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商机_产业增加值论文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商机_产业增加值论文

“十一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商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一五论文,发展趋势论文,服务业论文,时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升级阶段

(一)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1979—2005年,我国服务业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实现了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核算,1979—2005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6%,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服务业年均增长高于GDP 1个百分点,但比第二产业年均增速11.3%低0.7个百分点,比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低0.9个百分点。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明显放慢,不仅低于第二产业和工业,而且也低于GDP增速。据统计,1990—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低于GDP年均增长9.7%, 更比第二产业和工业年均增速12%、12.2%分别低2.4和2.6个百分点。2002年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以来,由于重化工业化加速,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于下降。

与此相适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 %提高到2002年最高时的41.7%,2005年为40.2%,略有下降。1978—2005年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16.5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78年的12.2%上升至2005年的31.4%,27年间提高19.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47.9%曾经降至1990年最低时的41.3,曾下降6.6个百分点,但此后到2005年又升至47.3%;第二产业就业所占比重从17.3%升至23.9%,27年间提高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就业所占比重均相应有所下降。

(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根据程大中的研究,1981—2000年我国生产性服务年均名义增长17.7%,明显高于同期国民总产出和服务业总产出,年均增速15.3%和16.3%;生产性服务占国民总产出和服务业总产出的比重也分别提高4个和11个百分点,2000年分别为12.2%和53.9%,显示了生产性服务加速增长的势头,表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整个服务业中地位有所上升。

(三)我国服务业发展偏离国际服务业发展一般趋势

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按一般趋势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国际经济组织的分类,我国目前已进入中下等收入经济体,但我国服务业所占份额不仅大大低于高收入和中上等收入国家,甚至也明显低于同等收入水平甚至更低收入国家。从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看,2004年我国为40.7%,不仅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8%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72%,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2%。

从服务业就业所占比重看,2001年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在60—70%,最高的为美国75.2%,比我国高出47.5个百分点,最低的西班牙为62%,也比我国高出34.2个百分点。在发展中国家中,最高的为阿根廷76.3%,比我国高出48.6个百分点,最低的巴基斯坦为33.5%,也比我国高5.8个百分点。

以上两个方面均显示,我国服务业发展明显偏离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需要大大加快发展的步伐。

我国服务业发展也明显偏离钱纳里等基于100个多国家实证研究揭示的标准结构。2003年我国人均GDP为1100美元,相应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分别为41.5%和29.3%,显著低于标准结构为1000美元时的产值比重(50%)和就业比重(40.7%)。

(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相对滞后

与国际一般趋势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仍存在明显的不足,这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一是我国生产性服务在国民经济和整个服务业中的份额仍相对较低。据分析,目前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大约在70%左右,比我国要高十几个百分点;二是我国生产性服务的结构不够优化。从2000年看,商业饮食占35.0%,运输邮电业占27.3%,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为19.3%,而金融保险业仅占12.6%,包含专业服务、综合科技服务等未分类的“其他服务业”仅占5.9%;三是生产性服务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如美国1998—2003年生产性服务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都保持在25%以上,最高接近27%,英国则从1992年的19%左右升至2002年的约26%。

另外,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慢与份额大小,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国生产性服务的发达程度。从2004年数据看,我国服务贸易居世界第9位,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3.1%;而货物贸易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2%。2002年世界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之比为1∶4,而我国仅为1∶8.7。

二、“十一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一)“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及对服务业发展的新要求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3个和4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2%。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等。

在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

(二)“十一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及结构演变趋势

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预测

“十一五”期间预计GDP年均增长7.5%,服务业增长要快于GDP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提高3个百分点,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43.3%;服务业就业比重将提高4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35.3%。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属性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18.226.17.5 预期性

经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13985

19270

6.6 预期性

增长 服务业增加值(元) 73394.6 113013 9.0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0.343.3[3] 预期性

经济 服务业就业比重(%)31.335.3[4] 预期性

结构 服务业就业人数 23815

28355

4540预期性

注: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为2005年价格;带[]的为5年累计数。

资料来源:“十一五”规划纲要;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人数为根据相关数据推算。

2、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及结构预测

在生产者服务的部门构成方面,从2000年的情况看,在整个服务业提供的生产者服务中,商业饮食业所占比重最高,达35%;其次是运输邮电业,占27.3%;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为19.3%;金融保险业仅占12.6%,包含专业服务、综合科技服务等的未分类的“其他服务业”只占5.9%。根据程大中估计,2000年我国生产性服务名义值31310.6亿元,占国民总产出和服务业总产出的比重分别为12.2%和53.9%。假定生产性服务增速继续保持高于GDP和服务业总产出的增长势头,估计2005年生产性服务占国民总产出和服务业总产出的比重将进一步分别升至约13%和55%,其名义值达70724亿元,实际值接近40367亿元。到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假定其增速比整体服务业高2个百分点,即为11%, 其实际增加值将达68018亿元,占当年GDP的26%和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60%,比重分别提高13个和5个百分点。

