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性和情——不应忽视而被忽视的事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应论文,事情论文,年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一个世纪就要结束的今天,我们有意无意地翻看着这样那样的报章,显得既清闲又沉重。我们为人类又走过一个一百年而感到心情轻松。就在轻松的一刹那,沉重却突然袭来,仿佛恐怖电影里蒙面人在背后挥过来的木棒,这种沉重是那么猝不及防。
这沉重有很多,而最近不断刺激我们的,是关于花一样的我们年轻的刚刚在人生旅程中绽放的青少年。用我们缺少浪漫的大人的话说,是关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的,是关于本不该属于他们的感情与性的故事。
这份沉重,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原本自以为进行的很好的青春期教育,尤其是性教育,实际上还很令我们这些大人们汗颜。
我们无法指责孩子或者社会,尽管孩子们在这段多变的时期里会出现他们并不认为是错误的问题,尽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应当归咎于社会。我们能够做的唯有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并且认真地从头做起,补上这一课,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更多的孩子。
事实篇: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事实一
高三男生赵某,是在和自己的女友(也是同年级校友),做过“那件事”之后才后悔的。距高考还有一个月,女友对赵说:“现在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在高中毕业前,我要彻底地成为你的人。”于是在一个没有课的下午,他被女友带到一个地方,在那里他们之间发生了性关系。
事情发生后,他心神不宁。他回想起女友当时带的避孕工具,以及她平日和男生打打闹闹混在一起的情形,心理很不是滋味。于是,他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母亲。他怀疑女友也曾与别人发生过性关系,但他觉得自己又难以摆脱女友性的诱惑。
赵后悔了。他觉得女友并不一定像他想象的那么纯洁,为这样一个女孩儿付出一生是否值得?但女友每一次约他,他都控制不住自己。他老是觉得那几位曾经和女友很近乎的男生正怪怪地看着自己,嘲笑自己,而自己总是处在强烈的自责当中。女友似乎感觉到这些,一天,她对赵这样说:“你别有负担,只要有一天你腻了,不想再理我,我会一句话不说就离开你。”
事实二
这是另外一个例子。面目清秀,今年只有17岁的高二学生孙某,今年5月由于怀孕被学校发现而开除。 孙在向学校检讨时包庇了同班的男友,独自承担起全部责任。谈起自己这段经历,孙显得一点不痛苦:“这些都是我主动的”。是她把那个来往密切的男孩叫到自己家中,在看完黄色录像后,他们俩在冲动中做完了一切。孙和那个男生都是第一次。
孙说:“如果在国外,一个女人到结婚时还是个处女,她就会被男人瞧不起,这样的女人被认为‘没有女人味儿’,因为这说明没有男人对你感兴趣。我之所以想和他这样,是因为我想成就自己做一个女人的愿望,但选择自己的第一次也很重要,我找了一个喜欢自己还很规矩的男孩。”离校之后孙就和那个男生断了。
孙的家庭很富有,母亲为官,父亲从商,光房子就有两套。谈及前途,孙毫不担忧,“关键看我想怎么样了,我可以到国外留学,也可以自己做点什么。”
事实三
当李某的母亲一脸无奈地谈起自己儿子“不学好”时,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个母亲深深的忧虑和不知所措。“我是那天提前下班回家时无意撞见的,当时他和那个女孩正在床上。”李某的母亲被这一幕惊呆了,毕竟儿子才上高中。“我怎么也不能相信他会这样,你不知道我的心里多堵得慌,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想和儿子说话,我觉得恶心。”
这位母亲接着说,“后来儿子告诉我是那个女孩主动来找他的,因为那个女孩很喜欢他,可又怕得不到他才这样做的。可要是出事可怎么办,我都怕死了。”
这位母亲说儿子是那种典型的小帅哥,文艺体育都不错,学校里追他的女孩子很多,有时候半夜还有女孩子打电话找他。“一开始我没有怎么管,心想这全是小孩子们瞎闹呗。谁想会这样?那个和他发生关系的女孩长得很一般,和我的孩子不在一个学校,但听说老去找他。”发现这件事后,母亲狠狠地教训儿子一顿,谈了几次话。她平时尽量不给儿子创造长时间单独在家的机会,但是,不久后的一天,她在收拾儿子房间时,在他的床单下发现几个藏起来的避孕套,李某的母亲现在也不知如何办才好……
事实四
前不久,一个女孩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武汉某医院儿科。妈妈向医生陈述说,孩子腹部持续疼痛已经有一段时间。到医院的时候,这位女孩四肢冰冷,因此妈妈带她来看腹痛。然而医生的诊断结果却令人吃惊:引起女孩腹痛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宫外孕!更令人吃惊的时,患宫外孕的这位小女孩,年龄仅仅13岁,是一个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的中学生!
