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文化遗产中历史建筑的自我保护与传承论文_曾婷

关于中国文化遗产中历史建筑的自我保护与传承论文_曾婷

摘要:当前,建筑的功能意义越来越多元化,复合化。作为文化遗产一部分的历史建筑中的寺庙传承保护也迎来挑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某些功能单一、活力不足的历史建筑——寺庙的困境。以武汉的古德寺为例,分析古德寺目前在活力不足、人们参与度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提出让古德寺传承“自护”的可行建议。从点到面,提出让历史建筑不光靠人们公式化的保护,而是让历史建筑除了真正传承自己的原始价值外,还能实现在新时代下的附加价值,重焕活力,实现真正的传承“自保”的焕活途径。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传承、历史建筑、寺庙、人与文化

1.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公众生活方式和思想的巨大改变,有些寺庙历史建筑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公众生活需求。寺庙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见证者和承载者,“活着”成为很多寺庙建筑的问题,更不论让历史“见证老者”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以武汉古德寺为例,浅析如今寺庙建筑的困境,并试探索解决方案。

2.佛教寺庙现状概况--古德寺基本现状

2.1.寺庙建筑现状和保护现状

由于文革时期,佛教文化被大力打击,很多寺庙大多都有被损毁的情况,之后文化的断层加上社会的发展,寺庙建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保护,所以现在寺庙建筑很多都会有四个问题:1、寺庙内结构布局被破坏2、园林意境减弱3、新老建筑不协调4.寺庙建筑使用率偏低。

然而保护机制尚不完善,主要由官方组织保护,公众参与。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在国家保护体系基础上,由政府官员和专家等“少数精英”来推动,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保护方式,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1]。

2.2.古德寺现状概况与价值

古德寺位于武汉市汉口黄浦路上滑坡74号,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初名古德茅蓬,后两经扩建,改名古德寺。寺庙中的主体建筑圆通宝殿的平面四周为正方形单层外廊式殿堂,借鉴了古希腊神庙的柱廊特征。汉口古德寺与武昌的宝通寺、莲溪寺和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的佛教四大丛林[2]。古德寺虽然受到南传上部座佛教艺术影响,但是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建筑要素和中国建筑元素;特别是其圆通宝殿,更是荟萃建筑之精华,构思奇特,设计精美,巧夺天工,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3]。因其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在佛教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对于古德寺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3.古德寺问题现状

3.1.古德寺建筑修缮不善

原寺庙是三进院落式,坐东朝西,寺庙西面有一条小溪,如今的古德寺庭院布局由于民国时期遭到驻军破坏。现今的古德寺除了原布局的圆通宝殿,其他建筑已被损毁,圆通宝殿建筑主体已经存在很多问题,如屋顶漏水、建筑表面风化严重,被有关部门鉴定为严重损坏房,急需修缮。原本的圆通宝殿和天王殿被征用为工厂后腾退却严重影响寺庙与外界的联系,寺庙内部也新建大量建筑,布局完全改变成为回字型的院落布局,如今的山门。而现今的古德寺在建筑布局上单一,佛境韵味削弱。

3.2.古德寺周边规划

古时寺庙多建于深山中,为营造安宁清净的佛门净地。而今,山门简陋,周围大量风格迥异建筑林立,破坏意境,且引导性极差。但交通相对便利,可以利用这一优点后期规划。

3.3.古德寺使用率偏低

如今礼佛人逐渐减少,特 文革时期,佛教文化大受打击,佛教建筑被破坏,文化断层对佛教文化的冲击不小,寺庙的香火也随之减少,寺庙的使用率降低,想维持寺庙的活力,则需要吸引人来寺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古德寺保护中公众参与度不足

据统计,武汉市游客重点游览节点与政府推广节点不一致。官方推荐的游览节点中并未有古德寺,武汉市游客重点游览节点中古德寺在其中,且与其他节点联系紧密。由数据得出,官方推广的节点与游客关注的节点契合度仅为50%[4]。因此,研究游客在城市中真实的游览路径和节点,从游客的视角梳理和再认识城市旅游吸引物,是城市旅游升级的关键性、基础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5]。

4.寺庙保护传承问题解决方法试探索

4.1.政府与公众参与程度新协调

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可以借鉴西方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机制,政府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对公众的宣传,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第二,让公众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

4.2.环境整理

环境整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建筑的整理,需要清理寺庙周边影响历史建筑形象的破旧危房和厂房。二是寺庙周边环境重新规划。第三,将主要入口空间明显化。第四,应该充分结合周边道路、广场、闲置地、各级绿地来营造充满文化特质的园林空间,让人们都能感受到寺庙园林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影响[6]。

4.3.建筑设计

寺庙建筑的修建应遵循几项原则。以古德寺为例,需要重新规划寺庙,需要建立一个设计原则,第一,应以圆通宝殿为中心,新建筑风格上要与中心建筑不冲突,更要对宗教氛围的烘托起积极作用。建筑风格上,可对圆通宝殿的建筑色彩、高度和形体上提取简化,并通过建筑设计手法进行设计。圆通宝殿有缅甸寺庙的元素,缅甸寺庙的入口门廊,常以贝叶花饰,镶拼成火焰劵门,山花分段向上递进,以突出表现“山”之寓意,这些已经成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佛寺建筑风格的典型特征[7]。 在建筑立面上,可从东南亚的佛教建筑中提取建筑元素,对建筑构件进行改造。 而所有新建筑的色彩, 应以白墙、灰瓦和蓝瓦为主要色彩,营造宁静安谧的寺庙氛围。

4.4.寺庙使用率提高

寺庙自古以来功能单一,可提高寺庙功能多样性,利用新奇事物结合VR线上参观吸引群众了解寺庙。

5.结语

寺庙建筑的保护与传承随时代变化面临不同挑战。只有从思想上让群众树立保护文化遗产意识,提高历史建筑公众参与度,遗产保护结合社会发展,建筑文化遗产流传才能更长远。

参考文献

[1] 刘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D].重庆:重庆大学,2006:6。

[2] 刘剀.晚清汉口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5。

[3] 熊威.文化叠合:武汉古德寺宗教艺术浅析.中国佛教协会。

[4] 王 娟,胡 静,贾垚焱等.城市旅游流的网络结构特征及流动方式———以武汉自助游为例[J].2016,6(36).178。

[5] 王 娟,胡 静,贾垚焱等.城市旅游流的网络结构特征及流动方式———以武汉自助游为例[J].2016,6(36).178。

[6] 魏雷.城市寺庙园林的整体性保护研究———以武汉市古德寺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6,35(1):53。

[7] 李上宾、王涛.古德寺探骊[J].华中建筑.2006,02(23):148。

作者简介:

曾婷(1994.3—),女,汉族,籍贯:湖北省广水人,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建筑学,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论文作者:曾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关于中国文化遗产中历史建筑的自我保护与传承论文_曾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