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183;结构调整#183;协调#183;发展-1995年国际金融状况概览_外汇市场论文

不稳定#183;结构调整#183;协调#183;发展-1995年国际金融状况概览_外汇市场论文

动荡#183;重组#183;协调#183;发展——1995年国际金融形势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金融论文,动荡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全球经济在调整中呈缓慢发展态势,各国普遍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再单纯追求发展的速度,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为2.9%。

1995年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注重质量,调整及时。尤其突出的是拉美各国借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教训,及时调整了各自的经济政策,推出改革方案,加之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有利态势,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滑坡。(二)注重通胀调控,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重视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全球经济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各国经济不平衡,地区差别较大。美国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西欧诸国经济增长乏力,日本经济仍未摆脱衰退的阴影,亚洲和拉美地区经济增长势头较好,东欧和原苏联地区经济出现转机,非洲地区呈现上升趋势。

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下,国际金融市场在动荡不断加大中又渡过了一年,震惊全球的金融事件一起接一起,市场呈现动荡与投机,调整与重组,协调与监管并存的矛盾和统一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外汇市场:动荡与协调交错,美元由低回高,西方国家为稳定经济金融体制重新携手把握汇价走势

继1994年外汇市场出现较大的起伏波动之后,1995年上半年外汇市场仍在动荡中发展,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再次跌破二战以来的汇率最低点,1美元兑79.75日元和1美元兑1.3522马克。而下半年,在多种利好因素的有力支持下, 美元汇率持续上升, 突破100日元心理大关,创下7个月来兑日元和马克的最高点1:104.07和1:1.5042。从年初到4月份美元兑日元跌幅为29.7%,下半年升值为22.3%;同期美元兑马克跌幅为14.8%,升值为2.6%。

外汇市场美元汇率由节节下滑大幅下挫,又大幅反弹持续回升。这种一上一下反差明显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为以下3点。

1.突发事件的冲击,令各国难以放弃各自利益,市场混乱,美元暴挫

虽然1995年上半年美元汇率急剧下跌同上一年的情况大致相同,也是在美国经济保持健康发展势头的情况下出现的,这种有悖于基本经济因素的状况,主要受制于震惊全球突发事件的连续发生所致。其一,黑西哥金融危机。岁末年初墨西哥政府为稳定本币比索汇率而大量抛售美元,直接影响美元汇率。加之美国为其利益考虑,出资巨额援助墨西哥,使美国消减财政赤字的能力受到怀疑,进而影响美元汇率下跌。其二,欧洲货币体系危机。2月份由于受欧洲各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欧洲货币体系各国货币兑马克汇率纷纷下跌,从而导致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其三,日本关西地震和94财年的影响。日本为这一地区的重建及94财年的需要,使海外大量资金回流,对美汇形成巨大压力。其四,美日汽车贸易谈判破裂。4 月份美国和日本两国间进行的汽车贸易谈判在对立僵持局面下,美国为报复日本,对美元暴挫、日元暴升采取默许态度。当然国际游资和投机力量的冲击也是造成美元暴跌的直接原因。

2.西方国家政策导向的变化,使联手干预成功,美元持续回升

下半年外汇市场呈现相对稳定,美元节节上升的态势,最为重要的就是西方主要大国经过调整,政策导向发生变化。尤其是在1995年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一致同意美元汇率需有序回稳。面对外汇市场动荡加剧,美国等西方盟国也意识到,如果日元升值难以终止,势必给日本经济带来窘境,而日本经济不能出现转机,金融危机将继续恶化,这对整个西方经济复苏也将是一个拖累,并且会波及到整个西方金融体系的稳定。另外日本政府为阻止日元升势,采取了日本对海外投资的限制,以期得到美国的支持。有鉴于此,首先美国一改过去对美元下滑袖手旁观的态度,与日本政府两度合作,与日本、德国和瑞士央行联手干预汇市,并获得明显进展,基本扭转了美元的颓势,从85 日元一直推高至100日元以上,最高达到104日元和1.5马克的价位,推动美元汇率1995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表明西方国家在协调外汇市场政策上更迈进了一步。而美元的反弹可以说是由过去背离基本经济因素向比较符合经济因素回归,是在外力量推动下的一种技术性调整。

