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与跨世纪的一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论文,跨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世纪之交,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而爱国主义教育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应该成为新世纪主人的自觉精神和力量源泉。
一、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一般而言,爱国是对祖国的感情、是对祖国和民族的爱,是对祖国山河的眷恋和历史文化的崇尚。对祖国情感的理性升华会使爱国体现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一个民族、国家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起着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从整体上看,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特别是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对世界和中国有更多的了解,更加关心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前途,希望自己的祖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当我们思考人生时,有的只看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先进,无视自己祖国的进步;有的只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上的差距,而不思考产生差距的原因,对自己的祖国缺乏信心;有的期望自己的祖国繁荣富强,却又不懂得这要靠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从而产生“埋怨”情绪,等等。这说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关系着他们是否成才,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此,必须科学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这一概念应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爱国主义是对家园的爱。祖国的起始含义就是祖祖辈辈共同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即有着共同血脉和习俗礼仪的同胞赖以繁衍生息和生存发展的国土。这家园对生于此,长于此,老于此的该民族的子子孙孙有着永恒的魅力。古往今来,故土、故乡,寄托了多少人的最为深挚的情感。这种家园、故乡感情的日积月累,积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就逐步发展为对祖国的爱。“祖国”在人们心目中也就逐渐成为一个神圣崇高的概念。
其次,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挚爱之情。列宁认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①这种感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其他各种社会实践中到处可见,如五星红旗升起时炎黄子孙为此而流下欢欣的热泪;边疆战士为了守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宁可流尽最后一滴血;59岁的泳坛帅才陈运鹏不为国外高薪所动的爱国深情。我们更不会忘记,当新中国诞生的喜讯传到国外,华罗庚、钱学森、李四光等一大批知名科学家“漫卷诗书喜欲狂”,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急切地投身百废待兴的祖国母亲怀抱。这都是对祖国崇高感情的表现,体现出一种人格精神、民族精神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第三,爱国主义是调整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体现个人与祖国的关系就是休戚与共的关系,祖国在人们心目中伟大而崇高,个人对祖国有效力、献身的义务。自古以来,人们把爱国主义作为判断一个人、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的重要尺度,它在调整个人同国家、民族关系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切的责任感,这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也是爱国主义的行为准则。
第四,爱国主义是一种自觉行动。爱国主义感情升华到对个人与祖国的客观关系的理性认识,就会从感情上、思想意识上产生一种深切的信念和责任感,成为一种精神支柱,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使人们自觉地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这时,爱国主义就表现在对科学高峰的艰苦攀登上;表现在勤奋学习汲取知识的课堂上;表现在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平凡工作岗位上;表现在为国为民的一个个行动中……。用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学生,会使他们对家园、祖国的爱和历史责任感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使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有着深厚的基础。
二、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特点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涵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更新和发展。处在社会主义改革大潮和经济建设大潮中的中国,爱国主义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呢?跨世纪的一代又如何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展现主人翁精神呢?
