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郭丽茹 小学语文教学应走进生活[J].文理导航(下旬),2017,(8)。
[2]程晓佳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J].素质教育,2017,(7)。
[3]刘文娜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研版),2016,(12)。
[4]王丽莎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文语文》,2017,7。
论文作者:黄彩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生活化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