3.主要西方国家经济对汇率的影响

首先从美国经济来看。上半年美国经济仍保持健康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美国近年来在经济结构上进行了调整,高科技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大大高于德国和日本,因而人们对美国经济发展前景仍抱有信心。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步伐放慢,1995年第1 季度和第2季度的增长率仅为2.7%和1.3%,下半年的第3季度回升到4.2%。 但长期以来影响美元汇率的主要因素仍是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一直没有较大的改观。尤其是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将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美元供应量的增加,在供求关系上势必导致美元下跌。然而下半年美国经济的明显回升,十分有利于美元回升。其次从日本经济来看。日本经济从1994年第4季度重新陷于停滞,经济增长率为负数。 1995年其经济状况仍令人沮丧,股价下跌,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疲软。而上半年日元升值持续推高,难以反映其基本经济状况的正常水平,严重影响了日本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的能力。为挽救处于危机中的经济, 日本政府在9月份公布了一项总额为14.22 万亿日元(约合1360亿美元)的庞大刺激经济计划,借以振兴疲弱的经济,但效果甚微。最后从德国经济来看,从1994年德国经济开始好转,通胀呈回落之后,1995年德国经济虽有好转,但增长仍然乏力,呈现减缓的迹象。除出口外,其它经济指标仍不可乐观,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并难以解决,经济结构问题较为严重。三国经济发展呈明显差异,但各自中央银行政策的独立性有所增强,因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十分明显,最终驱动汇率回归于正常经济发展水平。

此外黄金市场在外汇市场的影响下,1995年价格疲软,市场平稳发展。

长期以来,黄金一直被视为对抗通胀保值,以及政局动荡,金融风暴发生的避难所。1995年受国际金融市场美元日元马克等西方主要货币大起大落的影响,在各国经济发展变化莫测中,国际黄金市场呈逐步看好的趋势。1995年首季的黄金价格,受美元低落和高利率影响而处于较低水平,金价在每盎司375至395美元之间徘徊。2 季度国际市场利率较稳定,金价受美元弱市影响,多在382至395 美元间窄幅波动, 低位在370美元。3季度较为平稳,基本在382至385美元之间,其间金价最高点出现于7月18日389.10美元,低点见于9月4日379.60美元。 年底金价在381至385美元间浮动,基本点在382美元。由于1995 年以来外汇市场动荡不定,各类投资衍生工具日益普及,各种金融资产回报可观,吸引力较大。相对而言,黄金无息可收,因此,1995年没能够突破400 美元的高位,但却较具稳定性。因此英德等西欧国家已逐步大量抛售不可兑换货币而购进金银等贵重金属,以利保值。而发展中国家对黄金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但从整体上看,全球黄金储备在减少,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国拥有官方黄金储备由1960年的10.83亿盎司下降到9.02亿盎司, 按市场价格计算约为3450亿美元。而美国的黄金储备为世界之首,达到2.61亿盎司。储备量在5000万盎司以上的国别为德国、瑞士、法国和意大利四国。按市价计算黄金储备在官方储备额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也是美国,达到56%。而接近或高于50%的国家有瑞士、法国、南非和俄罗斯。

二、资本市场:变化与发展交错,银团贷款继续增加,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改革力度的加强以及投机资金量的扩大,1995年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活跃,国际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资本流动呈现新的变化和特点,利率趋降,股票市场暴涨暴跌,出现不稳定的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5点:

1.资金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回流

国际资金的流向受上半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及外汇市场剧烈动荡的影响,新兴市场的吸引力有所减弱,投资信心有所下降,资金流向发达国家的数量大增,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或受阻或观望。

发达国家经济从1993年底相继摆脱衰退之后,经过1994年的巩固和调整,1995年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比预计的要低,但发展情况良好。尤其普遍较为重视治理通货膨胀,一直将其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部分国家基本上实现了低通胀的经济增长。经济形势的健康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回流。

