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教育惩罚论文_李嘉丽

直面教育惩罚论文_李嘉丽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同乐主力学校 518000 

一、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承载着平等和爱进行的一种教育,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但我们在提倡表扬、鼓励、赏识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举起“惩罚”的武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效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是一种比赏识更需要睿智和宽容的教育。一个小孩走路不小心被椅子绊倒了,大哭。中国的家长总会说:“乖,不哭,妈打坏椅子。”试问:椅子错了吗?这样的引导能让孩子辨清是非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是非观念。教育应该是让孩子摒弃假恶丑、拥有真善美。孩子做对了,表扬、鼓励当然是好的,但当孩子做错了,我们就应该明确告诉他做错了。对那些犯了严重错误屡教不改的孩子,单纯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而不痛不痒的鼓励甚至会变成一种放纵。我愿意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学好的,但有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正视个案的存在。有的时候,赏识并不是万能的,缺乏惩罚的教育也就缺乏了应有的约束力,就会显得空洞无力。

其实,如果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不曾受到过批评,将来就难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而谁的一生能无风起浪一帆风顺呢?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做错了事,就应勇敢地去面对,接受应有的批评和惩罚,并在思想的深处认识自己的错误。正确的惩罚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教育效果是最直接有效的。挫折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地前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没有挫折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令人忧心的是,当我们直面教育惩罚时,有些教育惩罚不仅令人啼笑皆非,甚至令人不寒而栗!

二、直面不良教育惩罚行为

不良教育惩罚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良体罚行为,一种是不良心理惩罚行为。体罚是一种最常见的错误教育行为,它是一种有意识地造成学生身体痛苦来制止或预防某些问题行为的惩罚方式,如打手心、拧耳朵、罚站等。这种体罚,不单会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还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往往是学生走下坡路的开始。有些学生经常受到粗暴的训斥、体罚,自尊心、自信心丧失,自暴自弃,变成了破罐子破摔的“老油条”。试想班里的“捣蛋大王”是不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捣乱,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喜欢将其叫到教室外罚站,一站就是一节课甚至是更长时间。且不说学生没有听课,也不说对学生身体的危害,单是学生心理上形成的自卑、抵抗情绪就会成为永远的阴影,对其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有些学生没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老师总喜欢让学生抄写作业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且不说学生完成这一堆作业手有多麻,单是学生因此形成的对知识的恐惧感就会扼杀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和我们的教育初衷是不是大相径庭呢?

不良心理惩罚行为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不仅影响面大,而且形式隐蔽、危害大。心理惩罚教育是一种没有情感的压制性教育,比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学生、批评学生,甚至恐吓学生等。这种教育行为大多是因为教师的恨铁不成钢造成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如此容易的问题学生居然答不上来,因此大怒而口不择言:“蠢猪!”“愚蠢至极!”……笔者在学生时代也有过如此“礼遇”,能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一种灰暗、消极甚至绝望的心情。学生对老师都会有一种情感上的依赖和崇拜,至少在最初应该是这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否定总会扩大化地传递给学生,更何况是这种带有侮辱性的责骂?这可能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使其产生学习障碍,如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过度焦虑、灰心消极等。因为教师的辱骂导致学生自卑、厌学、逃课甚至轻生的事屡见不鲜,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界的警钟。

不良惩罚特指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过错,非正面引导,而采用体罚、辱骂等粗暴手段,攻击学生的身心,试图用高压的态度促使学生转变的教育方式。因为处理方式过于偏激,教育效果往往是南辕北辙。

所以,我们要呼吁一种有爱的教育惩罚。

三、有爱的教育惩罚是令人心悦诚服的

许多人总会错误地把惩罚等同于体罚,所以必须特别强调惩罚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真正的教育惩罚渗透着人本主义,蕴涵着人文关怀。它应该是一种有效的、具有激励性的批评,可以将一个人引向成功,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这时正好是教育的契机。恰当的惩罚可以让孩子明白道理,甚至可以令孩子刻骨铭心。

在教育中,恰当地运用惩罚手段是必要的。因为对于一些任性的孩子,光靠说服教育是很难见效的,而如果对于他们的错误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无疑是对他们的放纵和怂恿,其结果是越来越任性而难以管束。而合理的惩罚,则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更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惩罚的目的是警醒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使他们不再犯。

真正懂得教育惩罚的教师应该做到严得让人信服、罚得让人舒服,这是一种高超的技巧和艺术。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惩罚,让教育惩罚体现出人文关怀,这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论文作者:李嘉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  ;  ;  ;  ;  ;  ;  ;  

直面教育惩罚论文_李嘉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