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与“旧城”之间的平衡论文_孔楚楚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目前来说,历史街区已经能够说成是一个城市历史文明的承载物了,它既反映了城市的历史背景也记录着这个城市的文明发展。然而人们对其探究的内容大同小异:维护历史主体建筑和补葺技术的更新、重新分配历史文化保护区域与城市空间规划等。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历史街区的维护和更新中发挥了一些作用,相反的,它逐渐忽略了相干街区选择商业化的更新措施的内在原因,也忘记了这种更新的方式造成的社会影响有悖于街区原生的文化价值。所以,人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部分与“原生空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更新部分本身的连续性。

关键词:历史街区;山塘;更新改造;空间转变;延续;

从城市地图上来看,街巷是区块与区块的衔接线。我国《考工记》中“...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的相关论述中,人们仅根据需要对城市中的重要线路进行了要求。因此,没有被人工规划过的街巷空间,确切地说,根据城市的规模大致“设计”的街巷空间,它是随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而自行“开发”的,这也使得每个地区的巷道空间具有不同的面貌和特征。而苏州地区作为太湖流域的重要区域,浸染了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其街巷空间在现代已经成为了苏州的一种标志物。

一.苏州传统街巷空间的现有研究

段进、季松所著的《城镇空间解析——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结构与形态》,注重了空间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规律和经验,分析与强调了空间的组织规律。从拓扑、图底等关系上剖析了该区域内大部分古镇的空间结构与形状特点,总的来说是对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分析和归纳。

余绳方在其“苏州古城风貌研究”中对“水巷”的描述阐明了苏州的巷道与桥梁、居民以及水路一同构成了苏州传统的巷道空间。这个空间也最直接的满足了当地人的需求:取水、交通运输和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1]这是对苏州传统巷道空间的系统性论述,同时他提出的对于“水巷”的四点布局设计理念,讲求的是人与天然、环境关系的正确处置;以及对于区位特殊性的正当把握;与此同时,他也认为“小即是美”是产生这一区域空间的美学准则,这种准则深刻的影响了空间的尺度与比例的关系[2]。

二.研究场所的选取

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东西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清代的《姑苏繁华图》关于山塘街有着具体的描述,准确的反映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同时,乾隆《元和县志》中也记录着,“阊胥地多圜阓,四方百货之所聚,仕宦冠盖之所经。”明清期间,山塘街已经成为了苏州旅游业的集中地。阊门古城门现已被拆毁,但在其侧畔的山塘街却仍旧存在[3]。本文选择山塘街作为研究对象,因其呈现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格局,是典型的历史街区之一。[4]

图6 图自网络

今日的山塘街上,虽然脚下有石板路,街上有苏帮菜的代表--松鹤楼、姑苏传统小吃--五芳斋,此外,还有以苏州传统手工艺品为代表的工作室,夜间灯火燃起时,我们仍能感受到山塘街道昨日的热闹[图5]。殊不知,现在的“新山塘”,地道的苏州乡土味已不多了,日常活动的农夫小贩,小市民张家长、李家短的生活场景很少见了;小吃店、作坊铺里飘出的香味难闻到了[图6]。山塘街变成一个商业景点,早已不是充斥着老苏州味道的“原生形态”了。

三.苏州街巷空间更新前后问题的产生

1.缺乏研究深度

从上面提到的苏州传统巷道空间的文献材料的总结和研讨中,可以发现,相关课题的绝大多数研究人员他们没有对这种现象的实质模样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而是以“小桥小巷”作为课题的总结。在改造和更新街巷的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免的要展开空间的从新设计,而仅对街区空间的表象探讨是徒然的。因为,首先我们无法做到完全复制一个空间,并且仅通过复制的方式是根本不能使得街区重生或者解决其现存问题的。

2.分析角度不全面

目前,大多数讨论是从街巷空间的形态、类型、构成的角度进行的,然而这种描绘大多处于对街巷空间的文字叙说阶段,即其带给本地居民或者游客的空间感触是停留在主观层面的,较少有数据支持,那么关于叙说街巷空间的客观规律来说,就缺乏了必然的科学性。

3.缺乏定量研究

不可否认的是,仍有一些讨论将研究方向转向了街巷空间的实质,这些讨论分析了街巷空间中的剖面以及空间关系带给人的心理感受等等,但欠缺定量的数据支持。关于街巷空间数据的叙述主要依赖于人们的经验值,而这种经验值来源于人们对空间的粗略认知,或者依靠一些直观的观测,它是具有比较强的主观看法的。缺乏定量的研究,对于街巷空间的描述是相对片面的,并且经验值也是须要得到数据上的支持与校准的。

四. 对策与建议

1.定量的数据分析必不可少

对于空间来说,尺度关系是可以经过实践考查得出的,并且可以以数据图表的形式来表示,关于街巷空间组织形式的讨论需要基于街巷空间的详细数据。

苏州地区街巷空间对空间尺度与比例方面的研究大抵都停留在经验论上,尽管这些经验可以阐明必要的问题,也能够传达人们对于当地传统空间部分的认知与了解。然而,当被要求进行更为细致的空间设计并且需要能够表达该地区文化特征时,这些经验值显得相当单薄。这也表明,大量的街巷空间的数据剖析能够为实际研究提供更科学的支持,因此,在此基础上得出的总结也可以更切实的反映街巷空间的特质。

2.空间的变化需要更细的划分

苏州地区的街巷空间有其规律与特色,通过观察苏州街巷空间的背景底图,即使均是呈线性的街巷空间,在维持整体呈线性的同时,也包含了强弱的变换、激烈与和缓的变换。

基于此,尽管现实中的街巷空间发生了空间的变动,但依旧能够按照空间变化的激烈水平与空间对街巷造成的影响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区分,这些细分能够更明确地指导设计更新活动的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街巷空间的探讨内容的细化。

五.结语

目前,由于缺乏对街巷空间改造和更新进程活动中的理论支持,以及缺少定量的数据分析,在实践设计环节上也仅依赖于“直觉”。经过实地调研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数据获得相应的界面及其之间的数据规律与空间组织关系,最终总结出相应的空间组织形式是一项须要长期进行的任务。 对于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其形式上的照搬照抄,而理应汲取,或者可以说是认清原本的城市布局、空间之间的关系乃至是建筑、街道、区块等细节上的规律,并且有意识地将其运用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以便更加真实地发挥“场所”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余绳方.“小桥、流水、人家”优质人居环境的体现——“苏州古城风貌”研究之二[J].江苏城市规划,2006.10.12-15.

[2] 袁中金,王子强.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的保护与设计[J].中国名城,2015.04.61-64.

[3] 卢群.千年阊门[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7.18.

[4] 段进,季松,王海宁.城镇空间解析——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结构与形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

[5] 图自网络

[6] 图自网络

[7] 余绳方.杰出的双棋盘城市格局——“苏州古城风貌”研究之一[J].江苏城市规划,2006.4.13-17.

[8] 胡莹,张霖.传统街巷空间意象的延续[J].规划师,2003,19(6).36-39.

论文作者:孔楚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新城”与“旧城”之间的平衡论文_孔楚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