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的战略选择:产品技术还是工业技术?_劳动生产率论文

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的战略选择:产品技术还是产业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论文,上海论文,制造业论文,重点论文,先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先进制造业的提出

先进制造业是一个广泛运用的概念。究竟什么是先进制造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其自身的产业结构和技术基础有不同的解释。如瑞士在“未来的瑞士制造业”研究报告中对先进制造的限定是从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结构的转变,并且明确列出金属加工、精密仪器制造、机械与电气工程、汽车、化学-医药制造、电子工业为先进制造业。在美国商务部、美国国防大学等机构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先进制造业涉及新技术的运用,从传统的规模经济转向生产的灵活性,也是以高技术和高附加值来区别先进制造业;也会列出空间技术、计算机和办公设备技术、电子通信系统、医药制造等领域为先进制造业。①在确定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时提出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技术创新的产出以及人力资本改善的最终目标是以制造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表现出来,这对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②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显然,地方产业政策确定先进制造业是以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为参照系,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范围显得过于宽泛,难以进行准确的限定。如果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则需要对制造业“先进”提法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或解释,“先进”应当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利润率能够被选用的,更多的选择是生产率。对生产率公认的测度称为劳动生产率,也可以被表述为每小时或每年劳动的产出值,大多数统计资料包含有这一数值。在缺少直接公布的劳动生产率数据时,能用工业增加值除以劳动力人数来获得劳动生产率。作为一种替代指标,基本上可以反映制造业的生产率。因此,认定先进制造业的一个常用指标,就是以提高经济的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来衡量。

我们认为,上海下一步确定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具体目标也应当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选择标准,至少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今天,上海如何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制定准确的发展战略似乎又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本文所做的分析和建议提出了一个新的选择思路。

二、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优势产业

分析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轨迹的一个简便办法是充分利用公开出版的统计资料。近年来,《上海统计年鉴》公布上海市六大重点工业的相关数据,我们暂时将这六大重点工业作为先进制造业的范围,经过详细的分析后再来确定上海先进制造业或先进制造环节。我们从产值、劳动力、资产、劳动生产率和利润指标对六大重点工业的变动趋势展开分析,以揭示上海重点工业发展中究竟哪些部门是具有先进制造特性的制造业。

(一)先进制造业的初步确定

表1提供了2001年和2007年上海六大重点工业的产值、劳动力和资产比重。这六大重点工业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化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这一期间,其产值比重从占上海市制造业54.5%提高到65.2%,其劳动力比重从32.7%提高到44.1%,资产比重从55.2%提高到60.7%。重点工业的产值、劳动力、资产比重的上升是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实际表现。

然而,我们对六大重点工业的产值、劳动力、资产比重作细分研究后则形成了新的看法。

第一,如果以重点工业产值占制造业的10%以上统计,2007年只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26.81%)、石化及精细化工制造业(11.72%)和成套设备制造业(11.39%)可以作为重点工业。汽车制造业和精品钢材制造业的产值比重分别是8.44%和7.51%。生物医药制造业的产值比重仅为1.82%,比2001年的2.91%还减少了1个百分点。与2001年产值比重进行对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比重增加11个百分点,成套设备制造业产值比重增加了3个百分点,这是上海制造业中发展最快的重点工业。

第二,将2007年重点工业的产值比重、劳动力比重和资产比重结合起来分析后显示了重点工业的不同资本密集度,汽车制造业和精品钢材制造业的资产比重要大大高于劳动力比重的6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以上,石化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和成套设备制造业资产比重比劳动力比重高3个百分点以上。说明这四大重点工业属于高度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资产比重是18.11%,略低于19.39%劳动力比重,其产值比重则达到26.81%,使信息产品制造业不仅成为吸纳就业量最多的重点工业,也是上海制造业就业量最多的部门。如果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则可以认为该产业的产值创造包含了更多的人力资本因素,如果劳动生产率不高,也可以将此产业归入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二)工业劳动生产率变动轨迹