根据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十一五”时期生产性服务部门结构将会发生较大变化:金融、保险、物流和信息服务业将高速发展,比重将有显著提升,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部门;专业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业规模将迅速扩大,地位明显上升;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将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比重基本稳定。

3、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预测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十一五”时期内地服务贸易也将进入快速增长期,服务进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将趋于提高。这将为包括香港在内的各国、各地区服务供应商提供大量的贸易机会;另外,由于服务业吸收外资已成为内地引资的热点,以商业存在方式提供的服务贸易将呈现更加迅猛的增长势头。“十五”时期我国服务出口、进口年均增长分别为19.8%和18.9%;“十一五”时期,估计服务出口、进口年均增速起码将加快2—3个百分点,2010年分别达2070亿美元和2250亿美元,估计在世界排名可能将由现在的第8位和第9位升至第6位。

4、内地与香港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商机

内地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迅速扩大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特别是内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些重点领域,如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专业服务、市场营销和工业设计等,香港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加强两地在这些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CEPA的实施和机制的不断完善,将为加强这方面合作提供更好的平台。不仅如此,随着服务业全球化的推进,两地在共同参与国际生产性服务业中高端合作和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方面也面临巨大商机。

中国内地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变化(亿美元,%)

世界服务出口 中国服务出口 中国服务进口

年份 金额

比上年增长 金额

比上年增长 在世界排名 金额

比上年增长 在世界排名

1995 11892 14.7184.3 12.716 246.4 56.1 12

1996 12679 7.2 205.6 11.616 223.7 -9.2 14

1997 13182 4.0 245.0 19.116 277.2 23.9 12

1998 13463 2.1 238.8 -2.615 264.7 -4.5 13

1999 13970 3.8 261.7 9.6 15 309.7 17.0 10

2000 14851 6.3 301.5 15.213 358.6 25.8 10

2001 14887 0.2 329.0 9.1 13 390.3 8.9 10

2002 15881 6.7 393.8 19.711 460.8 18.1 8

2003 18047 13.6463.8 17.89

548.5 19

8

2004 21275 17.9620.6 33.89

716.0 30.5 8

2005 24150 13.5

资料来源:世贸贸易组织

三、“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趋势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同样也适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内容是:

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领域,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公共服务以外的领域,要按照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加快产业化改组。营利性事业单位要改制为企业,并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采取积极的财税、土地、价格等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发展。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按照上述精神,我认为,重点应考虑以下几方面政策选择:

第一,调整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办法和差别性政策,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创新放在更重要位置。随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融合和一体化,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边界日益模糊。我国传统的产业分类方法和“重制造、轻服务”的产业政策设计面临重大调整。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放在与制造业同等重要乃至相对优先的位置,特别是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改造我国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建立市场营销网络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既提升制造业企业自身生产性服务水平,又加快打造一大批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供应商。

第二,将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中心城市建设成面向全球的生产性服务中心。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沿海中心城市面临着商务成本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土地等资源制约加重等不利条件,应发挥这些中心城市服务聚集功能,加快其向服务业转型。沿海中心城市转型不是简单放弃加工制造业,而是在保留其有优势的部分中高端制造环节的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成若干面向全球的生产性服务中心,培育一大批以生产性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专业供应商。

第三,以扩大开放为动力,促进生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和创新。一是加大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和服务业外包的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创新服务业聚集区功能和制度设计,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软件开发,在承接服务业外包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二是大力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全面提升与外商投资的合资合作水平,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引进、管理创新;三是积极有序引入战略投资者,对目前仍带有垄断性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改革重组,促进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四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适当扩大服务进口,既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投入,又引入市场竞争,促进国内生产性服务业质量的改善;五是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包括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发展跨国经营,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开展海外购并,加强战略联盟,提升与国外高端生产性服务供应商的合作水平。

第四,加强CEPA项下内地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要完善有关配套政策,消除各种障碍,积极推动CEPA项下香港生产性服务供应商的进入;搭建平台,完善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为沿海中心城市提升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水平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五,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使之成为促进创新、提高效率的重要平台。一是要大力发展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包括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配送、采购、供应链管理等,提高物流效率,加快生产和服务的网络化和国际化;二要着力推动市场营销服务的升级,包括市场拓展、分销代理、产品设计、品牌营销、售后服务、创意策划和会展等生产性服务,提高发现市场、创造需求、引导创新的能力,增强市场控制力、利润增值力和差异性竞争能力;三是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等现代化交易方式,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服务,促进商务服务业本身的创新和升级。

第六,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全面升级。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一是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支持企业创新;二是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信息基础服务,扩展增值服务,开发新兴业务,促进普遍服务,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增加公共信息服务;三是积极规范发展会计、财务、审计、律师和咨询等专业服务,提高其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服务水平。

标签:;  ;  ;  ;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商机_产业增加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