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王延杰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在读研究生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耳鼻喉科

摘要:目的:探讨相同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山西省阳煤集团总医院诊治的147例单耳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类型分为Ⅰ、Ⅱ、Ⅲ组,三组的治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全身激素给药并联合银杏叶提取物以及前列地尔静脉滴注,Ⅰ组为低频听力下降耳聋患者,有57例;Ⅱ组为高频听力下降患者,有44例;Ⅲ组为全频听力下降患者,有46例。结果:总有效率中Ⅰ组的为78.95%,Ⅱ组的为40.91%,Ⅲ组的为54.35%。三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激素给药并联合银杏叶提取物以及前列地尔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法对低频听力下降突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好,不同分型的突聋预后差异较大,临床上该病的预后可以根据突发性耳聋的分型不同来判断。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不同类型;治疗效果

突发性聋又被称为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是指一种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仍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和难治性疾病[1]。其主要症状就是听力在极短时间内突然下降。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国内突聋多中心研究中显示年龄中位数仅为41岁[2]。因突聋病因未完全清楚,且各国临床特点有所不同,故分型标准也各有特点。最常使用的分型是按照听力图结构来划分。我国制定的分型标准为五型: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3]。为了研究不同分型治疗效果,特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阳煤集团总医院诊治的147例单耳突发性耳聋患者,诊断均符合201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发布的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有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基础代谢性疾病者已积极治疗原发病,病情平稳的不作为绝对入选禁忌,入院病例已明确无外耳道及中耳病变、梅尼埃病、听神经瘤、中枢性疾病引起的耳聋等病变。其中男性患者为68例,女性为7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4±9.2)岁,平均发病时间为(4.5±0.9)d。根据患者发病的不同类型分为Ⅰ、Ⅱ、Ⅲ组,Ⅰ组为低频听力下降耳聋患者,有57例;Ⅱ组为高频听力下降患者,有44例;Ⅲ组为全频听力下降患者(包括平坦下降及全聋型)有46例。三组患者入院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基础疾病情况等资料的组间分布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三组患者都运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具体为:0.9%氯化钠250ml+银杏叶提取物70mg静点 10d;0.9%氯化钠100ml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5d;前列地尔10ug入小壶静滴10d。疗程开始及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2015突聋指南执行。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30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30dB。无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不足15dB。分别记录三组的治疗结果,三组对比可知,Ⅰ组的总有效率为78.95%,Ⅱ、Ⅲ组的分别为40.91%、54.35%,,Ⅰ组的有效率远高于Ⅱ、Ⅲ两组,证明了激素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及前列地尔静脉滴注的方法对低频听力下降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率资料计数运用X2来检验,P<0.05提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40.91%、54.35%,每组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也有很大的区别,其具体情况见表。

3.讨论

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已有学者提出包括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内耳病、膜破裂学说、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学说等上百种学说[4]。其中内耳微循环障碍被普遍认为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故应用银杏叶提取物、前列地尔等改善血流变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较肯定。激素治疗是目前临床广泛运用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治疗方案,绝大多数研究均推荐为首选治疗药物。激素可作用于内耳中的激素受体,产生抗炎、抗病毒、抗水肿、改善血流及免疫抑制等作用[5]。目前主张在无禁忌症时应首选全身给药[6],但用量和使用时间上各国仍存在争议。突发性聋的不同分型可能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故各型预后有明显差异。中低频下降型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相关,故预后较好;内耳血管痉挛毛细胞损伤可能导致平坦下降型,故预后不及低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则疗效不佳;内耳血管栓塞导致的全聋型治疗效果及预后最差[7]。目前国内外均普遍主张在治疗时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案应有所侧重,但具体的选择方案仍是突聋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以及根据我院实际病例治疗效果分析,采用全身激素给药并联合银杏叶提取物以及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肯定,但不同分型的突聋疗效差异很大,低频听力下降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好,高频听力下降患者治疗效果较差,临床上该病的预后可以根据突发性耳聋的不同来初步判断。因突发性聋对治疗后2个月时其疗效才基本稳定,此时评估的疗效更加客观和准确[8],且影响突聋预后的因素较多,可能与年龄、基础疾病、是否伴眩晕、耳鸣等因素均密切相关,故不同分型的突聋疗效差异还需要从延长疗效观察时间以及多因素相关分析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孔维佳,周梁,王斌全等.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80.

[2]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中国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5):355-361.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7.

[4]余力生.突发性聋治疗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17(2):107.

[5]McCall,A.A.,et al.,Drug delivery for treatment of inner ear disease: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Ear Hear,2010Apr;31(2):156-165.

[6]杨晓琦,余力生,马鑫.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顽固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1):814-816.

[7]余力生,杨仕明.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工作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

[8]刘阳云,江文,毛坤华等.突发性聋预后的时间规律及临床意义[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3):241-243.

论文作者:王延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  ;  ;  ;  ;  ;  ;  ;  

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王延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