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和亚太地区一直是国际资本趋之若鹜的地区。近年来,通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这些地区的金融市场取得了飞速发展,但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尤其在短期资本的控制和管理上不够完善,而这些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主要集中于证券市场。这种短期资金市场很容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墨西哥金融危机之后对新兴资本市场的冲击非常大,导致资金由墨西哥流到发达国家。据统计,在墨西哥发生危机的3个月时间里, 从墨西哥流出的资金达300亿美元,占墨西哥证券市场一大半。受其影响, 亚洲国家新兴金融市场的投资者也纷纷将资金转移到日本金融市场以寻求较为安全的投资场所,使该地区的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

2.银团贷款增长加快,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1994年国际金融市场借款总额为95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17%,其中银团贷款第一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028亿美元,增幅为48.4%,所占市场份额为21.2%。1995年1—4月金融市场筹资总额达3402亿美元,比1994年同期的2840亿美元增加20%, 主要原因在于银团贷款由460亿美元上升到1085亿美元,无担保证券的发行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由1994年同期的660亿美元上升至933 亿美元,但同期债券发行额则由15-45亿美元下降至1308亿美元,股票从167亿美元下降至69亿美元。 1995初,世界资本市场受连续突发事件的冲击,一度相当不景气,国际投资者表现谨小慎微,不少投资者纷纷调整自己的投资方向,为各自的资产寻找安全避风港,将资产转移到较为安全稳定的投资场所,许多业务活动呈减势。第1季度国际证券市场的发行量明显下降, 新发债券总量比1994年同期下降18.1%达1033亿美元,从第2季度开始, 证券业务又趋活跃,债券发行量开始回升,股市新发行量不断增加。据统计,1995年1—9月国际银团贷款额为2647亿美元。1—9月融资额达923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052亿美元增长31%。国际资本市场的借款者主要为发达国家,其中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借款占91%,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借款总额由1994年同期的9%下降到6%。发达国家从6247亿美元上升到8292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从607亿美元上升到669亿美元,中东欧从21亿美元上升到43亿美元。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明显增加了对资金的需求,使这一地区的借贷活动十分活跃。1995年1—6月这一地区有关国家对资金的需求有增无减,尤其是韩国在改革力度日益扩大中,1—6月仅在亚洲金融市场上筹措的资金就达151亿美元,相当于1994 年全年筹措额的90%左右,已占到亚洲各国和地区筹措资金额度的首位。其次是印尼,同期为110亿美元,也相当于1994年全年筹措额度的90%。

3.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促进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品种增加

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促使金融创新、科学技术及通讯媒体加快发展,进而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增加了业务的品种,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规模,为金融投资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金融产品增多、运转方式翻新、规模空前庞大,期货、期权和其它衍生金融创新产品的交易总额已达12万亿美元。

4.出于稳定经济、抑制通胀的需要,各国普降利率

1995年西方各国通货膨胀普遍得到控制,但各国经济仍处于复苏后缓慢增长中,经济发展呈不同步状态,如美国经济出现软着陆,日本经济难以摆脱衰退的阴影,德国及西欧各国难以协同一致,经济增长乏力。为刺激经济的增长,稳定货币汇率,一些国家纷纷下降利率,放松银根、实行低利率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美国政府一年来十分重视其货币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的运行状况。自1994年初美联储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以来,其通胀的巨大压力已逐步减弱。为了使经济更稳步增长,以利于克林顿总统的大选,美贴现率降至5.25%,联邦基金利率降至5.75%。日本政府为振兴处于下滑状态的经济及支持因不良债权问题而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日本的贴现率降至历史最低点0.5%。 德国政府处于欧洲货币体系动荡不定,马克兑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货币的汇价不断上升的巨大压力,为维护该体系的稳定性,以及利用货币政策促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2次降息,贴现率降至3.5%。

5.股票市场起伏频繁,连创新高

1995年以来,西方股票市场出现不平衡的发展,其中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美国股市叠创新高,进入历史辉煌阶段,而日本股票市场陷入低潮,逼近历史最低点。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道·琼斯指数1995年第1 季度开始就牛气冲天,由年初的3838.48点开始,越过4000点基础之后,第2季度再接再厉,再突破4300,4400,4500等重要心理突口。第3 季度和第4季度继续连创新高,12月14日达到5266.69点的历史最高点。股票指数与年初相比上升了约37.2%。