受制造业部门之间资本有机构成和技术的差别影响,六个重点工业劳动生产率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判断上海市先进制造业的选择与确定是离不开劳动生产率这一重要指标的分析。为了突出先进制造业应当具有更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特征,我们分别计算2001年和2007年六大重点工业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对比,以工业平均值为100来测定六大重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高或低,高于100表明重点工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低于100则正好相反。

表2提供了2001年-2007年上海六个重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列出了重点工业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平均值的比率。

第一,六大重点工业劳动生产率从2001年为工业平均值的153下降到2007年的127,反映了六大重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基本趋势,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从工业平均值的193下降到86,汽车制造业从263下降到164,是相对劳动生产率下降较快的重点工业。应当指出的是,2007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159858元,远低于185008元的工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如果计算2006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工业平均值的111,也只是略高于平均值。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七年的制造业结构调整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转变为低劳动生产率部门。对历史数据的考察是,2001年-2003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出现绝对下降;2006年-2007年再次出现了绝对下降现象。此外,表2中的第7栏显示电子信息产品和医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仅为工业平均的86和82。这一时期的整个上海工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则是持续提高的。

第二,石化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和成套设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要比工业平均值更高,因而分别从157和72提高到192和110。精品钢材制造业则是这一期间劳动生产率提高最为显著的制造业,从工业平均值的245上升到513。2007年,上海精品钢材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达到95万元左右,是汽车制造业30万元劳动生产率的两倍以上,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6万元劳动生产率的近5倍。

劳动生产率变动反映了产业竞争力的现状,而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数变动更能表明产业技术的发展水平。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六大重点工业中唯一出现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均下降的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只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值下降,绝对值还是从79163元提高到151597元,增长了91.50%。

(三)重点制造业的利润结构

为了更好地把握上海先进制造业的未来变动趋势,有必要对上海2003年-2007年利润的部门结构进行比较,并结合前述对先进制造业产值和劳动生产率的部门结构特点,主要是探讨作为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是否真正具有“先进性”,可以通过利润指标来发现先进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显然,先进制造业除了必须拥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之外,还必须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只有那些同时具有高劳动生产率和高利润的制造业才能称为真正的先进制造业,才能成为上海制造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产业,以实现结构优化。仅仅根据工业发达国家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移植到上海需要发展的重点制造业并不一定是合适的战略选择,这就需要从重点工业的盈利能力变动方面进行考察,以便可以最终确定高盈利能力的制造业,并使之成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中应该重点倾斜和支持的对象。

我们选择2000年-2007年上海六大重点发展工业的利润数、利润/销售产值比率或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比率,以及产业利润占全部制造业比重三个指标进行统计(见表3)。重点工业的利润率越高,发展潜力越大;重点工业利润数占制造业比重大致反映了这一行业在制造业的地位,利润比重越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则表明这一行业应当成为上海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

2003年-2007年期间,上海制造业利润从762.15亿元增加到1267.84亿元,增长66.35%。但是,利润/销售收入比率从7.28%下降到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比率的5.70%,经济绩效似乎下降了。表3显示了上海六大重点发展工业的利润的部门变动特点。

(1)总体上看六大重点工业利润数从532.44亿元增加到833.78亿元,增长率为56.6%,低于整个制造业利润增长率。从而使六大重点工业利润占制造业比重从69.83%下降到65.76%。

(2)从利润/销售收入或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比率的变动来分析,汽车制造业和精品钢材制造业分别从16.25%和12.92%下降到8.78%和8.77%。而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的利润/销售收入比率略有上升。石油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利润/销售收入比率是在低于5%的水平又出现下降趋势,充分反映了这两大制造业呈现低盈利能力的现状。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极低,2007年仅为2.43%,连整个制造业平均盈利能力的一半都不到。2007年,汽车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和成套设备制造业的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比率处于8%的水平上,高于制造业平均值(5.7%)。

