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以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学研讨会为例_英语论文

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第七届全国中学(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论文,为例论文,英语教学论文,第七届论文,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多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语言教学观念的束缚,英语阅读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教师和课本知识的权威性,忽视对学生主体性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具体来说,高中英语阅读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机械处理教材内容,忽视了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2.学生没有充足的课堂阅读时间,过多表面热闹的活动使阅读课变成了展示课;

3.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轻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不够;

4.很少或没有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5.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的渗透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戴军熔,2010)。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将根据自己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学(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的经历探讨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二、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利用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进行删、添、换、改,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材内容,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对于难度较大的阅读材料不是采取必要的删、添、换、改等措施来降低学习的难度,而是随意舍弃,既破坏了教材的完整性,也达不到训练学生阅读技能的目的。

第七届全国中学(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大部分观摩课是阅读课,所选材料来自人教版、新人教版、外研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以及上海版的《牛津英语》、新世界(中国)教育网等。阅读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题材多样化,涉及人物传记、环境保护、西方礼仪与文化、社会科学等。阅读材料注重教育性、思想性,难度适中。大部分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阅读材料,使教学材料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下面是本次活动中的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1]

这是一节题为Protecting the Yangtze River的阅读课,阅读材料选自《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Unit 2的Project部分。第七届全国中学(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举办之际正值中国西南地区几十年一遇的干旱时期,干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使人们认真思考环境问题,在这一特殊时期选择“保护长江”这一话题具有现实的意义。课堂的导入部分通过播放一段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对世界环境问题的思考和担忧,激发学生写一份中国治理环境问题报告(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的兴趣。学生通过阅读中国保护长江的各项措施以及讨论环境保护的主题和典型事例,激发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捍卫祖国荣誉的情怀。课堂结束之际,来自云南灾区的教师向学生介绍西南地区的干旱情况,尤其是灾区学生的生活和愿望,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富有时代意义的阅读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2]

本次观摩课有位教师的教学材料由浙江省2009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材料改编而来,选自英国作家埃德里安·萨维奇(Adrian Savage)的Things I Wish I'd Known When I Was Younger。因为原材料比较长,生词比较多,对高中生有一定的难度,授课教师对原文进行了大胆改编,降低了阅读的难度。把原材料最后的作者简介放到了教学材料的最前面,以方便学生在预习时了解文章的背景;设计了选择小标题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从六个小标题中为文章的五个段落选择相匹配的小标题,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高考新题型——信息匹配题的要求;保留原文的第1~2自然段,只对3个地方进行了删除或替换处理,完整地保留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但也考虑到一些语言难度的问题。

改编后的文章总共七段。第一段的主题句“Most people learn over time,but often learning comes too late to be fully useful.”引出主题。作者为自己现在才知道很多对年轻时十分有用的原则而感到遗憾,它们本能够使自己远离生活中的很多错误和伤害。第二段提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尤其是最后一句过渡句:So here are some of the things I wish I had learned long ago.I hope they may help a few of you avoid the mistakes that I made back then.作者在此句中衷心希望读者在年轻的时候就学会生活中一些有用的原则,不再犯自己所犯的错误。后五段分别陈述了作者希望读者年轻时就学会的五个原则。

在教学设计时该教师选择文章的后五段作为阅读的切入点,因为与前两个段落相比,文章后半部分更易于理解,也可以与标题中的关键词things相呼应。读完后五个段落之后再要求学生读前半部分,并引导学生寻找过渡句和主题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对“错误”的看法。对文章的巧妙处理再一次降低了学生阅读的难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2.课堂阅读的保障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读前的导入阶段和读后的拓展阶段花费很多时间,而读中阶段则存在过程缺省或简化的问题,有些教师甚至仅用4~5个提问匆匆带过。对一般学生而言,通过几个问题就理解整篇文章是不现实的,这种处理方式偏离了阅读课以阅读为主线的基本方向,达不到“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戴军熔,2010)。阅读课应该把重点放在阅读理解上,而不是阅读后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上。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已经进行了课前预习,课上无需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这样能加快课堂节奏,把精力集中于处理教学难点之上。有些教师则认为,阅读课是为了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无需预习,应该当堂阅读。在许多公开课上,有些教师虽然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但学生在所给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阅读任务,使得阅读课变成了展示课。

本次教学观摩研讨会的阅读课大部分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课堂阅读时间,要求学生阅读2~3遍文章,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目的,每次阅读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有位教师因为给学生的阅读时间比较长,导致阅读后阶段的讨论部分没有时间进行,但专家同样对这节课给予很高的评价。有位教师没有给学生当堂阅读的时间,还有一位教师以听录音代替阅读,这些都引起了评课专家的质疑。从本次观摩研讨活动来看,阅读课中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已经成为许多教学专家和教师的共识。

