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为混凝土。同时,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是建筑工程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笔者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现场材料未能达到标准
在混凝土的原材之中,细骨料往往含有过量的有害物质,例如,云母黏土以及粉砂等。这些有害物质会附着于砂粒表层,阻碍胶凝材料和砂粒的粘合,使混凝土的强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也会导致混凝土蓄水量有所加大,而使混凝土出现过度收缩问题,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易使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而一些粗骨料,夹杂着大量的活性硅物质,若是水泥以及其他原材中碱含量过高,会导致骨料出现碱骨料反应现象,会在骨料的表层位置形成碱—硅酸凝胶。而所产生的凝胶在吸水之后,其自身的体积会急剧膨胀,最终导致混凝土胀裂。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的把控原材关,对原材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以及碱含量严格的控制,通常要求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不超过0.06%,碱含量不超过3kg/m3,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1.2混凝土配比未能达到要求
现阶段,不少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几乎未做好配合比调整工作,多是采用套用之前的施工配合比,或是借鉴其他企业配合比在施工中使用,这样未经过适配验证,不能很好的确保混凝土强度可以满足标准要求。并且,若是盲目的采用高的水泥用量,还可能会使混凝土的干缩以及温差裂缝增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极为不利。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当选择3个或者更多的水胶比和相应的28d强度值,依据不同适配之间所具有的线性比例,而计算得到配合比实际应当选用的水胶比、水泥用量以及砂率,从而确保施工用配合比的合理性。
1.3混凝土施工中存在裂缝、蜂窝、麻面等方面的问题
1)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裂缝问题。进行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所使用的骨料之中含泥量超出了设计或者标准的要求,导致混凝土的干缩变形过大。或是由于混凝土的骨料之中级配相对不合理,一些单粒径级配的骨料比例过多,同样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干缩变形过大的问题。当混凝土的干缩变形过大,最终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现象。2)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蜂窝、麻面问题。在混凝土施工中,振捣不到位,骨料尺寸较大是导致蜂窝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生产时所使用的最大骨料粒径是在25mm~40mm范围之中,应当依照不同的构件大小以及钢筋的净距离进行一定的调控,依据我国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当小于钢筋净距离的3/4。而在生产混凝土时,采用了相对大粒径的骨料,则施工过程中会导致结构中有部分空间被堵塞,使水泥浆体无法充分的流入其中,加之振捣不到位,从而导致蜂窝问题的出现。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为获取良好的和易性,会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引气剂,从而易使混凝土结构出现相对大的气泡,同时降低了液—气界面的表面能,易使气泡发生联通现象,若是施工中振捣不充分,极易造成麻面问题。另外,某些水泥企业,在粉磨水泥时,会添加助磨剂,比如添加木钙、聚丙烯酰胺、三乙醇胺等助磨剂,而这些助磨剂同时也会起到一定的引气作用,也易导致混凝土施工中出现麻面问题。
2建筑工程中改进混凝土工程的技术措施
2.1温控技术
进行混凝土施工时,不同的温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耐久性能、抗震性能等产生影响。所以,应该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施工时所具有的温度值。要想更加准确的对温度进行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例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或者加大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矿粉的比例,以使混凝土固化时的温度有所降低,从而保证混凝土最终的耐久性能及抗渗性能。另外,也能够对混凝土结构所具有的自然散热特征加以充分利用,选择在环境温度相对高的时间段完成混凝土的浇筑。若是在气温相对低的季节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应当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散热量,通过一定的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在进行模板拆除时,也应当严格的依照顺序进行,防止出现温度变化过大,而引起混凝土开裂问题的发生。
2.2浇筑技术
1)基础筏板浇筑技术。由于基础筏板通常具有较厚的厚度,所以,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尤为关注混凝土的散热,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值过大,而引起混凝土表面出现开裂问题。同时,也应当确保结构具有相应的承载性能。所以,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选用适宜的水灰比,并且确保所浇筑的混凝土具有连续性。2)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想更好的确保墙体具有优良的强度以及稳定性,防止墙体发生烂根问题,应当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之前,在模板的底部事先浇筑上一层与墙体材料一致的砂浆。同时,进行墙体的浇筑时,应当尽可能的确保分层浇筑的高度控制在40cm左右。不同的混凝土层浇筑时,应当尽可能的预留一段散热时间。不过,要确保不同混凝土层的浇筑间隔应当在2h之内。3)顶板浇筑技术。混凝土顶板结构在浇筑过程中,应当让混凝土的虚铺厚度,要浇板面的厚度值大。同时,采用平板类振动器,沿着不同垂直方向上,对板面实施往返的振捣。若是混凝土板面的厚度较大,则应当采用插入式的振动器,对板面进行振捣处理。当表面结构浇筑施工完成后,应当根据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而及时的进行收面处理。
2.3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技术
通过对混凝土的及时、有效养护,可以显著的改善混凝土自身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的12h之内,应当用塑料薄膜等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进行浇水处理。当混凝土拆除模板之后,应当对混凝土结构持续的浇水养护至少一周的时间。浇水养护过程中,应当依照混凝土的干湿情况,而随时的调整浇水时长与次数,确保混凝土结构表面保持湿润。现阶段,应用相对广泛的混凝土养护方法有浇水法、浸水法以及塑料薄膜覆盖法等。而若是处于冬季施工周期之内,则应当通过添加防冻剂以及结合蓄热法,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以防止混凝土发生冻害问题,而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耐久性。
2.4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1)进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依据混凝土结构的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种类。例如,若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较高,达到C50以上,最好选择强度等级为52.5MPa的水泥,这样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避免由于胶凝材料过多而导致混凝土干缩量过大,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2)混凝土工程的模板安装时,要确保不同模板之间的接触严密性,防止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的现象。而搭设模板的支架过程中,要搭建在稳固的工作面之上,不能出现支架倾斜或者塌陷问题,以保证模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模板位移问题,防止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而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3)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严格的管控好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满足设计以及标准要求,坚决不允许施工过程中出现私自加水的现象,以使混凝土的干缩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出现裂缝问题。4)在拆除混凝土模板时,要混凝土的强度值增长到一定量时才可以拆除,不能为了缩短工期而过早的进行模板拆除工作。当模板拆除之后,应当按照标准以及设计要求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更好的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应当对混凝土性能及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加以全面了解,掌握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并通过科学、适宜的措施,以提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为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乐.浅析土建施工中的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6(1):23-24.
[2]田坡.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实践与相关问题阐述[J].智能城市,2016(9):66-67.
论文作者:谢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7
标签:混凝土论文; 骨料论文; 过程中论文; 裂缝论文; 模板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水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