(3)进一步考察六大重点工业利润数占制造业比重,汽车制造业和精品钢材制造业的比重下降了。以2007年的比重来测定,成套设备制造业(16.00%)、汽车制造业(14.64%)、精品钢材制造业(12.37%)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1.32%)要占制造业的10%以上。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利润只占到制造业的8.73%,生物医药制造业利润比重就更低了,仅为2.71%。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上海六大重点发展工业中的最大部门。2007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劳动力占六大重点工业的比重达到39.61%,产值要占39.61%,资产比重要占27.21%。六大重点工业利润的部门结构描述揭示了一个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中被忽视的两大问题: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一个低利润的制造业,如果结合上述对六大重点工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经验分析,那么2006年-2007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变成了一个低劳动生产率的制造业。第二,上海汽车制造、精品钢材、成套设备制造业的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比率有趋同的倾向,这符合制造业利润的部门变动规律。因此,利润变动轨迹显示制订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中应当考虑利润因素来选择重点工业或重点制造领域。

以上的分析只是揭示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一个低劳动生产率和低利润的制造业,然而还不能断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所有制造领域均是低利润的。为此,我们就需要对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尽可能在现有统计资料的研究中能够区分出先进制造领域,这对未来数年产业政策调整是有价值的。

三、电子信息产品先进制造领域的选择

电子信息产品包括的范围很广。从产值结构来看(表4),上海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最大领域是电子计算机制造,占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比重从2003年的39.26%提高到2007年的54.23%。以2003-2007年的五年产值计算,电子计算机产值达到了9487.65亿元,要占这五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48.25%。因此,电子计算机成为上海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最大部门,要占2007年上海制造业产值的14.54%。2007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产值达到了3115亿元,比汽车制造业产值1808亿元要高72.33%,从而成为最大的重点制造领域。同期,其他主要电子信息产品领域的产值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通信设备制造业从15.46%下降到9.06%,家用视听设备从10.75%下降到4.08%,电子元件制造从9.45%下降到7.73%,电子器件制造从14.18%下降到11.80%,只有电子机电产品比重从7.38%略为上升到7.85%,几乎没有什么增长。

在12个制造领域,究竟那些领域是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先进领域呢?表4的数据表明电子计算机及电子元器件制造是产值数最大的生产领域。确定先进的电子信息产品领域可以采用劳动生产率水平,然而《上海统计年鉴》并未公布2007年六大重点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劳动力人数,也缺少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的相应数据。我们拟采用利润/销售收入比率和部门利润/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比重来反映电子产品制造领域的技术状况。大致可以认为利润/销售收入比率越高,产业技术水平越高;而产业利润/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的比重越高,表明其产业规模越大;并将产业的利润比重与产值比重进行对比,利润比重越高于产值比重,也说明产业技术越高,劳动生产率也应当更高。此外,我们通过对2003-2007年期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利润结构变动的分析来说明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应当选择发展的是哪些先进制造领域。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利润从2003年的69.2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3.53亿元,增长1.07倍,而利润/销售收入比率从2.81%下降到2.54%,显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经济绩效出现下降,盈利能力下降了。表5揭示了2003年-2007年期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内部利润结构变动的独特现象。

(1)电子计算机的利润从14.17亿元提高到27.66亿元,其利润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则从20.45%下降到19.27%,而电子计算机产值比重在2007年则达到54.23%,要远大于利润比重。两个比重极为悬殊。其利润/销售收入比率从1.27%下跌到0.90%,成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盈利能力最低的领域。正是由于电子计算机产品成为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最大部门,其如此低的盈利能力导致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盈利水平下降。进一步可以设想一下,正是占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50%以上产值比重的电子计算机利润/销售收入比率仅为0.9%,转变为整个电子技术产业的利润/销售收入比率为2.54%。那么,电子计算机制造领域显然不是先进制造业。这一基于数据研究的结论是真实的,但是与通常认为电子计算机制造属于高附加值制造业的看法相左了。

(2)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利润比重从21.91%下降为12.09%,与其2007年产值比重为9.06%相对照仅仅略高一些。然而,其利润/销售收入比率从4.48%减少到3.38%,只是略高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值,属于低盈利水平的制造领域。