日本股市受日本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持续低迷,日经225 种指数从年初的19684.04点下跌至年中的14507.17点,跌幅达26%左右。7月4日以后,由于日本央行下降市场短期贷款利率,日经指数开始回升,到7月7日回升至16213.08点,下半年一直在17000—18000点间浮动,最高时18279.55点,年底由于受到纽约股市的带动及日元汇率稳定的影响,股票指数12月7日大幅上升,达到19412.32点,但仍低于年初的水平, 与年初相比跌约1.3%。

香港地区股市受到亚洲地区经济强劲增长的支持,恒生股票指数从年初的8191.04点上升到10月27日的9680.75点,升幅为18.1%。英国股市受到国内经济增长较快及美国股市的带动,金融时报100 种股票价格指数从年初的3065.5点上升到10月27日的3497.9点,升幅为14%。德国和法国股票指数价格升幅在5.1%和2.8%。

股市大起大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又各具特殊性。从美国股市价格由疲转旺的发展趋势看,主要是受制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通胀压力减少,经济前景较乐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由紧缩转为适度放松,以及美国企业盈利持续增长;而日本股市大幅下跌主要是由于日本经济在泡沫经济崩溃后产业结构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日本银行坏帐问题十分严重所致。因此美日两个经济大国的股价走势对世界资金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

三、银行业:调整与重组交错,金融业竞争促发展,银行监管需加强

1995年金融改革又有新的进展,对金融自由化有很大的促进,全球银行业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迅速发展中,同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具体表现在2点。

1.全球银行业竞争加快,兼并合并规模加大

随着国际银行业竞争的加快,国际金融领域掀起一轮新的银行合并与兼并浪潮,银行改革浪潮势不可挡。而1995年席卷全球的银行兼并合并浪潮具有3个特点。其一是国内兼并为主,跨国兼并为辅。 其二是注重效益发挥,优势互补明显,1995年兼并合并不是仅仅着眼于大吃小,强吃弱,而是充分体现两行优势互补特征,使合并如虎添翼,十分有效地增强了竞争力。其三是向大型国际化迈进。合并的目的是加快扩充资本实力。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都在向大型化、综合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势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国际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及相应的风险增大所使然。进入1995年以来,全球发生了多起大型银行合并事件,尤为瞩目的是美国银行业。美银行业兼并合并具有以下2大特点。 1.合并金额大。预计1995年的合并资金将远远超过1991年合并浪潮的记录,达到创记录的水平。预计全年共有550起合并案,据7月份的统计,美银行的兼并合并案已达242亿美元,几乎等于1991年全年的资金额,合并案为213起,其中有11次大规模的合并。而这11次合并都是在美国有史以来进行的20次规模最大的合并之内。较为注目的是化学银行和大通银行的合并,合并金额高达100亿美元。2.公司参与合并。1995 年的兼并与合并不仅仅是银行机构,而且一些大的金融公司也成为兼并与合并的对象。美国金融界兼并合并空前活跃的原因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主要为2点:① 加强竞争力的需要。②快速增资的需要。从长期来看,美国银行业的合并时机业已成熟,为了增加高技术投资,在未来的竞争中求生存,美银行业的兼并与合并必将愈演愈烈。而这一浪潮的兴起,一方面是美国1995年通过并生效的《州际银行法》,取消了跨州收购活动的限制。另一方面各家银行面临激烈的竞争,纷纷调整机构网点,削减人员,节约开支。

其次日本银行本年度出现两次举世瞩目的合并案。3月28 日日本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宣布合并,两行将于1996年4月1日组建成东京三菱银行。合并后资产达72.7万亿日元,存款额为50万亿日元,同时国内设有388家机构和200家海外机构。两家银行合并的意义在于寻求优势互补,超级强大,实现整体效益,而非以往实力较强的银行收购实力较弱的银行,不仅仅是追求经营的规模效益,而是财务经营更为完善和充实的新水平的金融机构。11月3日, 在美国违法炒卖国债造成巨大损失的日本大和银行决定和世界排名第四的日本住友银行合并。两行合并后资金总量将达到7050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银行,超过日本三菱银行和东京银行合并的规模。