在诊断的过程中,医生起初怀疑少女是黄体破裂,但进一步检查发现她血液中激素水平异常。医生小心询问她是否有性交史,女孩矢口否认,她的母亲也认为医生的问话有辱女儿的清白,当场大吵大闹。医生忠告:只有说出真相才能救人。小女孩这才承认不久前与男性有过性接触。医生立刻将其转往产科,确诊其为宫外孕,并为她做了手术。
事实五
报道前面这则新闻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产科,还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个满脸雅气的小女孩从产房做完人流出来。医生叮嘱她,不要乱跑乱动,注意多多休息。小女孩却满不在乎地说:“没事儿,我还要去上课呢!”一边说着,一边蹦蹦跳跳地走了。护士小姐告诉记者,这个女孩自称有18岁,其实看起来顶多十四五岁,竟然还向旁边的人讲解人工流产需要注意的事项呢!记者看到,这个小女孩拿的是初中二年级的课本。
武汉市第二医院的医生还向记者介绍了不久前发生在医院急诊室的一件事。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因为腹痛,来到医院检查,结果在急诊室里当场早产。原来这个正在上高中的女孩早就发现自己怀孕。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她就用腰带狠狠地把腹部束紧,加之女孩本身有点胖,父母、老师、同学一直没有发现她身体的异常。
事实……
数据一
13岁的女中学生怀孕令人震惊,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我们这个国家,“少女怀孕现象现在正呈逐年上升之势”。《中国青年报》指出,三年前的1996年,武汉市第二医院产科整个一年收治的早孕少女不过四五个,而去年到现在就已经接近20例。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以及武汉市其他一些医院接诊情况也大体相同。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到个体诊所偷偷处理的。
数据二
著名社会学学者李银河在90年代初所做的一项北京市随机抽样调查表明,在年轻人当中,有过婚前性关系的占样本的15.5%,这其中包括不乏年纪轻轻的初中生和高中生。
数据三
上海儿童医院提供的数据表明:大约十年前,儿童性早熟被提上治疗日程,此后呈逐年递增趋势:1993年,门诊量为1220人次;1996年就达到7294人次,1997年则为12495人次。从1999年开始, 有时候门诊量每天就有上百人次。
数据四
性早熟是一个国际性的现象。据中国性学会有关专家介绍,19世纪初,男孩要到17岁以后才变声,现在已经提前到13.5岁。越来越多的女孩在上中学前开始戴胸罩,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是12.5岁——开始具有生育能力的年龄比本世纪初提早了大约2年。
数据……
可以说,这些真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已经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密切关注。
武汉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家罗萍教授认为,对少女来说,除了身体的成熟以外,性心理成熟更为重要。其实,那些正处在成长期的少年儿童,并不了解自己,却在不良文化的诱导下,在强烈的性好奇和性模仿心理驱使下,稀里糊涂地作出一些傻事。因此,社会有责任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性。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少女的早孕,对身体的伤害还在其次,对心理的伤害尤甚。一旦有过这样的性罪错,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生活,最终影响她们成长的人生,甚至造成终生的心理阴影。
此外,医学专家警告,由于饮食等因素导致的儿童性早熟,也是导致少女早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孩子的性发育虽然已经开始成熟,但他的实际年龄、心理成熟度却与此不相符合,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造成孩子的错误行为。
性知识的贫乏,性观念的开放,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青少年性罪错比例的增加,这与他们拥有成人的身体和孩子的大脑密切相关。前些时候,媒体报道上海某大学学生丁伟明与13岁的“小恋人”小倩在校外租房同居,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个案。毫无疑问,丁伟明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以“奸淫幼女罪”被判刑7年。但是小倩又是怎么说的呢? 她说:“就像电视里那样,我想恩恩爱爱地和他过一辈子。但是,我既不漂亮又不性感,于是,我就和他同居,生一个孩子。”一位教育专家指出,现在的社会,无论从传媒还是周围的环境来说,对于性的态度都较以前开放多了,未成年人接触到性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但是,与之相对的性教育却相对落后,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性的话题要么是讳莫如深,视如洪水猛兽;要么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样,未成年人可以获得的少之又少的性知识,又被有意无意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加上一些不良性文化的诱导,于是,越是不了解的东西,越是想去尝试一下的心理在早孕少女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一位社会学家呼吁,对孩子性教育已刻不容缓。青春期的性育不是“纯洁教育”或“道德教育”,也不是“补救教育”,而应真正科学地让孩子们了解自己,让他们顺利健康地成长。
反思篇:学校、家长、社会,你们在做些什么
应当说,这样的反思已经是亡羊补牢。虽然我们可以自慰地说,亡羊补牢,尤未晚也,但事实上,已经晚了。
也曾有过那时花开的我们还记得,在已故总理周恩来的大力倡导下,中学生理卫生的课本中终于加入了一章:生殖系统。然而,直到现在,有关青春期教育中性方面的内容,仍被安排在初中生物课的最后一个章节,其主要内容不过是生理卫生知识。在有关性心理方面的知识上,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涉及到。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校在讲授这个章节的内容时经常是一带而过,有的甚至是让学生自己课后阅读,老师并不讲解。周恩来总理若真的在天有灵,不知当作什么样的感想?
除了这一章可讲可不讲的生理卫生教科书,我们的学校对青春期从此以后绝口不提。虽然有那么多的初中和高中,虽然它们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处在青春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正经历这一生中最大的变化。
而我们的家长呢?提起青春期这三个字来,自己就已经显得难为情了。如果要是说到性,更是三缄其口。尤其是女儿已经出落成大姑娘、儿子已经是个半大男人了,就更没有办法跟他们说起这些。
性,在中国,历来是一个只能做不能说的事情。几千年的传统,被我们的父母们牢牢记取,哪怕有丝毫突破,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一位母亲曾经说:“我倒是想教教我的孩子有关青春期的事情,可我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就相当贫乏,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我小的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也没有人教我啊。我只能凭经验告诉孩子一点粗浅的东西,人家还不愿意听。”
这位母亲的尴尬,也同样是很多父母亲所面临的共同的尴尬。
学校不重视青春期的教育,父母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我们放眼社会寻求帮助的时候,结果却十分令人失望。我们的社会,正扮演者催熟青苹果的角色。尽管党和政府不断强调精神文明的建设,但我们的社会仍然无法摆脱物欲,甚至可以这样说,欲望还在急剧地膨胀。
感官的刺激已经无孔不在。电视里,男女主人公忘情长吻已经是小菜一碟,赤身裸体翻滚于床上的鱼水之欢,几乎到处可见;地铁里,类似“做女人挺好”的招贴不时撞入眼帘;互联网上,色情网站不惜工本,不择手段地提高访问量;走在街头,会有素不相识的人突然发问:要毛片吗?书籍报刊上,包小蜜、傍大款之类的词汇层出不穷,有关感情的描写让人想入非非……
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一方面带给我们丰富的物质生活,一方面也把一些无法想象的东西带给了含苞欲放的少男少女:带有激素催人早熟的炸鸡、高热的巧克力,还有那些随手可以买到的避孕工具。
乌烟瘴气的洗脚屋、发廊,也开到了学校的门口。在重庆,一位十几岁的中学生经不住卖淫女的诱惑,倾其囊中所有,有了与众不同的第一次……
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金钱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切的准绳;传统道德被视为食古不化;享乐、利己取代了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
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盘整、婵变。而我们的年轻的“花儿们”,又是什么样子呢?
