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简述论文_王洪磊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简述论文_王洪磊

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53

摘要:各级政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被认为是从被动应对社会稳定事件转向源头防范和化解不稳定因素的重要制度,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仍存在许多难题。评估只是风险管理的一环。从风险管理的完整性出发,有必要重视风险监测。

关键词: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简述

导言: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不断推进,社会主要任务转变为建设与改革。2005年至今,许多地区都开始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取得了较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些许问题。习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时指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认真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2015年5月“要把风险想得更深入些”时指出: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

1问题的提出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概念出自我国政府制定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把“风险评估”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之一,更强调了重大决策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492号),提出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本分析框架,包括项目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与可控性分析等四大内容。许多学者以上述分析框架为基础,开展了对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两方面。如杨芳勇建立了包括项目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环境因素、社会治安、相关群众价值观与其他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等七大部分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杨雄从外部环境指标与项目本身涉及指标两方面出发,将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划分为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价值观、社会性、协调性和可行性等七大类,并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学界对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大致存在两种趋势:一些学者提出定量的风险指标赋值法,计算风险的系数,确定风险等级;也有学者主张社会风险难以计量,提出采用专家评议的方法,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定性评价。实务界与学界虽在完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方面做出一定努力,但仍难为实际的稳评工作提供实践指导。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现有的风险因素分类框架仍缺乏与现实风险识别手段对应的可操作性,使得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因素难以被精准识别;另一方面,现有的风险评价方法不够精细,评价标准尚不统一,导致风险评估结果缺乏说服力。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本文以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事件的诱发原因为出发点,提出一种新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类方法,构建风险因素分类框架下的指标体系,并采用针对性的社会调查方法识别各类风险,最后运用串联评价法评价重大项目的整体社会稳定风险,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方法指导。

2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社会稳定问题的发生和造成影响的程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有关措施落后于项目建设或没有按照要求实施,则发生社会不稳定的可能性较大,反之较低。影响社会稳定风险的发生往往有一个从社会风险到公共危机的演化过程,其过程是可以预警控制的。一方面通过强化预防理念、拓展预警渠道、健全检测体系、完善工作制度等可有效防范突发群体性事件,另外,重视矛盾排查工作,健全组织体系,来积极构建完善的矛盾纠纷排查体系。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社会的流动性、开放性和多元性赋予了社会稳定风险的动态性、活跃性与复杂性,社会稳定风险的防范与治理是确保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风险评估即对于当代中国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判析,以便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且有效可行的管理措施,做好进一步的检测与防御工作。将造成决策“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归结为地方政府决策的不确定性、对政府决策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地方政府决策的社会参与的缺位、地方政府决策制度的不足四个方面,社会风险的不确定性与不可控性决定了其在防范上的难度,全国各地区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方案,以青海省为例,全国各地社会稳定性几乎都与社会的转型,群众的利益诉求不完善相关,而青海省不止存在此类问题,青海省的主要问题在于民族宗教问题,建立青海省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的具体措施有:加快经济发展,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完善社会稳定预警系统,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民族优秀文化认同。

3社会稳定风险监测机制分析

建立专门性的社会稳定风险监测机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1监测主体。有两种方式组织社会稳定风险监测主体。一是考虑社会稳定风险监测对风险评估的延续性,由评估主体继续担任监测主体。其优点是可充分利用风险评估的工作基础,提高风险监测工作效率和有益效果。二是由负责社会稳定风险处置的维稳部门牵头组成监测主体。其优点是便于将风险监测与维稳工作相衔接,保障监测的预测预警信息获得及时有效的响应。

3.2监测范围。虽然所有的公共政策均有风险监测的价值,但考虑效率和已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工作基础,监测范围为所有经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决定实施的重大事项。

3.3监测内容。重点从两方面进行监测。第一,政策执行的适当性,包括执行方式合法性、合理性;执行内容的严格性、完整性;执行程序正当性、完备性等。第二,政策对象和其他受到政策影响的群体对政策的接受程度,包括政策对象等对待政策的态度和行为等。

3.4监测指标。风险监测的目标是提前预警,因此监测指标要求具有准确性,仅需要选取最具代表性,最能有效预测政策对象行为的典型性指标。理想的监测指标包括政策对象的满意度、公平感、抗争意愿等。

3.5监测程序。社会稳定风险监测通常需要伴随政策执行持续进行,可采用如下程序。(1)明确监测主体,确定监测对象,启动监测机制。(2)制定监测方案,设计监测指标,编制监测提纲和问卷。(3)根据政策特征,一次或多次通过采取走访调研、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政策执行情况和政策对象态度,预测政策对象行为,确定风险等级,编制监测报告等。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3类。(4)当监测结果为中、低风险时,应立即根据政策执行情况,制定改进措施,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执行各环节和内容;当高风险时,根据监测指标,确定高风险因素,立即采取针对性解释、矛盾调处化解、困难帮扶乃至暂停实施等果断措施,防范和阻遏影响社会稳定各类事件发生。(5)政策执行结束时,监测机制随之结束。

结束语

从社会稳定风险机制的初步确立,到最后对于社会稳定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不同人都发表过相似的看法。当代中国处于体制转型的重要时期,维护社会稳定,是使中国快速发展的前提。科学评估和防治社会稳定风险,建立健全的社会稳定风险体制,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不变的主题,随着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民主化和法治化的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将不断完善,维稳工作将更加长期有效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高玫,何雄伟.重大政策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研究[J].企业经济.2015(02).

[2]牛丽云.青海省构建社会稳定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J].青藏高原论坛.2014(03).

[3]蒋俊杰.我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现状、难点与对策[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02).

论文作者:王洪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  ;  ;  ;  ;  ;  ;  ;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简述论文_王洪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