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运行对电网是否能进行正常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安全运行和管理是电力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这就要求变电操作人员要对设备经常维护,思想上不要松懈,规范自己的行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文章探讨了变电运行中的隐患问题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变电运行;隐患;危险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电网安全的前沿,越来越多的被企业及研究人员关注。变电运行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运行的设备多、危险源及危险隐患出现的几率大。所以,我们有必要找出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并将隐患作为重点来探讨分析,最终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隐患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变电运行中所能遇到的各种危险点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解决方法,以为相关部门与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1.危险点隐患的预控概念
危险点隐患的预控就是指在未作业之前就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找出日后工作中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危险点,并对危险点进行科学的危险评估,针对运行中可能产生事故的危险评估,制订出可行的预防办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事故发生时可能带来的人身或是经济上的损害。对危险点隐患的预控是电网正常运行的有效保障。
2.变电运行隐患问题的来源
2.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代企业管理中,把安全事故的根源归于不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发生的根源在于管理上的漏洞,也是事故发生的最基础性的原因。对于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其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主要原因,其他的一些管理原因包括管理者由于能力的不足导致决策错误、失误,没有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管理培训等。
2.2设备未能及时更新
变电运行中,电气设备性能的好坏对于其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电气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各项性能指标会逐渐降低,如果不及时淘汰那些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
2.3操作失误或错误
变电运行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故障的几率大,容易造成工作人员思想上的松懈,如果操作人员在执行中做出错误操作或是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都容易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甚至影响设备、电网和人身安全。
3.变电运行过程中主要的危险点及其安全隐患
3.1变压器
变电运行中对变压器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对变压器的操作是变电运行操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对设备的操作,变压器的操作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变压器充电、带负荷、切断空载变压器等内容。在切合空载变压器时,经常会出现变压器空载电压升高从而导致变压器绝缘遭到损坏的现象。防范措施:在对变压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应时刻小心注意,避免因为操作疏忽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为了避免产生操作过电压,变压器采用了中性点接地的方式。对于变压器中性接地点倒闸的过程要求:当多台变压器同时运行在不同的母线上时,为了防止出现因为母联开关跳开而产生的母线不接地现象,在对变压器进行布置时,要求每一条母线上应该有一台变压器的中性点一直保持直接接地的状态。当变压器的低压侧也配有电源时,为了防止因高压开关跳闸而引起的对中性点的破坏,变压器的中性点也必须保持直接接地的状态。为了有效地降低变压器空载电压的升高,经常会采取投入电抗器、降低送端电压和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等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母线倒闸操作
母线操作的潜在危险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在对母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操作过程的不规范,导致常常出现带负荷操作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②继电保护装置或其他自动装置操作不正确或不规范而导致的隐患。③在对空载的母线进行充电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例如电感式电压互感器与开关断口电容之间形成串联谐振的隐患。
3.3直流回路
直流回路操作是变电运行的常见操作,如果操作方法不正确,将会导致安全隐患。直流回路正确操作应满足以下条件:(1)在运行中需要停止使用直流电源时,应先停用保护出口连接片,再停用直流回路,恢复时相反顺序。(2)取下直流控制熔断器的时候,应先取出正极、后取负极的操作顺序;装上控制熔断器时,应先装负极、后装正极。(3)断路器送电操作中,熔断器应在安全措施拆除前装上。(4)断路器停电操作中,先确认是否拉开开关和做好了安全措施,再取下熔断器。在变电运行中,以上潜在的危险点构成变电运行的隐患,若不能得到有效的预控,将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然,除了一次设备的隐患点之外,二次设备也存在隐患和危险点。二次设备是对一次设备起到监察,测量,控制,调节的补助设备。在二次系统中比如高频保护装置的误动跳闸;直流电源装置轮换、清扫,直流保险检查及站用电低压屏开关保险检查人员误触电;蓄电池检测维护和室内清扫时也会出现以下情况:①人员误触或设备及元件发生异状,造成伤害或直流接地。②蓄电池极板硫化。③因小动物短路等。
4.变电运行中隐患问题预防措施
在变电作业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对危险点的预防工作,我们有必要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对危险点加以控制。
4.1加强技术管理
技术方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靠企业进行的,是指企业带领员工提高工作技术能力。企业组织培训班,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和规程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原理、操作程序、系统连接等。而且要对各种事故进行模拟练习,牢固掌握应对策略,加强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以及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4.2将红外热像仪等新技术融入变电运行
红外热像仪可对变电运行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实时进行远距离的、非接触式的诊断。与传统的停电预防性检测相比较,红外热像仪更能对设备的缺陷进行有效地、真实的检查。由于红外测温仅仅是对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接收而不对设备外加任何红外源,所以对运行中的设备不会损害和影响正常的电力生产、运行的连续性。
4.3加强员工的危险性教育和培训工作
通过对员工的危险性教育,使员工时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实用性技术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员工对危险点预防及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为了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企业还应该制订出一套科学的奖罚机制。加大考核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在工作中应该坚持以铁的制度、铁的处理来纠正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人员。
4.4提高危险点预防意识
在变电运行作业过程中,应该树立起员工安全生产的理念,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变化也应纳入危险点防御工作的范围之内。
本文针对变电运行中所能遇到的各种危险点隐患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危险点预防意识、实行人性化管理、强化员工执行标准化操作的力度、加强员工的危险性教育和培训工作、变电运行中使用红外热像仪等新技术等建议与措施,为提升变电运行管理水平提供支持。安全生产工作是变电运行永恒的主题,也是变电运行中的中心工作,所有员工都应该积极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通过员工的不懈努力、管理者的科学管理为变电运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只有在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下,才能更加有力地保证变电运行各个环节的正常开展,才能为企业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月,孟旭.对变电运行故障问题及处理方法的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0(12):213
[2]雷昊.议变电运行状态检修常见问题[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10):49
论文作者:方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危险论文; 操作论文; 变压器论文; 隐患论文; 设备论文; 母线论文; 员工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