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青钦 湖北省鹤峰县下坪乡民族中心学校 445805
【摘要】问题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构建适当的问题是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用问题引导学习”应当成为教学的一条基本准则.在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设计并合理运用问题串,是支持教师教授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工具,有利于将知识点由简单引向复杂,将学生的错误回答或理解引向正确,将学生的思维由识记、理解、应用等较低层次引向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层次.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下面就此谈谈做法,以期与同仁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设计;类型;提问方法;有效性与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80-02
课堂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温故知新、查漏补缺,同时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必须对课堂问题设计给予充分的重视,不断探索并总结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数学教学问题的类型
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并通过多种形式来呈现问题。
1.1 识记性问题
课堂教学中常设置识记性问题,此类问题中学生需凭对知识点的记忆来回答问题。例如,“什么是频率?”“什么是反比例函数?”这类问题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对学习信息的记忆,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再现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通过回忆、复述可以回答此类问题。
1.2 理解性问题
理解性问题既要求学生能够识别、辨认事实或依据,又要求学生能够说明、解释问题的特征及原因。在此类问题中,学生需要使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信息加工,通过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了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后,让学生思考“频数和频率的关系是什么?”“在何种情况下使用频数这个概念较好,在何种情况下使用频率这个概念较好?”在对概念的比较与鉴别中,使学生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1.3 探究性问题
探究性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尤为常见,在此类问题中学生需要分析已知信息、辨别所需概念、抽象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最终得出解决方案。例如,“利用相似的知识设计测量旗杆的高度”、“探究弹簧长度与重物质量的关系”等等。探究性问题特别适用于学生的操作实验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很大作用。
2.数学教学提问的方法
在把握提问的目的、原则的条件下,作为数学教师更要注意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和采用恰当的方式,使“问”服务于“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1 复习性提问
即在上课时提问与本课相关的旧知识,以此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力,确定学生是否记住和理解了所学内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时,先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进行复习性提问。这样既可了解学生掌握旧知识的情况,又可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
2.2 引发性提问
引发性提问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提问形式”,常在新课题引入、新知识拓宽等课程中进行。引发性提问通常是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学习重点、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集中,求知欲望更强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时,首先展开两个折叠的全等三角形纸片,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是什么? 若要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三对边和三对角对应相等吗?能否少点条件使判断更简单?”这时学生将会怀着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去探索新的方法。
2.3 应用性提问
即抓住新概念、新知识的某些特征,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某些问题的提问,以此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使之对正在形成的有关新知识理解得更加详尽和透彻。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相交情况时提问:方程ax2+bx+c=0 的根的情况与判别式有联系吗? 我们也可利用判别式来判断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无交点吗?这样提问能促进学生将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从已知对象迁移到未知对象,既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又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2.4 理解性提问
即对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进行设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所学知识,比较知识和事件的异同,弄清知识的含义,从而把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是什么?怎样理解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分式方程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有何异同点?”这样的提问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辨别能力。
3.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
3.1 针对教学的重点设计问题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等,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学会它、掌握它,并能理解它和灵活地运用它。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要求,抓住问题的本质,针对教材的重点提出问题。
3.2 课堂提问要引发认知冲突
课堂提问要引发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困境,诱使他们对信息进行收集和探索。提问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问;如果问题太难,超出了学生心理认识的发展水平,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旧知识结合的地方设计问题、在教学难点处设计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驱使学生有目的的积极探索。同时要注意,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也不同,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心理距离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提问时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不同学生都学有所得。
3.3 课堂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
问题的难易有深有浅,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的放矢,在一定范围内设计一些高层次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在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见识”和“观点”,并且思维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后,教师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每个分支都在逐渐接近x 轴和y 轴,那么它何时会与x 轴或y 轴相交呢?”学生在学习正比例函数时非常熟悉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而新的函数何时与坐标轴相交会成为他们关心的问题,但经过思考会发现,图像和坐标轴没有交点。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提问的类型很多,而对问题提出的时机和方法的把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只有对问题精心设计,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奠宙等.中学数学问题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肖成全等编著.有效教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林荣.关于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 2013(6):11-14.
论文作者:章青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角形论文; 函数论文; 性问题论文; 目的论文; 方程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