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给予”和“想要”三个问题,让婴儿学会分享_幼儿园论文

打开“给予”和“想要”三个问题,让婴儿学会分享_幼儿园论文

开好“给”与“要”的大门——宝宝学会分享的三大困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开好论文,困扰论文,大门论文,宝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的宝宝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一群大人围着自己一个人转,自然也没有人跟他争抢东西。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种性格截然相反的宝宝:一种宝宝略显霸道,总是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什么都“要”;一种宝宝又过于大方,总是觉得自己的东西得来容易,什么都“给”。更有甚者,“给”了还想“要”回来,并且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此看来,要让宝宝学会合理分享还真是因人而异。以下,我们就为您回放几个经典案例,看看过来人是怎样解决困扰,开好“给”与“要”的大门的。

“我要、我要、我就要”

经典案例:什么都要的蒙蒙

蒙蒙上幼儿园第一天就在园里出了名,上至园长、下到保育员,老师们没有不知道他的。怎么会出名如此之迅速呢?蒙蒙从小深得良好基因遗传,个子比同龄孩子都要高些、身体也更壮实些,力气也特别大。不管他手里拿着几样玩具,只要看到其他小朋友手里有别的玩具,哪怕一模一样,他也一定要抢过来,最终的结果就是动用武力、大打出手。蒙蒙妈每天被宝贝儿子搞得一个头两个大,特别害怕别人告状,每天接蒙蒙回家,都会有老师或某个家长来找她谈话。时间久了,只要有人在幼儿园主动找她谈话,蒙蒙妈第一反应就是:蒙蒙这次又打了哪个小朋友,抢人家什么东西。

其实,蒙蒙妈在家也时常创造机会教育孩子,可仍然不见起色。偶尔家里来了小朋友,他还是会把人家打哭。软得不行就来硬的吧,蒙蒙妈使出儿子惯用的伎俩,采取“武力镇压”,试图从儿子手里把玩具抢出来,结果毫不见效,蒙蒙死死地攥住玩具就是不撒手,大有一副“宁可划破双手”也要斗争到底的架势。

案例分析:霸道成自然

其实,蒙蒙很清楚自己轻易就抢来别人玩具的“优势”所在,才会越发有恃无恐,倚仗着自己力气大,伸手就抢。这样的孩子,很少有受欺负的经验,也很少有受伤的经验,因此很难有机会知道对方的感受,自然没办法调整自己的行为。爸妈应该耐心地向宝宝说明:“第一、抢别人的东西永远是不对的;第二、等宝宝长大了,就会遇到力气比自己大的人,早晚有一天就抢不到了,有可能自己的东西还会被抢走。”

蒙蒙属于典型的小霸王,被宠惯了的宝宝自然吃定妈妈只是吓吓自己,就算真的把玩具抢走了,也会还给自己的。所以,“以暴制暴”显然不是什么好办法,不用也罢。

成功经验:坚持原则,反复强化

对宝宝分享意识的培养的确需要一点时间,重点在于坚持原则、反复强化。宝宝有分享表现时要赞扬,抢了别人的玩具要主动带孩子道歉,不合理的要求需严格限制。

在宝宝还没有是非观念的时候,你每天都告诉他“这样做是对的”,时间久了,宝宝自然就认同了。不妨多鼓励宝宝跟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和大家感受一起玩的乐趣,然后把别的孩子的玩具让他玩,并对这位小朋友加以表扬,使他感觉到别的小朋友很大方,大家都很喜欢大方的小朋友。最重要的是,也要表扬自家宝宝,说他也是特别大方的小朋友。每个孩子都想得到赞扬,宝宝慢慢就会接受别人的表扬,将玩具给其他的小朋友玩了,抢夺的习惯自然也就改掉了。

“你喜欢就送给你!”