他们身体高大健壮;他们踢足球用电脑上网;他们满脑子的现代术语;他们满嘴的大道理;他们满身的时尚……然而这一切都是表象。
一位专家这样描述现在的少男少女:生理上很成熟,心理上很幼稚。
生理上成熟到什么程度?有资料表明,大中城市少女月经来潮大多在小学六年级甚至更早,少男首次遗精则多发生在初一下学期至初二上学期。
心理上幼稚到什么程度?不妨用歌手那英唱过的一句歌词来形容:只要你拍拍我的肩,一切就都听从你的安排。
这样匮乏的青春期教育,这样“成熟与幼稚”并存的少男少女,在感情和性上出现一些偏颇,不足为奇,却足以引起重视。
近几年,许多大城市的学校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纷纷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他们不仅讲授课本知识,还请专家不定期作青春期性心理、性生理方面的介绍,应该说这已经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迈进了一步。实际上,这与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真正需求还相差甚远。最近,记者采访了几所学校,随便问问学生:“听说过青春期教育吗?”回答你的是一双双茫然的大眼睛。每逢此时,我的心都会痛。实际上,我们都清楚,青春期教育仅仅靠教材上的那一点点内容不行,仅仅靠学校里的一位教师不行,靠某一个民间社会团体的提倡推广不行……青春期教育需要严谨、科学、实用、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一整套教材;需要有配合教材的详尽、有趣味的音像制品;需要有精通此方面教学的一大批专职教师;需要每位家长满怀爱心地对待孩子;需要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孩子篇:青春期写真
人的一生,生长发育并不均衡,时快时慢,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女孩子从11岁~12岁、男孩子从13岁~14岁开始,在这往后的四五年里,身体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生理变化
首先是身体形态的剧变。初中生的身高每年平均增长6厘米~8厘米,增长快的可达10厘米~12厘米。他们的体重每年平均增加5公斤~6公斤,个别可增加8公斤~10公斤。体重的增加反映孩子内脏、 骨骼和肌肉的迅速发育。这时,孩子个子窜得很快,但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能立即适应身体的迅速生长,所以孩子的动作常常显得不够协调,您会感到他们总有点笨手笨脚的。生长顺序一般来说,手和脚最先达到成人的大小,四肢生长比躯干生长快,躯干最后完成,所以不少家长总结出“先长腿,后长身”的规律。
有一点要提醒您:孩子长个,有早长晚长,这和性成熟早晚有关。性早熟的多为短粗身材,性晚熟的多为细长身材。高大威猛,固然可喜,但太高也有不便;长得矮些,也不必自卑,矮有矮的优势,精明强干,平易近人。
变化之二是体内机能增强。初中生骨骼和肌肉迅速生长,促进了孩子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的相应变化。他们的握力、血压、肺活量等多项生理指标也逐渐接近成年人。他们在运动、劳动和生活中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度,反映出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特别是初中生大脑神经和系统的变化非常明显,他们的脑容积和脑重量接近成年人,神经系统的发育趋于完善,大脑机能更加成熟。这个年龄的孩子,耳聪目明,才智焕发,他们脑贮存量的多少已不成问题,关键是给予他们什么样的知识、怎样使知识成系统和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
面对这两个变化,您对孩子的生活管理应当注意什么呢?第一,注意营养配餐。饭菜用不着特殊,但是要足,营养要全面,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肯定比成年人多。早饭,不但不能省略,而且还要精致些,最好有奶有蛋;每天应有一定量的饮水;注意吃蔬菜、粗粮;不乱吃补药。记住:金补银补,不如食补,扎扎实实吃好三顿饭比什么都强。第二,注意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应睡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 高中学生8小时,要让孩子睡足、睡实、有质量,早睡早起有规律, 双体日也不允许早晨赖被窝。第三,建议您和孩子一块体育锻炼。时间可以安排在傍晚,运动量不用太大,时间花费不用很多,内容也不用很复杂,贵在坚持,贵在提供了亲子感情沟通的固定渠道。
家长朋友,孩子的这两点生理变化的确是您十几年辛勤养育的一个美好回报。您家的这个可以搂在怀里的小淘气,好像几天功夫,就长成大姑娘或小伙子了,多幸福啊!可是,我说出的第三个变化,叫您产生不知是喜还是忧的复杂心理,这就是性萌发与成熟。性腺(指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的发育,性激素的分泌,使男孩女孩的生殖器迅速发育,并逐渐趋向成熟。您会发现,您家的男孩嗓音很快变粗变低,喉结隆起,胡须、腋毛和阴毛也长出来了,体魄日益健壮;您家的女孩嗓音变细变高,乳房突起,皮下脂肪日渐丰满,骨盆增宽,腋毛、阴毛也长出来了。这些身体外部的表现,我们称为第二性征的显现。女孩的月经初潮和男孩的初次遗精,是他们性发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
父母喜忧参半的心理,我们是理解的。您首先应当高兴,应当以愉快的心态祝贺孩子青春期的到来。
当爸的要拍拍儿子的肩膀,说:“儿子,爸爸祝贺你,咱们男子汉在社会上立足生存,第一要有责任感和爱心,第二得有本事,有棒的知识和能力。”当妈的要和女儿在床边说点悄悄话,要告诉她男女是平等的,同时也要讲“女性的自尊自爱非常重要”。自然,还要教她一些经期的卫生保健知识。这些内容谁说会比母亲说更合适呢?这种教育,至关重要,如同一位园丁,在平时不断松土、锄草、驱虫、灌溉,在花苞欲放之前,为什么不再追施一遍肥料呢?
