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回顾性比较研究论文_李刚

李刚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于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20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到对照组中,将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应用于观察组中,对两组患者的术后Hari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相应的固定方法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Hariis评分均较高(P<0.05);完成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为18%,观察组为15%,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效果显著,对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起到了改善作用,同时该固定方法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113-01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导致该病症的原因较多,最终主要的原因为摔伤。因为股骨转子间骨折位置存在较多的血管,所以导致大多数患者在受伤后极易出现卧床并发症的情况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1]。在本文中就从我院选取20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比较分析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于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20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75例和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65岁~75岁、平均年龄为(71.23±4.65)岁;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76例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4例,患者年龄63岁~75岁、平均年龄为(70.18±5.35)岁;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年龄、性别)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首先在麻醉状态下做前外侧切口(Watson-Jones入路),显露髋关节囊后,沿髋臼边缘行T形切开,并将关节囊切开边缘用粗丝线吊起。其次,股骨颈截骨修整股骨颈残端,保留或重建小转子上缘股骨颈内侧部分皮质,股骨颈外侧皮质骨修整到大转子基底部。再次,扩大髓腔,髓腔锉应贴粗隆侧插入髓腔,扩髓完成后冲洗髓腔,安装大小合适的人工股骨头及柄试模,复位髋关节后见试模大小匹配,髋关节松紧合适活动自如,再次冲洗髓腔注入骨水泥按试模大小安装人工假体。最后清除髋臼内的碎骨或骨水泥块,复位人工股骨头,冲洗并逐层缝合伤口[2]。

观察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的具体步骤为:腰麻并监测生命体征指标。患者取仰卧位牵引床牵引患肢,在X线监视下闭合复位满意,在大转子顶端做切口,透视确定进钉点为大转子顶点前内侧后置入导针,此后进行开口及扩髓,选择合适型号主钉,旋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主钉。在此期间,但应该注意防止骨折位移等情况,主钉的插入深度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主钉位置满意后在X线监视下植入头颈螺旋刀片,并打入远端锁定螺钉,在透视证实满意的情况下进行切口的冲洗和关闭切口[3]。

1.3 评价指标

Hariis评分,满分为100分,患者术后Hariis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术后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出现的对比数据,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分析,版本为SPSS20.0。当P<0.05,说明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x-±s),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n(%)]。

2.结果

2.1 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的Hariis评分

采取相应的固定方法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Hariis评分均较高(P<0.05),详情见表1。

2.2 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完成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中发生并发症的发生例数为15例,所占比例为15%,对照组中的发生并发症的的发生例数为18例,所占比例为18%,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3266)。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影响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该病症的发生主要和骨质疏松以及骨质钙大量流失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点主要可体现为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不仅缩短了患者的卧床时间,而且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了患者快速恢复,但缺点为失血量较大,手术时间较长,股骨转子间骨折粉碎时需重建转子间进一步延长手术时间。从本文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采取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方法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Hariis评分均较高。

综上所述,将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以及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到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效果均较为显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均较低,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刘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医疗装备,2018,31(04):15-16.

[2]姜雪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01):158-159.

[3]吴勇刚,王科学,鲜成树,等.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分析[J].骨科,2014,5(01):36-39+42.

论文作者:李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7

标签:;  ;  ;  ;  ;  ;  ;  ;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回顾性比较研究论文_李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