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检修造成无故浪费,信息化水平低。为保障配网安全可靠运行,采用了状态检修的方式、方法,通过应用状态检修,提高了配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关键词:状态检修;配网;管理
前言
配网管理负责市区配网建设及运行维护检修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市区配网高、低压工程建设和台区抢修、维修、配网带电作业管理、小区配套工程建设管理、配网建设、大修、技改工程管理、配网安全、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
一、传统检修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检修造成无故浪费
“计划检修”是过去我们设备检修的传统手段,制定检修计划,按计划更换设备,但是,对于一些运行状态好的设备却被更换了,对于部分实际运行状态不好的设备却未列入近期更换计划之中,这就导致了设备的无故浪费和设备缺陷、乃至设备故障的发生,逐步形成“不坏不修”的局面。
(二)传统检修信息化水平低
传统检修模式中,不存在远程监测手段,大部分工作均要到现场才能进行,如对变压器测温等工作,需安排停电,赶赴现场后进行测温工作,这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工、车辆等费用,为避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有效提高检修工作效率,配网状态检修应运而生。
二、状态检修为依托的配网检修管理措施
(一)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确保配网状态检修工作有序开展,我们从健全制度、优化流程入手,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完善配网状态检修手段。
充分运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对配电设备进全面分析,提出设备全寿命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从而把控配网设备整个运行年限的成本管理、维护管理、效益管理,避免早修、多修,提高供电可靠性。
(二)夯实基础,强化应用
为强力助推配网状态检修工作开展,开展设备信息收集、评价工作,并积极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提高状态检修工作效率。
1.核实配网基础数据信息
设备信息是状态检修的基础,为做好筑基工作,对全部线路的杆塔、开闭所、环网柜等设备进行全面普查,更新生产管理系统配网的基础数据,奠定了配网运行检修基础,为设备状态评价工作提供了数据保障。
2.根据设备信息开展状态评价
为了对每条线路及设备做出科学、合理的评分,形成准确、分级、真实的评价报告,对评价线路按照最小耐张段或可由开断设备断开的一段线路进行划分,实现划分单元最小化,准确反映线路状态。并根据评价报告结果,制定状态检修三年滚动计划和状态检修年度计划,进一步确定了检修策略。
(三)规范巡视路径,实现设备巡视标准化
配网线路分支多、环境复杂,工作人员在巡视中经常出现巡视路径重复,巡视时间较长的问题,尤其是对新上岗或转岗人员,因对设备位置不清楚,对道路不熟悉,巡视一条线不但用时长且易发生漏巡现象。运行人员通过研究把市区地理图和配网线路图相结合,制作了线路巡视标准路线图,尤其是把一些可以直接穿越到下一巡视点的小巷子,做到路线最优,用时最少,确保巡视到位。
(四)增加收集手段,丰富信息内容。
为解决新投设备信息收集不全面、数据不规范、格式不统一的现象,根据投运前线路和设备信息,编制了两大类十余张收集模板,其中线路类按隐蔽工程、杆塔、隔离开关、跌落式熔断器、导线、避雷器、绝缘子、交叉跨越、横担、拉线等进行划分;设备类按配电变压器参数、柱上开关参数、环网柜、分支箱参数、箱变参数、电力电缆线路参数等进行划分。通过模板的应用,不但扩大了信息量,而且还方便了信息的收集和统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更新值班记录模式,实现分级菜单管理功能。
由于抢修工作性质特殊、现场点多、面广,故障类型繁杂,多达160多类。为能清晰、准确记录故障类型,掌握设备故障资料,避免统计人员按经验收集造成归类错误、描述不清、分析不准的情况,班组员工经过讨论研究,创建了方便实用的值班记录模式,依据故障情况,不断增加和完善抢修记录项,实现了分级菜单功能,利用多级下拉菜单方式,逐级分类、归并故障,故障分类由填空变为选择,提高了录入效率,确保了统计数据准确性。
(六)开发生产信息一体化系统,实现了生产管理信息模式化。