当然,您的担忧,也有道理。因为生理变化带来心理变化,心理变化带来行为变化。十三四岁的孩子是很难管理的,您的教育遇到了困难。心理学家早就有预言:青春期既是一个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的黄金年龄段,也是一个情绪容易波动、行为容易出轨、交往容易出事的危险年龄段。
心理变化
初中生有独立自主的愿望,却仍旧保留着依赖成人的习惯;有不断膨胀的物质需求,却总遇到不可能充分满足的限制;有强烈的成人感,却还处在孩子的阶段;有着日益广泛的课外兴趣,却常常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发展;他们内心闭锁,渴求理解,但被理解的时候不多,被误解的时候不少;他们好说好动,精力充沛,又因认识水平低,常违反纪律,做出蠢事错事;他们渴求友谊,可又不会择友,常被哥们儿义气所控制;特别是青春萌动,激荡着少年的心,可他们又缺乏性知识,缺乏性道德的约束,好奇而无知。正如人们所形容的:十三四岁的孩子,“是十字路口的勇士”。
勇士们第一个要探索的是青春期发育的自己,产生了重新认识自己的热情。他们开始关心自己的高矮、胖瘦、相貌、嗓音、肤色、毛发,也关心同学的,喜欢照镜子,注意穿戴的时兴,爱在头发上做文章。不少孩子还收集歌星或球星的照片,进行形象的比较、分析。我们管这种心理现象叫体相意识增强。“爱美”,这是初中男女学生的共同特点。爱美,这很正常,照镜子,无须禁止。家长应当趋势引导,对自己体相上的优缺点,应当有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体相是生物遗传,是先天的,无法更改,但是礼貌、风度、良好的性格,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是可以后天学习获得的。有些孩子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外貌上有不如意处,不接纳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大千世界中的独特个体,每个独特个体都有自身的价值。美少年,可能因为美而盲目自傲,因美而学习不肯专一,因为美而比别人遭遇更多的诱惑,美,可能成为他成才的压力。丑姑娘,可能因丑而格外谦和,因丑而分外刻苦学习,因丑更为专注于性格美的追求,丑,成为她成才的一个动力。所以家长朋友不防在孩子关注“美”的时候,引导他们追求健康的美、质朴的美,追求外表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家长的指导不用讲什么道理,而是和孩子讨论:什么样儿适合你。
孩子们第二个要探索的是性知识。他们对自身第二性征的关注和探索,正在悄悄进行;对书中的性知识也充满好奇,科普读物的介绍准确而清晰,小说中的性描写热烈而模糊,他们都愿意去理解和体会。他们对影视中的“床上戏”不再掩饰自己的兴趣;街头的爱情场面如公园长椅上男女的拥抱,公共汽车上情侣的亲昵,都会留下他们好奇的目光。对于这些心理欲望。您不妨索性开通正当渠道,适时、适量地替他选择一本青春期科普读物,放在桌上。性科学解除性愚昧,性文明赶走性神秘。当然,提供给孩子的读物一定要恰当。
孩子们第三个发生的现象是性梦幻。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的人会想入非非,以梦幻遐想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需要。例如在日记中把小说里的爱情细节重新组合,虚构自己与爱慕异性相处的故事,或把编出的艳遇向同性朋友“吹牛”,还有的是在日记中画些图画使自己心理需求得以宣泄。这种梦幻,心理学上称“白日梦”。一般来说,只要孩子的日常行为语言没有异常,产生几次“性梦幻”,算不上病态,也不是孩子故意撒谎,而是一种心理宣泄。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常记日记,而又偏偏锁在抽屉里的话,您不用太担心。第一,孩子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秘密;第二,您完全不用去侦察这本日记;第三,日记中并非都实有其事。孩子处于幻想年龄,含羞草一般的情,产生些梦幻,就让他们去点缀一下平淡的生活吧。
孩子们第四个探索的行为是自慰。青春期由于性相能趋向成熟而产生了性的欲望,但是人的性本能的实现和满足,要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的约束。因此,人们常常用各种自慰方式来缓解性的欲望,手淫就是其中之一。
中学生忍受着性生理成熟的冲动,又没有发泄的途径,采用手淫来缓解性的紧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绝不是道德败坏,也不是生理异常,一般来说,也不会有后遗症。研究表明,男孩首次遗精方式,一是梦遗,二是手淫,而手淫是主要方式。手淫,男女少年都有,以男孩更常见,发现孩子手淫,您可能大发雷霆,严厉斥责,这可是很失策的,因为您的态度可能造成孩子长久难以清除的罪恶感、自责感,这可能留下他日后在恋爱婚姻方面的心理阴影。聪明的办法是,不过多责备,而是把教育重点转移到孩子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上。一旦升华了他的精神境界,精力、兴趣有了寄托,手淫行为就会有所淡化了。
家长篇:做好第一任教师
作为父母,您想过没有,孩子步入花季,谁是他们青春期教育的第一任老师?
“当然是中学老师呀!”父母们肯定会这样回答。可是,当我们的孩子在初二第二学期生物课的最后一个章节,读到有关知识的时候,孩子早已是花季少年了。而在此之前,孩子们早已经历过月经初潮;经历过性梦与遗精;经历过性发育带来的一切惊悸与兴奋;甚至经历过与异性接触时莫名的心动……
是的!我们,孩子的父母亲才应是子女青春期教育的最及时的第一任老师!