除美日银行外,西方其它国家,如德国、英国等也在忙于银行业及金融机构的合并和兼并业务。随着全球合并与兼并浪潮的高涨,一批超级银行已逐步出现,而且正在改变世界银行业的格局。

2.大量银行经营亏损,银行监管难度加大并有待加强

1995年全球银行出现诸多巨额亏损,甚至倒闭。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由于一些银行在经济高涨时期,大量介入房地产业,只偏重业务量的扩大,忽视了业务素质和效益的提高。尤为严重的是日本银行业,因经营不善,巨额亏损不断,坏帐危机使银行业陷入发展困境,全年共发生多起较大的银行倒闭案件。其主要症结在于,日本银行坏帐日益严重,不良债权严重困扰着日本金融界。虽然在199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一千家大银行的排名中,日本仍雄居第一位的位置,但引人注目的是从1990年一直雄霸世界排名第一位的住友银行,去年却因大量的坏帐而出现36亿美元的税前亏损,致使其1995年的排名跌至第四位。尽管日本银行雄霸国际银行界,前100家全球最大规模的银行中,仍有8家为日本所有,但盈利能力却在全球2000银行中名列最低的200位内。 据统计,日本银行的坏帐目前已达50万亿日元。截止到1995年3月底, 日本财年的统计,日本银行业已出现连续第6个年度盈利倒退, 银行坏帐问题已严重动摇了日本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成为威胁日本经济发展的要害问题。日本银行的资产素质大有问题,坏帐问题严重影响银行业的经营发展。

西方一些国家,如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也出现严重亏损,亏损额达12亿法国法郎,意大利第六大银行那不勒斯银行亏损9950 亿里拉(约合6.2亿美元)。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同的银行亏损问题,尤其是部分国家在市场经济转轨中不具备强大的金融体系、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规范的银行制度,这必然妨碍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风险加大,甚至导致银行亏损倒闭。此外一些银行严重亏损的原因还在于经营决策失误,内部监管不严所致。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对传统的银行业务运作有着较长时间的丰富经验,而对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证券市场新型业务品种的运作管理和风险防范不甚熟悉,加之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健全,银行与证券业采用两个不同的监管机制,个别机制无法切合单一领域业务的需要。

四、金融自由化:监管与投机交错,国际金融风险加大,银行业与其它金融业交叉加剧竞争

1.金融服务贸易协议的达成,使全球金融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自8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西方金融界,各国普遍放松对利率、金融和银行业务品种、业务地域的限制。欧美日等国为了增强竞争实力,掀起了一股合并收购与兼并的浪潮,一批超级银行由此形成,正在逐步改变世界银行业的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向市场经济发展中,面对机遇挑战加快了金融改革的步伐。如放宽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土,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建立地区金融中心,实行本币自由兑换等。不少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竞相实行优惠政策,从而加剧了竞争格局。

历时3年多的全球多边金融服务贸易谈判,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 终于在1995年7月26日达成了使各参加国都能接受和受益的协议。 该协议的签定,将给各国银行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服务行业的投资者带来新的、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全球金融服务协议的主要内容是金融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问题,同时加强了对投资者的保障,并使全球金融市场资本流通渠道更为广泛和畅通。这表明,全球90%的金融业市场将获开放,这个市场包括20万亿美元的银行资产,20万亿美元的银行存款,2 万亿美元的保险供款,10万亿美元的股票市场资本和市场价值为10万亿美元的上市债券。