针对生产班组工作日志、缺陷消除记录、图纸管理等信息孤立的情况,在充分应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针对分局管理需求,研发了生产信息一体化应用系统,实现信息透明,传递快捷的管理效果。整合了分局配电生产中的相关信息。原设备命名图以纸质文件传递并保存,各班组在查阅时十分不便。现将命名图扫描存入系统,并设立查询标记后形成电子版命名图,可按工程名程、线路名称、命名时间、主要设备号等不同字段进行查找,并将命名图电子版图库在施工单位、运行单位共享,做到信息价值最大化。另原分局运行班负责的缺陷记录、检修班负责的检修记录,在内容中有雷同项,如缺陷记录中设备缺陷描述即为检修记录中的检修前状态,缺陷记录中的消缺情况即为检修记录中的检修内容,填写重复且描述不一,在系统中将两个记录合二为一,由运行班组填写前半部分、检修班组填写后半部分,实现运行班组与检修班组的互补,减少记录填写工作量。并规范业务办理流程。因新装、增容负荷审批涉及用电、配电两个专业和用电业扩、检查、配电运行等多班组,以往采用纸质流程单依次批准,常有审批流程单在分局不同部门滞留的现象,业务进程不能掌控,流转效率低。一体化系统的应用,使相关专业班组能同时查看审批信息和流转进度,方便设备管理班组及时掌控设备所带负荷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实施设备监控。负荷审批效率提高了2.5倍。
(七)研发电力线路故障监测系统,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为解决配网10kV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采用逐路试拉闸停电的方法来判断故障线路,再凭借经验进行大面积的人工排查问题,研发了电力线路故障监测系统。利用系统可以迅速准确的判断出线路接地、短路跳闸故障区域,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故障信息发送到指定手机上,为抢修人员快速准确处理故障提供了可靠依据。相比以前采取费时费力的方法,降低了不安全因素,缩小了故障停电范围及时间,确保了人身及设备的安全,达到增产、增效、安全的目的。
(八)开发配变油温在线监测技术,拓展生产管理系统功能。
变压器上层油的温度是反映配电变压器运行状况的关键数值,以前监测变压器油温只能靠人工现场检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运营成本,且现场监测存在需设备停电和测量数据少、科学性差的不足之处。为实现在线检测,通过油温变送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用GPRS装置将信号上传至数据库,实现了实时监测。另外实现了与生产管理系统接口,并在系统中增加了油温展示模块,不仅能维护变压器基本信息和监测温度变化,而且方便了数据的查看。
结束语
通过状态检修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提高配网安全运行水平,实时掌握配网设备的运行工况,提升配网人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幅降低检修工作量,克服了结构性缺员的弊端,减少了人力、物力、车辆等费用支出,推进了企业的科学发展。
通过应用成熟的状态检测手段,积极探索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技术,采用科学评价方式,积极推进带电作业、环网导电等检修工作,减少检修停电范围,有效提高了配网供电能力,增加了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保证了供电质量,公司配网供电能力及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状态检修工作的实施,一是有力推进了配网管理水平的提升。设备技术资料、设备台帐、图纸资料得到充分完善,生产管理系统数据与现场实际对应率大幅提高。配网现场标准化管理进程快速推进,现场安全得到能控、可控、在控。二是调动基层一线员工想事、琢磨事的主动性。通过对配网状态检修三大标准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和主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是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彻底改变了配网运行、检修管理模式,从以往的定期检修、不坏不修的落后管理模式,转变为通过状态监测手段收集状态信息,完成对配电设备的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开展状态检修模式,提高供电可靠率。
推行状态检修,检修流程得到重新梳理,各项管理工作更为规范,计划的针对性更强,设备运行质量得到提升,检修工作量和停电次数得以减少,潜在的运行操作和车辆事故大幅度减低,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深化状态检修工作,提高配网检修水平,应用进口刀闸等高质量设备,为打造坚强配网勾画美好蓝图。
论文作者:王晓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设备论文; 状态论文; 工作论文; 故障论文; 班组论文; 信息论文; 线路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