这是一对母女的对话:
“妈妈,问你个问题你别笑,要如实回答,接吻的时候怎么喘气呀?”女儿问得很认真。
“吸气的是鼻子,吃饭的是嘴。用手捂住嘴巴,看看能不能喘气?”母亲回答得大大方方。
女儿真的试了试,又问:“我看电视剧里接吻的男女是找个适当的角度,是不是怕鼻子碍事?”
“你观察得很细致,说对了!”母亲答。
另一位细心的母亲发现上初二的独生子红着脸,在掖藏被精液弄脏的床单。她悄悄告诉丈夫,“儿子有了梦遗”。父亲拍拍儿子的肩膀,说:“儿子,爸爸祝贺你,这说明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事后,父母送儿子一本青春期科普读物。
美国性教育家戈尔顿教授认为,受过家庭性教育的青春期少男少女,大都能推迟首次与异性接触的时间。同时,戈尔顿教授还强调:“不要指望仅仅用某种教科书来解决孩子青春期的所有问题,而最好的家庭性教育的方法是与孩子拉家常。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借某件性问题方面的事,打开话匣子,让孩子了解性活动、甚至节育方面的知识。了解这些,并不等于允许他们过早地这样做,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过早这样做有害无益。
上文提到的那两对母女、父子就做得很成功。把青春期知识以很正式的方式告诉孩子,要比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做法好得多。
那么,这些孩子需要父母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首先,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重新认识自己。他们的体相意识增强,最关心自己的发育、身高、长相、肤色、嗓音等等。男孩子很想一天之内就发育成不折不扣的男人;女孩做梦都盼着有一副凹凸有致的身材。一位老师笑谈她的学生们:“我讲台上的书写仪,是全班孩子的镜子,谁从这儿过都要照一照自己。”
看到孩子关心自己的形象,是斥责还是装看不见呢?孩子因体貌一般,产生自卑心理,是说他没出息,还是设法帮他消除这种心理呢?
“体相遗传是先天的,无法改变;但良好的风度、气质、知识、修养却是后天习得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
“作为中学生,怎样才是美?”
以上三个问题,多和孩子探讨,帮孩子认识自己,看清自己,该是父母们首先要做的。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会去探索性知识,会发生性梦幻。为了让孩子免去独自探索性知识的艰辛,家长应适时、适量、适度地为孩子提供这方面的知识。甚至于,在孩子未发育之前,就有系统地把性知识提供给他们。有一本《女性,生命与历程》的书,写了女性从小女孩到老妇人经历的全过程。有位母亲将女儿适宜看的部分章节复印后,制成精美的小册子送给女儿。开通正当渠道,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可避免孩子在独自探索性知识时受黄毒污染之害。
青春期的孩子大都经历过想入非非,他们多以性梦幻来满足自己的性需求。女孩子常在头脑里把小说、影视剧里的情节、人物重新组合,将自己放进去当主人公,再设计一个如花似锦的团圆结局;男孩子编出艳遇向伙伴们吹牛,说自己追女孩有多大的魄力……
一般说来,只要孩子日常生活、学习、行为、言语无异常,以上的情形绝非病态,而正是他们的情感需求或心理宣泄。孩子的日记锁在抽屉里,家长不必想尽办法偷看,那里面不会有大不了的秘密。日记记录的很多是孩子的梦想,女孩子伤春悲秋,男孩子争强好胜,自古有之,那是他们在装点自己的生活。
青春期孩子的“白日梦”多与异性有关。父母们该帮助孩子提高鉴赏能力,如果能引导孩子将梦想的范围扩大些,将人生、理想包括进去,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能否做好青春期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看父母能不能正确掌握有关知识;能不能对孩子有循循善诱的能力;更要看父母能不能设身处地地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真正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技术篇:青春期教育,我们该做点什么
诚然,青春期绝对不是洪水猛兽。作为家长,我们应当坦然面对孩子的青春期,毕竟,我们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家长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也是有章可循的。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德育研究室主任闵乐夫教师,对青春期性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开拓,相信他提出的“了解、尊重、指导”原则,会使你心有戚戚焉。
当我们了解了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现的四种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之后,我们就会知道在亲子关系上,我们应持的态度应当是——
多观察,少干预。
尊重孩子比爱孩子要难得多。
体现尊重,就要营造宽松环境。
宽松并不是撒手不管。
朋友式的引导是必要的。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以纵向人际关系为主,那是以孩子和父母,孩子和教师为主的。进入青春期之后,这种纵向人际关系变得松懈了,少男少女更为向往的是发展横向人际交往,即同龄伙伴的交往,这在独生子女群体上显得特别突出。为什么青春期孩子会产生人际交往的纵向松懈横向紧密呢?这和这个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闭锁心理有关,他们力图摆脱成人的束缚,寻求同伴的理解。
父母一般不会反对自家孩子多有几个小伙伴的,但可能会说:“女孩找女伴,男孩找男伴,这样交往我放心,男女交往我反对。”
其实,同性交往很有必要,但是也需要引导;同性交往不可替代异性交往,异性交往也很有必要;而且这也是孩子必须学习的一种交往。
我们把这一段话解释一下:同性交往很有必要。校园交往中结成的同性友谊,像山野里的小溪,纯洁、甘甜,它最无功利,最坦诚,它常常是保持终生的友谊。同性伙伴年龄相近、阅历相似,感情容易共鸣,热点一碰就燃烧,所以相互沟通是方便的。他们在对方赞扬的目光中找到自信,在坦诚交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在利益冲突中学习妥协让步和珍惜友谊,在坚持维护个性中又学习保护近距离的亲密。正因为友谊的存在,孩子们感受到同伴接纳的快乐,增强面对陌生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所以家长应当支持孩子敞开心扉,迎接同性友情的来临。