首先,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唯有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使中国走上了自由、独立和富强的发展道路,说明只有把爱国主义引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能真正扬眉吐气。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的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提供着可靠保证和光明的前景,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振兴中华”应该成为今天爱国主义的主题。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所以说,爱国主义在今天与热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是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是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是更高层次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认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把爱国热情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上来,使其把民族情感和政治信仰融为一体,从而把为祖国下世纪腾飞作为学习、工作的动力,将来自觉地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业,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其次,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相统一。我们坚持反对外来侵略,但从不拒绝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友好交往,恰恰是我们的先人开辟了人类交流史的先河。鲁迅先生曾痛斥拒绝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文化的人是“聋哑的制造者”,必然会培养出一批平庸畏葸、全无创造力的人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这是爱国主义精神合乎逻辑的发展。江泽民说:“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③这里提出的三个要点:历史发展、国家独立、人民利益,是判断爱国主义虚实真伪的基本点,现在这三者都是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的。纵观历史,各国都是在开放的时代才繁荣兴旺,横看世界,也从未有一国是在封闭状态下腾飞的。当今世界,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其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就我国来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更好地发展商品经济,使我国经济发展逐步同国际经济接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唯有开放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接近世界,并让世界了解和接近我们。改革开放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国策,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因此,今天我们爱社会主义祖国,就要坚持对外开放,象列宁讲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材料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厦;象邓小平所说,要大胆地吸取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建2设社会主义。为此,就要教育大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从而支持、参与改革,在改革开放中发挥自己的真才实学,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祖国下个世纪的腾飞贡献才智打好基础。
第三,爱国主义是知与行的统一。人们对祖国深切的爱,从来不是空洞的词句,而是扎实的行动。一个人的爱国行动不可能都是惊天动地,但是集民众的爱国热情会汇成历史洪流,进而推动祖国历史前进。当代中国的爱国者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需要知识、体质、品德、意志、开拓、身体力行和踏实苦干,这是爱国主义在新时期的具体内容。我们每一个富有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炎黄子孙,每一个作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希望的青年人,尤其是高层次知识青年群体的大学生,都应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奋斗换来祖国的繁荣富强,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当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不以虚度年华而悔恨、碌碌无为而惭愧。
三、精心用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一代新人
培养人才,特别是造就一代跨世纪的青年人才,是在未来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实现我国腾飞的希望所在。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处在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爱国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爱国主义感情是对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的真挚情感,是对同胞的命运、人民事业的责任感和对祖国的忠诚。这种高层次的社会情感,不可能是自发的,如何遵循情感发展的内在规律,培育爱国主义感情,就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和教育者的责任。
人的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所产生的某种体验,是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其中有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就要把培育爱国主义情感作为启动点。情感具有感染性,因此,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具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并用自己的爱国炽情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接受,从而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如爱国主义事迹报告,平凡岗位上那些孜孜以求、默默奉献的人的事迹,都会起到榜样的教育作用。同时要造成一种情境氛围,因为人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诱发情感体验,这种情境越生动,其感染力就越强。如举行壮严的升旗仪式、观看爱国主义优秀影视片、歌唱弘扬主旋律的歌曲、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因此我们要力求全方位、多渠道地创设情境氛围,以诱发青年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人对客观事物认识越深刻,对其情感就越深厚,这就需要熟悉祖国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感,使其不断升华,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其次,爱国主义理论的启迪。在我们开始把眼光投向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深切意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跨世纪的伟大事业,需要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青年一代也只有确立起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够肩负起历史重任。这一精神支柱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关系到21世纪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就要关心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此,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使其认清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树立必胜的信念;懂得爱国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相统一的,从而把爱国主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道路融为一体。这种爱国主义才是深刻的、自觉的、持久的,它能唤起青年一代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激励跨世纪人才完成历史使命的精神力量。
第三,爱国主义行为的养成。爱国主义行为是人的自觉行为,集中地表现为自觉地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而奋斗的人,历史永远承认他们是最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人。当前讲爱国主义,就要注重青年学生爱国行为的养成,面向未来,立足现实,从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一是用爱国主义这一最可接受的具体而现实的理想目标,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地规范个人与集体、理想与利益、索取与奉献、竞争与互助等方面的关系,通过“爱学校”、“爱班级”、“爱集体”、“献爱心”等活动,形成爱集体、有理想、讲奉献、爱互助的实际行动。二是用爱国主义教育启迪青年学生把个人价值维系于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并自觉地去实践。目前爱国就意味着自觉地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地为祖国的利益而奉献,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鼓励他们既关心国家的改革又关心学校的改革,学校的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心、支持、参与学校的改革,这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和重要途径。三是用爱国主义教育把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导向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实际行动。爱国不是抽象的,要有踏踏实实的行动,青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就要上好每堂课,精心钻研专业科学知识,从一点一滴做起,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和完善人格的塑造,刻苦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迎接世纪的挑战,绘画祖国宏伟的蓝图。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28卷,第168-16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1页。
③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