(3)家用视听设备的利润从9.69亿元减少到2.99亿元,其占电子信息产品的比重从13.99%急跌到2.08%,其2007年的产值比重为4.08%,几乎是利润比重的一倍。而利润/销售收入比率从3.90%下降为1.29%,低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值,这两组数据可以说明家用视听设备也是很难列入到先进制造环节的。

(4)电子元件制造业的利润/销售收入比率从6.23%上升到7.47%,其利润占电子产业比重也从19.14%上升到22.67%。这一期间,电子元件制造业的产值比重从9.45%下降到7.73%,其产值比重要大大低于利润比重。2007年上海六大重点工业的平均利润/销售收入比率为5.49%,而制造业的这一比率为5.70%,电子元件制造业也只是略高于六大重点工业和制造业平均值。因此,可以将电子元件制造业列入到先进制造领域。

(5)2007年电子器件制造业的利润/销售收入比率为1.93%,集成电路的利润/销售收入比率也只有4.61%,要低于制造业平均值。其利润比重为8.84%,要低于同年11.80%产值比重。表明电子器件制造业的盈利水平相对较低,也就不应列入先进制造领域。

(6)我们将电子测量仪器制造、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机电产品合为电子设备制造领域进行分析,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反映出来,其利润/销售收入比率是相对较高的,如电子测量仪器制造业达到14.62%,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32%,要略高于制造业平均值。电子机电产品制造业的利润/销售收入比率为4.61%,也要高于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和电子器件制造业。以2007年的比重计算,这三大电子设备制造领域的产业利润比重为34.18%,其产值比重为12.67%。产值比重/利润比重的比率达到了1∶2.7水平。这一分析结果使我们确信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上海先进制造领域。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的利润仅为1亿元,其利润比重只有0.70%,产业规模很小,目前也就难以划入上海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领域。

鉴于上述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领域细分研究后,可以总结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看法,即上海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不是像电子计算机和包括集成电路在内的电子器件这样以大规模生产为特征的制造领域,也不是通信设备制造和家用视听设备制造领域,因为这类电子技术产品主要是面向一般消费者。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要大力发展的是面向生产者需要的电子设备制造领域,这些制造领域具有更高的利润/销售收入比率,其盈利能力更强,劳动生产率也更高。然而,这一判断可能过于笼统,我们还应当给予进一步的解释,什么是面向生产者需要的电子设备?就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技术来说,可以区分为两种制造技术领域:行业的制造技术和某一产品的制造技术,前者是生产出某种技术产品所需要的制造技术,后者则指制造和改进产品本身所用到的技术。由此看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的先进制造领域正是行业的制造技术,而不是产品制造领域。这一研究方法使我们有很好的理由对目前确定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列为重点工业的政策表示怀疑,同时也为未来先进制造领域的选择提出新的建议:就是应当将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列为先进制造业。

四、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外资因素

上海重点发展制造业中产值规模最大的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2007年产值为5744.25亿元,要占当年制造业产值的26.81%。电子信息产品也是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最大部门,其产值为5025.59亿元,为当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87.49%。由此看来,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电子及信息技术产品构成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只有12.5%的产值不属于目前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因此,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分类大体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电子及信息技术产业是相似的。

上海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是大量外资流入所带来的。根据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技术重点领域和外资所占比重的数据,显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是外商投资的重点。表6列举了2000年-2007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及外资比重,并提供了资产数以及其占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1)2000年-2007年期间,上海高新技术产值从1435.48亿元提高到5606.63亿元,增长近3倍,其中电子及信息技术产业从732.61亿元提高到5025.59亿元,增长5.86倍,要比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增长近3倍高得多,表明电子及信息技术产业的高增长才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可能。然而,我们在前述对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及利润比重的研究却显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主要制造领域属于低技术和低劳动生产率部门。

(2)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增长是由于外商投资规模的扩大,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值从973.54亿元增加到5231.63亿元,增长4.37倍,而且占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从67.82%上升到93.31%。这一数据清楚地说明外商投资企业是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结合技术领域分类,那么外商投资于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大部门,产值比重要占到80%以上。