同性友谊交往,家长是应当指导的。择友要审慎,要从善而择,如好人交朋友,以德为第一标准。择友如择师,以强者为自己人生榜样,讲究守时守信,讲究肝胆相照,讲究相互激励。中学生一般爱选择那些与自己志趣、爱好、理想相同相近的同学为友,相似型中觅知音,可以强化自己的志趣和爱好。也可以在与自己个性气质能力完全相反的同学中选择朋友,这叫互补型。互补型朋友,双方可以开阔视野,认识别样的世界和生活,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学会理解和宽容。除了以上两种外,全方位的如数学朋友、电脑朋友、玩伴、球友、侃友、棋友等,形成您孩子的同性交往的多层次人际网络。家长教孩子拒绝的是酒肉朋友,是损友,是哥们义气,是同流合污,是香臭不分。
人分两性,交往也自然有同性交往与异性交往之分。同性交往是不能替代异性交往的。异性交往在孩子的成长史中,是不可回避的一种学习。它的好处是:智力上互相补偿,情感个性上互相慰籍,共同活动中互相帮助。
男女学生智力是有差异的。男生擅长逻辑思维,数理化优势明显;女生善于具体形象思维,语文外语优势明显。男女生在一个小组学习,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男女学生情感特点不同。交往中,女生的温和、细心、富于同情心,常让男生感动。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在女生的目光中得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犷、热烈和果断,也可以消除女生的苦恼、疑惑,给她们带来安全、宁静。这种异性交流,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同性彼此差异再大,也仍是相同性别特征。像男性,一般性格开朗、机智、逞能好动,但不计较点滴得失,不拘泥小节;女生则多文静、细致而耐心,但有些情感脆弱,优柔寡断。所以,只限定在同性交往范围,孩子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异性交往中更能丰富孩子的个性。既有同性交往又有异性交往的人,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性格更豁达,情感更丰富,意志更坚强。
初中男女同学是怎样接触的呢?他们已经结束了幼儿的两小无猜期,也告别了小学六年级时的异性疏远期,他们大多数已经羞羞答答地走入了接近异性期。男孩子总喜欢在女孩面前显示自己多知多能,女孩容易对男孩产生好感,经常以欣赏的心情注意男孩的交谈、活动和表情。老师们在组织活动时发现如果都是女生,她们显得索然无味,当男生加入后,会场顿时活跃起来。如果一个男生笨手笨脚地参加跳猴皮盘的游戏,女生就用格外夸张的笑声表示喜悦。如果女班长参加粉刷教室劳动,您再看看那些男粉刷匠,个个都空前的能干。篮球场上,如果有女同学观战,男生扭了脚跌倒在地,在女生惊叫中,他可能十分镇静,苍白脸上沁出冷汗,但他会平静地说:“没事,没事。”同是这个男孩,要是在家中搬煤气罐扭伤了脚,可能要连真带假吱哇乱叫,把妈妈或奶奶心痛得六神无主。他在学校扮演的是坚强的男子汉,在家扮演的是会撒娇的小孙孙。
凡此种种愿意和异性接触的心理状态,都是青春期正常心理,都是孩子们美好情感的流露。家长们应尊重这种荷塘月色般的心境,不要轻易闯进去惊动他们。在孩子刚刚品尝爱慕激情时,家长哪怕是脸上掠过一丝轻蔑、流露半点怀疑,也会让孩子感到受辱和委屈。中学生谈到最伤心的事,就是自己纯洁的感情被人误解,那是一种揪心撕肺般的痛苦,尤其是被自己父母误解,痛苦更为深重。用恶言恶语玷污少男少女情感领地的粗暴做法,是要出现教育事故的!不要以为是自己的孩子,为了他好,说重点没事。这种时候,孩子最经受不住委屈,最脆弱。很多可以避免的惨剧,最终还是发生了,就是因为我们好心的家长挥舞着“早恋”的大棒,闯进“异性友谊”或“爱慕”的芳草地造成的!
既然异性交往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既然异性交往又容易出差错,在孩子异性交往的指导方面,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第一,教会孩子自尊、自爱。青春期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教会孩子热爱人生,珍惜青春,理解青春与人生、青春与成才的关系,我想,这是最重要的。具有了自尊自爱的意识,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和创造自尊自爱的行为和方法,这无疑是给青春期航船上安了一个舵。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不断选择,就是在不同阶段,选择自己最应当做的事情。人的青春期,正如一株植物的生长期,它现阶段任务是把根系深扎入土壤吸足水分营养,把枝叶舒展承受雨露阳光,等到了夏天,根深叶茂了,再绽放花蕾。若是花期早来,凋谢也会提前,若遇霜冻,花苞就会脱落。所以春天,就做春天的事,不要做夏天的事。青春期,孩子们学业没有结束,职业没有选定,经济没有独立,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还不能为爱幕的对方承诺幸福,就匆忙卷入爱河、就是春天去忙夏天的事。我想,这是中学生不够自尊自爱的表现。中学生应当努力把握自己,在异性交往时做出更负责的选择。
第二,中学生异性交往,应当把握两条标准:一是群体式,一是公开式。一对一形式出现,说明异性交往可能出现了排他倾向,出现了感情专注,这是家长担心的,是中学生应当避免的;隐密形式的出现,说明异性接触可能有了不愿分开的倾向。男女同学如果友谊关系正常,有什么事不能公开呢?这是家长焦虑的,是中学生应当避免的。聪明的男孩女孩,最好和所有异性同学尽量保持等距离,保持群体公开的友谊关系,这样,家长放心,老师满意,自己也很坦然。
第三,校园内的同学交往,其实有老师同学的关注,希望家长朋友更应多关注校园外的异性交往。例如天真的女孩和社会男青年的交往,热情的男孩和职业身份不明的人的交往,这类交往老师很难顾及,可潜伏危机最多。因此,您又多了一项教育内容: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参考篇:外国的青春期教育
美国性教育家戈尔顿教授认为,受过家庭性教育的青春期少女,大都能推迟首次与异性接触的时间。
那么,父母怎样对青春期少女进行家庭性教育呢?戈尔顿提出的方法有七条:
一是家庭性教育最好是通过与孩子拉家常式的方式展开。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借助某件性问题方面的事打开话匣子。不要希望用某种教科书来解决,这样效果不会理想。