经典案例:什么都给的沙沙

沙沙从小就“万绿丛中一点红”,不仅大人们都喜欢,小朋友缘也相当不错。只是最近妈妈发现:自从沙沙进了幼儿园,家里的玩具越来越少,每天沙沙带到幼儿园里的玩具,都有去无回。开始妈妈只是以为,沙沙忘在了幼儿园,哪天一起带回来就好。询问过幼儿园老师才知道:原来沙沙每天带去的玩具现在已经变成了“别人的玩具”。沙沙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喜欢就送给你!”然后就真的大方地把玩具送给人家。

沙沙妈很正式地问过宝贝女儿送礼物的原因,沙沙的理由也很有道理:“是妈妈说的,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要谦让,吃点亏没关系。而且,我们家不是有好多玩具的吗?”这样的理由着实让妈妈哭笑两难,总不能专制地没收沙沙的玩具吧。

案例分析:物权意识差

沙沙从小就被捧在手心里,玩具一大堆,也没有人会抢她的玩具,她自然也就没有保护自己玩具的意识,谁喜欢就送给谁了。

这样的宝宝,分享意识过重、缺少物权意识。身为父母首先应该纠正宝宝的错误观念,告诉宝宝:“分享很正确,但分享并不代表谁一定要吃亏,分享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玩到才对,而不是送给别人。”同时,还应该告诉宝宝:“玩具都是长辈送给自己的,别人送的东西是不能随意送出去的。而且买这些玩具需要花很多钱,宝宝如果送了别人,就不会再有新的了。”让宝宝明白自己的玩具得来不易,懂得珍惜。

成功经验:强化宝宝物权意识

像沙沙这样物权意识比较差的宝宝,爸妈平时就更要做尊重孩子物权的有心人。

给宝宝添置一件物品时,要向她说明:“这是送给你的,以后就是你的了。”同时,一定要介绍这件物品的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帮助孩子给新物品找个合适的位置摆放,让孩子真正感觉到“它很重要,它是我的”。如果宝宝稍大一点,还可以帮宝宝做一份“个人物品登记表”,强化宝宝的物权意识。

“我送你的,还给我!

经典案例:给了又想要的乐乐

乐乐和洋洋只差一岁,身为弟弟的洋洋非常喜欢和姐姐一起玩,因为姐姐总是让着自己,不管什么玩具,乐乐都从不吝啬。用她自己的话:“反正,弟弟的玩具也是我的。这样我就有了更多的玩具了。”小丫头每次讲到这里,都很是自豪。

这样,一直玩到乐乐上幼儿园。上了幼儿园的乐乐开始变得独占起来,就连很久以前送给洋洋的魔术拼图,都嚷嚷着想要回来。上个周末,战争更是升级:乐乐硬是抓住两个月前送给洋洋的小哑铃死活不放,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我送你的,还给我!”洋洋急得哇哇大哭,不肯松手。

两个家长只好出面干预,结果自然是哑铃归了洋洋、乐乐闷闷不乐。

案例分析:不懂“送”的含义

乐乐入园以前,每天和洋洋玩在一起,即便是今天送出去的玩具,明天仍然还能看见,自然不会有明显的“失去”的感觉,同时还能听到妈妈“真懂事,知道让着弟弟”之类的表扬,何乐而不为呢?一旦进入幼儿园,再也见不到自己曾经心爱的玩具了,自然就舍不得把玩具送给别人;即便是送了,也是为了几句表扬。现在乐乐后悔了,产生要回玩具的举动非常正常。这主要是因为,宝宝并不知道“送”的含义,更不知道“送给别人的礼物,就是人家的了”这样的道理,妈妈只要向宝宝讲明,宝宝自然不会再有这种“送完要回来”的举动。

成功经验:认识“送”

这里说的认识“送”,不仅要让宝宝明白“送”的含义,更要让宝宝知道“送”的最终结果。要反复向宝宝明确“自己决定送给别人的礼物,是不能要回来的”这一观念。

首次阐述这一道理时,不妨给宝宝举个例子。比如“想想看,爸爸送你一样生日礼物,然后又想要回去,你会不会不开心呢?”“把玩具送给了别人,然后又要拿回来,这就相当于抢别人的玩具,对吗?”多重复几次,宝宝自然会明白,“送”不等于“借”。这样不仅杜绝了上述情况的发生,还让宝宝学会了送前多考虑一下。

标签:;  ;  ;  

打开“给予”和“想要”三个问题,让婴儿学会分享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