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思艾小学 潘海春 邮编5431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义务教育初级阶段,他们因为年龄较小,所以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要求,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十分不容易的。基于此,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表明,运用朗读故事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语文学习内容,进而更好的借助形象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实践研究;教学策略;
小学生虽然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弱,但是他们对待新鲜事物却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喜欢去探究一些新颖、有趣的事物。而朗读故事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选取相应的、有趣的故事来进行阅读学习,进而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又能借助阅读积累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以此做到朗读故事教学有效提高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
一、故事朗读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习科目,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会写,同时还要会听、会说会读,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展开有全面、健康的课堂学习。朗读故事的教学模式是针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未得到有效开发的情况而创设的,即借助形象有趣的朗读故事来帮助学生轻松、快速的掌握学习内容,并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使得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感觉,进而潜移默化的延伸到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学习上。除此之外,小学生因为学习经验不足,所以掌握的词汇量较少,在这基础上利用朗读故事教学的方式还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以朗读的方式对文章进行阅读,进而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不认识的词汇,而教师再重点提出来讲解,由此一来便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量,使之能够为他们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故事朗读的方法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管在性格特征还是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教学亦是如此,故事朗读教学并不是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它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变通,积极的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清理来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并为此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进而在最大限度上不断保证故事教学的高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精心挑选 吸引学生
朗读故事模式并不是语文教材中的必学内容,而是学生在私底下可以自主选择阅读的一种形式,所以在朗读故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为学生挑选一些故事趣味性较高,且富含一定人生道理的故事书或者是绘本,进而借助新颖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故事情感来不管的感化学生,借此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朗读学习,并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实践与研究。例如,在朗读故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咕咚来了”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东西吗?学生齐齐摇头,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之前对文章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得知便会根据内容的理解了解到原来,咕咚只不过是木瓜调到河水里面的声音,都是因为小白兔没有确定咕咚到底是哪里传来的声音便开始瞎编乱造,导致狐狸、小猴等多种动物都跟着小白兔一起乱了阵脚,最后只有勇敢的狮子王大胆的去寻找“咕咚”的来源,进而发现那只不过是木瓜掉到了水里而发出来的,这时候学生便会逐渐的明白:我们不管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应该积极的去帮忙别人,或者是不用一味的去听信别人的谗言,由此一来学生便算是既掌握了学习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声情并茂 感染学生
在我国教育体制中,晨读是学生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大教学环节,学生需要在晨读期间对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展开复习,同时还要为下一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往往学生都会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知识,由此便可以看出朗读学习的重要性。曾经有一位作家说过教师朗读的声音会给学生留下永恒的记忆,即指的是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以押韵、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朗读课堂教学内容,进而借助语速和语调的转换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对朗读学习内容保有深刻的学习印象。例如,在小学语文朗读故事《猴子捞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语速的调换来给学生营造月色宁静的学习氛围,进而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教师再以语调的转换给学生营造形象的故事学习内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设出有趣的故事学习氛围,让学生借助教师的讲解语言来快速的记忆知识。当学生学习的朗读故事越来越多,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便会得到更大的开发,由此便可以不断感染学生,使得学生能够逐渐的爱上语文学习。
(三)、适时停顿 启发学生
朗读故事是一种以朗读阅读文章故事来展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朗读学习情况,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故事情节和故事情感的实际掌握情况,由此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听懂故事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进而达到朗读故事教学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小学生普遍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所以教师可以适时的在朗读到故事的重点内容时停顿下来,进而以激发教学的方式来启发学生。例如,以《咕咚来了》为例,学生在读到小白兔第一次听到咕咚一声时被吓跑了,接着去告诉狐狸咕咚来了,这里便可以适时停顿。即教师可以问学生,请问小白兔看清楚是什么东西传来“咕咚”的声音了吗?学生都回答没有。教师再问,没有看清楚就去跟狐狸乱说,结果害得狐狸也被吓到了,你们觉得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学生很清楚的知道这属于造谣行为,进而大呼不对。这时候教师便可以借助此时的情境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道德渗透,进而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规范自身的思想行为道德,而学生在这样探究式的朗读学习中也逐渐的掌握到更多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技巧,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论文作者:潘海春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学生论文; 故事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内容论文; 便可论文; 小学生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