二是让孩子了解一些性交和节育方面的知识并不等于允许她过早地这样做。所以,父母既要让孩子知道“性交、节育”是怎么回事,更要让孩子懂得过早这样做有害无益。如果父母老是简单地向孩子强调“你还小,不能那样”,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三是要善于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不要对孩子特有的好奇心横加指责,应通过循循善诱来抹掉孩子心理上对性问题的神秘色彩,使之能正确对待性问题。
四是帮助孩子产生多种兴趣,培养广泛的爱好,以分散其在性问题上的精力,鼓励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也大有裨益。
五是当父亲的也要随时关心孩子。特别是女儿进入青春期后,父亲的行为尤其要注意,否则有可能引起女儿某种心理恐慌。父亲的关心爱护能给女儿宽慰,否则女儿有可能倾心于别的异性,并从别的异性那儿寻求安慰。
六是做出一些有说服力的、易为孩子接受的“约法三章”。任何父母不可能把孩子关在家里到20岁,过多的限制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抗。绝大多数孩子接触异性的时间一般在放学回家之后父母下班之前,所以“约法三章”确有必要:(1)家中没有大人时, 不能把异性朋友带到家里来;(2)孩子的舞会应有大人陪伴参加;(3)舞会场所不能提供酒类等有刺激性的饮料,以防不测。
七是教育孩子集中精力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应该让孩子懂得,青春期只有集中精力去增长知识才干,才能为美好的将来打下基础。一个人也只有在未来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去考虑个人的性问题,个人性生活才会美满。
专家篇之一:成年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性观念
天津市耀华中学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张丽珊:
在我近来咨询的中学生个案中也有发生性关系这种情况。这个现象的确应引起成年人的思索和重视。如果从人的天性这个角度去看这种现象,我们不应该大呼小叫。可性的事情如果把握不好,它会影响当事人未来的感情和婚恋,影响她(他)的一生。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孩子性的自我。一般来说,这种孩子性的自我在女孩子身上比较突出。孩子从小得到成年人的抚摸亲近较多,长大后,尽管她们仍旧十分需要这种感觉,可这种需要却容易被大人忽略。其实,有时孩子被家长拉拉手拍拍肩、摸摸头都对身心非常有好处,但大人们却做得很少。这种类型的女孩子容易产生“皮肤饥饿感”,就会在同龄人中特别是自己信任的男孩子中去寻求,希望得到一些身体上的爱抚和接触,这也是导致越轨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
另外,很多成年人对“性”没有科学的态度,他们在性问题上表现出的自相矛盾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一方面,在孩子对性产生疑惑时,成年人大都躲躲闪闪,讳莫如深,仿佛是见不得人的事情,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性是十分肮脏和应该忌讳的。另一方面,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又表现得对“性”十分追求,无论是一些街头小报还是公开播映的影视剧目都传达出很多这样的信息。由此孩子们开始对成年人的教育进行反叛,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探究“性”,甚至于想亲自去尝试一下。
事情发生之后,一味地指责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这不仅是孩子要面对的,而更应该是家长、教育工作者、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都要共同面对的。我主张成年人应该和孩子在性这个问题上同步成长。所以,成年人首先自己要对“性”有一个科学健康的观念,甚至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性观念”。
在此我想和孩子们说的是,生命发展是一次性的,往往不给我们修正的机会,所以一定要珍爱自己。人生不仅仅停留在花季,一个人保持纯洁是对自己一生最好的馈赠,两情相悦不一定非要用这样方式来表达,这毕竟是一个爱的高潮,千万不要把高潮安排在开始。
专家篇之二:让男孩女孩更健康地成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银河:
记者:您怎样看待高中生发生性关系这种现象?
李银河:这种现象是为我们的社会文化所不认同的,因为它发生在婚前,故称作“违规的性”。据我在九十年代初所做的一项北京市随机抽样调查表明,无论两人确定关系与否,有过婚前性关系的占样本的15.5%。这一数据与日本七十年代的情况接近,可能与我们两国的文化背景接近有关。
进入青春期后,男孩有了遗精,女孩有了月经来潮,他们就会产生性的感觉。高中学生已是十七八岁的青年人,所以说,这种现象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很容易出现的情况。这种现象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经历的集体性压抑的时期过长,“文革”时期这种情况达到高峰,物极必反。现在就是正处在反的过程中。
记者:在您的调查中,人们对这种现象持什么样的态度?
李银河:这在代际间肯定是有区别的。我们这一代人受的教育是一定要到婚后才能有性关系,但现在年轻人就不会等得那么久了。在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调查中发现,年长的这一组明显地不宽容,如“不可以”、“绝对不可以”,而年轻的一组中,就宽容得多了。
上一代人严谨的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二是改革开放前比较禁欲的社会气氛。这种情况在年轻人身上正好发生了变化,他们所受的教育,使得传统文化对他们的约束力相对上一代人来说小得多,而且,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比较开放。
记者: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多父母感到不能接受,您怎么看待成年人的这种反应?
李银河:这个惊讶本身就是一个客观的证据,说明世界、社会、文化变化的程度都已经太大了。这个惊讶还说明这不是某些成年人所期望的行为,这跟传统道德太不一样了。
记者:两代人在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怎么办呢?
