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点、彩色多普勒表现,以及超声对该病的重要诊断价值。方法:结合30例患者的资料,对患者腮腺的内部回声、大小、形态及周围淋巴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高频超声对临床诊断的3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腮腺腺体及周围淋巴结情况进行局部扫查,观察其大小、回声改变及彩色多普勒表现。二维图像表现为所观察的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多为弥漫性,内部可见多个低回声,常会探及周围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显示炎症腺体内血流会增多,呈低速低阻型。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二维声像图及CDFI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因此对动态观察腮腺炎的诊断、治疗效果以及随访有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高频超声;流行性腮腺炎;彩色多普勒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136-01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3年7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30例,年龄3~15岁,平均9岁;病程7~15天。30例经过临床及各种辅助检查最后确诊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18例患者所在地有流行病史,且与发病者有接触,均出现轻度到重度的耳前肿胀及压痛,多数伴发热,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由于唾液淀粉酶排出受阻而出现实验室检查中血清、尿淀粉酶明显增高,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
仪器与检查方法:仪器型号GE LOGIQE9,TOSHIBA APLIO500,使用线阵探头,频率5~12MHz。患者仰卧平躺,双手放于体侧,充分暴露腮腺部位,根据腮腺的解剖学特点探头做多方位、多个切面的二维扫查。观察腮腺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特点及周围淋巴结情况,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腮腺内部血流情况。正常腮腺解剖及声像图特点为位于下颌后窝,外耳道前下方,上抵颧弓,相当于耳屏水平,下达下颌骨下缘,前缘位于咀嚼肌中部,后界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及乳突部,内部回声细致且均匀,呈现类似三角形的特点;腮腺的导管开口于颊粘膜腮腺导管乳头处(上颌第二磨牙水平),其体表投影相当于耳屏至鼻翼根部与口裂间中点的连线上,此点在超声诊断上有重要意义[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颈外动脉血流与1至2支动脉分支血流,腺实质内基本无血流信号。腮腺炎Ⅰ类声像图特征为腺实质内部回声尚均匀,或伴有肿大淋巴结低回声团;Ⅱ类表现为内部回声区呈现密集细小特点。另外两类声像图中彩色血流信号均变多,特别是Ⅱ类[3]。
2.结果
30例声像图特征:双侧腮腺肿大22例,单侧叶局限性肿大8例。双侧腮腺肿大者部分为不对称性肿大,常以一侧肿大为显著,腮腺回声大多为低回声,回声增粗,不均匀,探头压之有明显触痛。患侧腮腺轮廓模糊不清,肿大的腺体外形趋圆形,并向外突出。而化脓性腮腺炎患者多为腮腺的单侧肿大。CDFI 表现:儿童腮腺炎声像图变化较大,多普勒显示腮腺实质内彩色血流信号增多,RI 0.52~0.74,平均0.59,呈低速低阻型。可作为腮腺炎诊断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发展与转归:患侧腮腺由弥漫性不均或欠均匀的回声逐渐变的均匀一致,腺体大小也逐渐从肿大明显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发病时腮腺内及周边会出现多发肿大的淋巴结,而经过治疗及逐渐恢复后肿大的淋巴结缩小,减少,彩色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纵横比≥2,没有融合现象,边界尚清晰,且随着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基本恢复正常。上述所见均为流行性腮腺炎好转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3.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冬春季多见,本病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传播。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为其主要病理特征,受感染的腺体因肿胀,有渗出物,腺泡坏死,淋巴细胞浸润,点状出血性病灶等,其他器官如胰腺及睾丸也可发生类似病理改变。可致使腮腺的超声表现为边界模糊不清,实质回声的增粗、减低、不均匀[4]。很多原因会引起腮腺内部、周边及颌下区的淋巴结肿大,本组病例的淋巴结声像图表现,结合临床提供资料考虑为腮腺炎症所引起反应增生性淋巴结肿大。受侵及的腺体由于充血,故内部增粗的血管,有极其丰富的搏动性的红蓝彩色血流,呈“火海征”。
高频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操作简单方便的检查技术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又因其可反复操作[5],因此利用高频超声对30例临床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进行动态追踪观察,观察患者的颈部及颌下区以及其他受侵部位的二维超声表现和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明确受侵腺体的异常改变,了解周围淋巴结肿大情况,可发现流行性腮腺炎受累部位具有特征性改变的声像图,利用其声像图的特征性表现,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对治疗效果的随访也有重要意义。但其声像图表现与化脓性腮腺炎、腮腺肥大、腮腺内非特异性淋巴结炎、颈部淋巴结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的声像图表现有相似之处,因此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相鉴别。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依据流行史、接触史、腮腺肿痛特点作出诊断,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超声阳性诊断率要明显高于临床诊断率。流行时期,在儿童聚集场所不典型的病例以及成人病例易误诊。高频超声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就有很大帮助。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由细菌感染所引起,起病急,临床表现与流行性腮腺炎极为相似,而超声声像图有助于鉴别,当耳下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并出现团块状融合时,临床上触诊时难以区分,而超声声像图可进行明确诊断。颌下腺导管结石较多见于成年人,常常伴有腺体的炎性肿大,临床也较难区分,而超声的特征性改变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帮助。超声表现也与流行性腮腺炎有所不同,腺体边缘轮廓增强,不光滑,可见浅分叶,实质回声明显强弱不均[6]。
综上分析,特征性表现的声像图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更为精确的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文益.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0.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四版.
[3]马立虎.中国处方药 2015 02期.
[4]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 第五版.
[5]孙新党.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09期.
[6]柳忠锋,于丽丽.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7,4(3): 182.
论文作者:陈兆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腮腺论文; 声像论文; 超声论文; 多普勒论文; 回声论文; 腮腺炎论文; 腺体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