3.文本的理解

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语言符号后大脑加工、理解信息意义的心理过程,是读者运用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策略,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吕良环,2003)。对文本的理解是阅读的核心和目的所在。Stanovich(1980)在提出阅读能力的层次模式时指出,在阅读过程中,有几个层次的因素在起作用,包括词语识别、句法分析、语境知识等。阅读时各个层次的知识互相补偿。由于阅读的目的、方法、材料以及个人阅读水平的不同,阅读理解可以分为文字的表层理解、文字的深层含义/推断性理解、文字的批判性/创造性理解三个层次。很明显,阅读是为了理解信息意义,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意义,更要理解其深层次的意义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是本次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案例,教学材料根据浙江省2009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材料Things I Wish I'd Known When I Was Younger改编而成。教学片段如下:

(1)First reading:

①Read the five things and fill in the form on the worksheet.

②Share with your partners what you have got and help each other with the unsolved problems.

③Check the answers.

该层次的阅读是对文字的表层理解,学生通过补充表格信息,理解其含义;后续的同伴交换意见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补充信息,并解决部分词汇、句子结构等问题,启发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获取和处理信息,如找事实细节、猜测词义等。

(2)Second reading:

①Read the second paragraph and try to find the reason why the writer wants to share these things with us.

②Read the second paragraph and try to find the writer's opinion about mistakes.

③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think about the reason why he now ha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things that he did not know when he was young.

该层次的阅读是对文字的深层含义/推断性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过渡句和主题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对错误的看法。

(3)Third reading:

①Read the whole passage quickly again and try to figure out how the passage is organized.

②Will you accept the writer's idea in order to help yourself avoid mistakes?

该层次的阅读是对文字的批判性/创造性理解。授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明确篇章结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批判性地看待作者的观点,并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发表见解和感悟。

授课教师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了三次阅读,每次阅读都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不同难度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表层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文字的深层含义/推断性理解,最后过渡到文字的批判性/创造性理解。整个阅读过程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阅读策略的培养

文秋芳(1995)认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对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任何运用得当的学习策略都更有可能使学习者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由于受到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多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英语阅读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阅读策略的培养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但是,笔者从这次观摩课活动中发现,阅读策略的培养在许多阅读课堂上真正得以落实,而不仅是写在教学设计中。下面是本次活动的一个教学案例,教学材料为:Attracting Children to Museums[来自新世界(中国)教育网]。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下:

以上教学设计通过五个活动进行了五个不同的学习策略的训练:预测标题、略读、预测主题句、寻读、概括并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等。每一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策略训练目的,每一个阅读策略的训练都通过具体的活动进行,使阅读策略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就英语阅读策略的训练而言,教师可以分期地、有重点地训练,一堂课重点训练一两个阅读策略,以提高策略训练的有效性。具体可以按照五步法(王笃勤,2002)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进行,并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循环展开。“五步法”的步骤是:(1)展示(Presentation):交代所要训练的策略。(2)示范(Teacher's Modeling of Strategies):教师展示策略的操作方式。(3)训练(Scaffolding):提供材料,对所展示的策略进行专项训练。(4)评估(Evaluation):检查学生对新学策略的掌握情况。(5)扩展(Expansion):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策略。

5.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文化意识的渗透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纳入课程的目标之一,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形成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拓展国际视野。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2003)。但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将情感教育变成了一种空洞的讲解或说教(戴军熔,2010)。

本次观摩课活动中的阅读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题材多样化,涉及人物传记、环境保护、西方礼仪与文化、社会科学等;注重教育性和思想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文化意识的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教学设计无论多么完美,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在课堂实践中得以实现。本次观摩课活动中,很多教师在充分挖掘主题的基础上,在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等环节的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以下是本次活动的两个案例:

[案例3]

I Have a Dream[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二册(下)Unit 14:Freedom Fighters]:

(1)Share dreams:Present part of King's speech —I Have a Dream,and get students to imitate one paragraph of the speech.Demonstrate how to express one's dream and get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dreams in groups,then present some in class.

(2)Enjoy a song—We Shall Overcome.Affection education(overcoming difficulties in your life).

该活动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并模仿I Have a Dream的部分内容,进而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梦想,明白人生要有目标和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最后通过欣赏一首歌We Shall Overcome,激励学生勇于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设计这一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案例4]

Michael Jordan(外研版高中英语第七册Module 1:Basketball):

(1)Why could they become so successful? What kind of spirit do Jordan and Chamberlain inspire in us? Give students enough time to share their ideas.

(2)Show students a series of exciting pictures about sports and ask what they can learn from these sports players.Give students several minutes to share their ideas,from which students ma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operation,confidence,perseverance,motivation and the courage to face challenges.

该活动首先让学生讨论这些篮球明星成功的原因,分析他们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以感染和启发学生;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竞争、合作、坚强、挑战的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性阅读能力,使学生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实现交际的目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反思阅读教学的得与失,在实践中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标签:;  ;  ;  

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以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学研讨会为例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