李银河:我觉得家长可以用自己的道德观念去约束孩子,但是否管用,就不得而知了。成年人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投入其中,比如是出于爱情,还是出于金钱,或纯粹是为了性体验?还有的孩子明明心里不愿意,但怕失去这个朋友,然后就委屈自己。这些情况是不同的,应该相应地给予帮助与指导,比如告诉那些女孩子,在自己内心不情愿的情况下做这件事情,是不平等的,是对自己身心的伤害。
记者:这就涉及性教育问题了。您认为健康的性教育都应有哪些内容。
李银河:应包括生理结构、生殖和性活动。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把最后这个方面回避了,只是讲生理功能、机理、结构,这和真正意义上的性教育还是不同的。性教育并不是只讲生育,这种性教育是不完全的。我认为,应该对学生进行准确、全面、详细的性教育,把有关性知识、性文化、性道德等方面的知识都告诉给孩子们,这样可有效地防止一些社会问题的发生。
记者:但有一些成年人很难给孩子讲授性知识,因为他们有羞耻感。
李银河:羞耻心是一种文化上的含义,是社会建构起来的。“性”本身也许并不值得羞耻,但是社会把它建构成一件很羞耻的事情。
记者:据我所知,西方对怎样进行性教育也有很大争论。那么,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能不能有一种既不保守也不激进的新思路和新方式?
李银河:这在于社会各界的努力。我认为,其中遵循的一个准则是应尊重孩子们的性权利。可以先告诉他们所有的危险,包括性病、怀孕生孩子、堕胎会对身体有什么样的损害等等,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
现在在西方,在我国台湾地区也有“要把第一次留给丈夫”的活动。我们可以提倡“等待”。但如果你激烈地对下一辈人说,你绝对不允许,就会激起逆反心理,他们可能更容易去尝试另一种体验。我认为应用一种和缓的、科学的、客观的提倡方式,希望他们把第一次留给自己真正爱的人。指出有各种可能性,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决定。
专家篇之三:少男少女可以交往,但要谨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祯:
我认为,在中学生当中,少男少女,应该提倡团体交往,大家一起玩,掌握好一个群体交往的原则,特别需要避免一对一的过密、单独交往。
高中异性交往是非常必要的。我念了8年女中, 女中的教育给了我非常好的东西,比如说我从来不觉得男的比我强,也不觉得生活中非得依靠男人。但也有一个问题是:我在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男人。长大以后别人给我介绍对象,我完全回避,我根本没想过那位男士好不好、适合不适合我,就是直观感觉“我这样一个人在生活中还要接受一个男人,对吗?”现在看起来,这种心理多少是有点问题的。
我认为少年时期男女交往,起码有这点好处:就是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有助于形成正常的男女性别角色意识。你只有在和男同学交往的过程当中,才能更深切地体会什么样是一个好女孩;在和女同学的交往中,你才能领会什么样是一个好男孩。这一段交往是非常有意义的,失却这一段交往,可能会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影响。我觉得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当对同学们的异性交往持赞同肯定的态度。
反过来说,过早地陷入一对一的恋情当中,可能会产生两个坏处:一个直接的害处是可能影响学习,这个观点很多中学生不同意。有人说,事实上我就是因为跟她比,我的学习成绩才会越来越好。这种情况可能是有,但是不多。
好朋友和过早陷入恋情这个界限很难把握,你如果一下子迈过去了,整个心思都投入了进去,就有可能首先影响学习,其次可能不小心发生性罪错。物质是决定精神的,你的身体都已经发育了,就有可能出现这个问题。
所以,一对一的交往中,两个人互相有好感,这种朦朦胧胧的感情是很美好的,千万不能捅破这层窗户纸,假如有朝一日你捅破了,你就想说我爱你,一旦说出来,她也有可能不爱你,也有可能她也爱你,那就出现问题了。
所以,我觉得男女同学要进行正常的交往,第一要避免一对一过密的交往,第二即使有了那种一对一的好感,也要保持这种好感,千万不要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早恋实际上不是一个很科学的名词,在心理学上、教育学上都没有早恋这个词。很多中学生说,我们要知道早啊,我们就不恋了,我们要懂得恋呢,那就不早了。所以早恋这个词我不赞成。
成人社会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有几个误区:一是,草木皆兵;一是,洪水猛兽。家长翻儿子书包,翻出情书,急眼了交给老师,老师再找谈话。这种疾风骤雨式的处理问题方法,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十六七岁的中学生应该说是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的。老师和家长要正确对待、鼓励和支持中学生之间合理的、正常的、群体性的大范围交往。同时,中学生也要理解老师和家长,他们是想让你健康顺利地成长,少走弯路。
如果男孩女孩已经陷入误区,我建议他(她)要好好想一想,我到底喜欢对方什么。
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性心理发展是有几个时期的:第一个时期是男女生对抗期,比如说在桌子上划线,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男女是有区别的;第二个阶段叫做牛犊恋情,就像小牛犊依恋大牛那样,中学生常有这种情况。比如“追星”,不管同性、异性,都列为偶像。第三个时期是真正成熟了,叫浪漫恋爱期。这个时期的恋爱是以婚姻为目的的。所以说在中学时期,因为还没有真正成熟的性心理,到底爱对方什么,还没有想明白,所以我第一个建议是奉劝同学们仔细地想一想到底爱对方什么。第二个建议,是希望你们听听父母、同学的意见,我们俩这样,跟其他同学、跟我们面临的任务协调不协调。一个人的成长,糊里糊涂也是成长,清醒地成长也是成长,有很多时候人是需要问问自己的,尤其在这种时候。
注:本文在编辑整理的过程中,引用了闵乐夫、若梅等人的文章以及中国青年报等的相关报道,恕不一一列举,并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