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必须做到以读促写,以写悟读,读写结合。一要学会细心品读,日积月累,才能活学活用;二要学会研读领悟,临摹仿写,掌握章法技巧;三要激活资源,多元写作,培养写作兴趣和爱好。
关键词:提高 读写能力 以读促写 以写悟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为作文提供了知识与技能,多读多写是作好文章的诀窍。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我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细心品读,日积月累,方可活学活用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有着丰富的文学内涵,所选课文文质优美。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注重对语言的品味与积累,细心品读文中的优美词句,赏析精彩段落,尤其注意引导学生品味“平淡”,体会“真情”。因为有的文段看似“平淡”,其实犹如陈年老酒,芳香醇厚,耐人寻味。
如《临死前的严监生》文中写道:“……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但他却“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这段描写严监生临死时的文字,看似出奇的“平淡”,却是一段绝妙的素描。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开。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段细节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一茎灯草不挑,两个指头不倒!”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体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文段教材中很多。只有通过细心品读,才能使学生尝到阅读的趣味,深入地理解课文,积累写作素材。学生作文时,或学其意,或袭其神,显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除此之外,课文中还有一些名言警句、格言和谚语等,语句精练而含义深刻,往往具有一定的哲理。我让学生摘抄积累,熟读成诵,写作时灵活巧妙地运用,可以为文章润色添彩。
二、研读领悟,临摹仿写,掌握章法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一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更应该让学生懂得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并能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是非常必要的。而临摹仿写不失为一种写作的好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巧妙的构思和谋篇的精妙之道,指导学生仿写,掌握章法技巧。
例如,我在教学《丑菊》这课时,既深入课文,又跳出课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方法、语言、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引导和熏陶;在学文明理的基础上,把实物丑菊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丑菊的距离,激发起学生语言、生活、情感的积蓄。教学中我让他们沉浸在情韵中,陶醉在领悟中,流连于情境中,满足于表达中。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时,我再让他们选择身边一种熟悉的植物进行仿写。
仿写前,我提醒学生不能简单地模仿,也不必好高骛远,要从自身写作能力的实际出发,努力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提炼主题,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模仿写作,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谋篇布局、巧妙组材的写作技巧。
三、激活资源,多元写作,培养写作兴趣
除了临摹仿写,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续写和写读后感。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研读课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激活阅读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安排学生改写、续写或写读后感,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写作训练。
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如果将古诗加以改写,那将是另一番风味。
如我教学叙事诗《寻隐者不遇》时,让学生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要求忠于原作主题和主要内容,但可以合理想象;学了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要求学生联系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生活的时代背景,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写一则读后感……作业布置下去以后,学生围绕课文内容积极创作,在内容、情节、写法等方面有很好的发挥,作文写得内容充实,生动感人,想象合乎情理,写法巧妙灵活,在主题上也有一定的深度。这样的训练,促进了学生对教材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也培养了学生选材组材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我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立足阅读教学,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论文作者:向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灯草论文; 仿写论文; 我在论文; 教学中论文; 章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