2.金融衍生产品快速发展,投机因素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监管需更加严格规范

由于国际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国际金融业务也迅速向全球化自由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金融衍生商品市场也加速发展。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交易额呈逐年上升之势。1990年全球金融衍生交易未清偿额为22900亿美元。 1994年则猛升到88380亿美元,增幅达286%。全球金融衍生商品交易额从1988年的4820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1.4万亿美元。金融产品增加, 运转方式翻新,规模空前庞大,期货、期权和其他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总额已达123亿美元。 金融衍生商品市场的发展即为金融自由化创立了空前繁荣的市场、业务领域,但同时也为过度的投机活动、金融诈骗案埋下了祸根,甚至造成市场混乱。面对金融自由化、全球化及金融创新的新发展,西方传统的金融监管无论从方式手段到法律约束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变化,监督机制的落后及内部管理的松驰也加大了国际金融的风险。英国巴林银行惨遭灭顶之灾就是使用金融衍生工具不当所致。该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28岁的交易员,越权过度使用衍生和约, 最终导致9亿美元的致命亏损,最后使这家具有233 年历史的银行在一夜之间陷于破产,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主管证券交易的井口俊英在长达11年的业务中利用非法手段擅自进行国库券交易,造成1100亿日元(约合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而最终导致大和银行的消亡。上半年外汇市场的大起大落也正是投机资金的兴风作浪,使汇率的波动幅度远远高出汇价的“合理”幅度和水平,造成美元失控性下跌,日元疯狂升值。国际游资进出频繁加大了市场波动的频率和幅度,也为国际金融诈骗活动提供了方便。这不仅给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冲击,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金融创新和金融电脑化加剧了国际游资的移动,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度。面对一系列因金融衍生产品而导致破产事件的不断发生,国际金融界和各国监管当局纷纷表示要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督,并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大和银行丑闻及多家银行的严重坏帐问题,虽然在短期内会造成消极影响,但从中长期看可能催生具有积极意义的改革。如3月19日西方17 个国家的期货交易监管官员举行非正式会议,讨论了如何修改破产法及加强国际期货市场的监管问题。新加坡在巴林事件之后宣布加强监管期货市场,其中包括向经纪人和交易员发牌制度,并计划修订期货法规,对代客买卖期货合约的交易实行更为严密的监管。香港地区也对衍生工具风险管理颁布了指导准则。目前,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已成为国际金融界的重要议题之一。

五、1996年国际金融市场展望

1996年全球经济将呈中速增长的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将在徘徊中缓慢增长,发展中国家将出现不同步的增长,其中亚洲经济将继续高速增长,拉美及中东地区将居中增长,非洲仍难以摆脱困境,处于低速增长阶段。中东欧国家将出现不平衡的经济回升。

国际金融市场将在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的影响下继续呈现动荡不定的局面。这一特征将主要表现于外汇市场的起伏波动上。浮动汇率制虽不会改变,但将向有管理和有规则的波动发展,美元汇率仍将出现大的波动, 但进一步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较小, 预计美元对日元汇率将在1:100上下浮动,上半年受各国经济调整的影响,有可能日元回升到90左右,下半年将可能回落到105上下,而达到1:110的可能性较小。美元兑马克汇率将在1:1.50左右波动。而美元的虚弱将会对各国外汇储备、资本市场的货币构成、国际结算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美元的波动也将加速国际金融市场区域化的进程,促使各国货币结构重组,但美元地位仍占首位。

随各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国际资本市场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供求矛盾继续加大,证券筹资数量将相对减少,银团贷款数额将继续上升。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达国家仍是借款的主要对象,而发展中国家筹资额较低,且相互竞争将与日俱增。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将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发展。随着西方经济周期的变化,西方国家将会更加注重利用利率手段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由于各国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利率将随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通货膨胀的状况不断调整。股票市场因其获利的快速及风险的加大,将呈现大起大落的发展趋势。

全球银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银行格局将会发生重大变化,银行数目将会有所减少。银行的素质将会有所提高,风险监管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发达国家将会进一步加剧兼并合并,一些大银行将会消失,一些从事综合性多元化业务的超级银行将会出现。发展中国家将会加快向大型国际化银行发展,不断开拓业务品种和范围,进一步完善银行法规法制。

标签:;  ;  ;  ;  ;  ;  ;  ;  ;  ;  ;  

不稳定#183;结构调整#183;协调#183;发展-1995年国际金融状况概览_外汇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