(3)依据2007年登记注册的资产比重,外商投资企业占高新技术产业的84.98%。产业分类则是电子及信息技术领域要占80.95%,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占9.93%,医疗设备及仪器制造领域占7.12%。表明外商投资的电子及信息技术产业仍然是上海确定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

当我们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领域进行分类后,并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特点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就能够对有关上海先进制造业中的电子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做出若干评议:第一,电子及信息技术领域构成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2007年的产值比重达到89.64%,而资产比重则达到了80.95%。电子及信息技术领域也是2000年-2007年期间发展速度最快的高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要增加38个百分点。因此,可以将这一时期上海高技术产业发展特征归纳为“电子及信息技术产业”高增长时期。第二,外商投资企业是上海电子及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角,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却又是一个从高利润和高劳动生产率向低利润和低劳动生产率转变的部门,这是以引进外商投资企业来建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必然结果。客观地说,真正的高技术产业,或者先进制造领域的高劳动生产率和高利润的产生是以本地化的技术能力为基础的。因此,上海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设备生产领域就需要调整目前的重点工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迅速向可能本地化的先进制造领域转变,并且要将以规模经济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为精益生产的生产设备制造领域,这才是真正的先进制造业。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我们通过对2001年-2007年上海六大重点工业产值、劳动力、资产、利润等指标的考察,总结了上海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六大重点工业占上海制造业的产值比重从54.5%上升到65.2%,劳动力比重从32.7%上升到44.74%,资产比重从55.2%上升到60.7%。

在细分上海六大重点工业的先进制造领域时,我们以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率来度量“先进制造”特性。在任何一个制造业领域,劳动生产率是一个客观的指标,这一点被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所公认。采用这一方法得出了三个极其重要的结论:①以大量实物资本投资为生产基础的重化工业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如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等。②汽车制造业和成套设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远远高于工业平均值。③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从高劳动生产率部门下跌为低劳动生产率部门。因此,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具有的“先进制造”性可能被高估了。

但是,仅仅以低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来怀疑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先进性是不够的。在处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生产力水平问题时,我们应当寻求更好的方法。因此引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12个制造领域的产值比重、利润/销售比率和利润/产业比重方面的数据,这为判断“先进制造”的程度提供了线索。这些不同的量化指标告诉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分析的结果表明两个重要观点:(1)尽管电子计算机、电子器件制造及通信设备制造是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主要生产部门,其很低的利润/销售比率,以及产业的利润比重远低于产值比重证明了其低劳动生产率的特性。因而,这三类制造领域及其他低利润/销售比率的部门不应列入到先进制造领域。(2)电子测量仪器制造、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机电产品制造可以称为电子设备制造领域,其利润/销售比率较高,以及利润/产业比重要大大高于产值/产业比重均显示了较高的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这一领域才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的先进制造领域,也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制造技术。正是这一细分化的研究使我们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应当选择的是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产业制造技术领域,而不是产品制造领域。前者属于精密制造,是真正的先进制造业;而后者只是面向电子产品消费部门的制造领域,属于规模制造特点,这类产业将不再是上海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领域了。上海制造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性调整时期,除了体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少数技术产业外,以规模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所谓“先进”制造业,正在渐行渐远!

现在看来,上海高技术产业结构呈现低技术制造领域的特性是同外商投资企业主导产品制造领域直接相关的。实际上,2001年-2007年期间,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上海工业总产值比重已经从56.59%上升到65.81%,劳动力比重从43.65%上升到57.31%,资产比重从43.39%上升到54.03%。这一组数据意味着外商投资企业主导着上海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其能否把资源配置于更复杂产品的产业技术领域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本文的分析提出了未来数年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制造领域的重大调整。对于制造业结构进入了一个快速转型期的上海来说,准确的选择发展重点显得更为重要:那就是选择产业技术设备制造领域,而不是发展产品制造领域。

注释:

①Industrial College of the Armed Forces,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port,2001-2007 issues,Washington D.C..

②U.S.Department of Commerce,Manufacturing in America: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U.S.Manufacturers,Washington D.C.,January 2004.

标签:;  ;  ;  ;  ;  ;  ;  

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的战略选择:产品技术还是工业技术?_劳动生产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