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让北医院 163114
摘要:目的 探讨并研究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 月我科收治72例肺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之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肺心病;护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are.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selected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4,72 cases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After the treatment,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and promote the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senile pulmonary heart disease;nursing intervention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又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右心室肥大或肺动脉高压症状,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患者年纪大、机体抵抗力差[1]。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 月对收治老年肺心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给予有效、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4月~2016年4 月我科收治肺源性心脏病 72例,男40例,女 32例,年龄62~82岁,平均(72.1±3.5)岁。病程8~25年,平均(10.3±5.71)年,诊断均符合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氧气吸入、解痉、平喘、祛痰、扩血管等对症治疗,同时积极纠正酸碱失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包括饮食、体位、症状体征各个方面的护理。观察组分别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给予干预。
1.2.1心理护理由于慢性肺心病发作时病情多急、重、易复发、不能治愈的特点,患者常反复住院,容易产生失望、焦虑、愤怒、悲观等不良情绪[3]。针对上述情况,护士应注意护患沟通技巧,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关心患者,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的消除其恐惧和不安情绪,增加其安全感,亲切感,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
1.2.2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心率、意识、呼吸等变化,如出现意识恍惚、表情淡漠、语言错乱、头痛、嗜睡、烦躁等性格及意识的变化,应估计到可能是呼吸衰竭的先兆,肺性脑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4]。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呼吸急促多表示缺氧,呼吸抑制或不规则为重症呼吸衰竭的征兆。肺心患者静脉点滴不宜过快,20~30滴/min为宜,输液量不可过多,以免引起肺水肿。
1.2.3呼吸道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患者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氧流量 2~3L/min,采用鼻导管吸氧为宜,可应用35%~50%的酒精进行湿化吸氧。促进痰液稀释排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障碍,缓解缺氧症状[5]。促进有效排痰,肺心病患者往往痰液多且粘稠,不易咳出,须帮助患者进行有效排痰,病重者在排痰前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多饮水,配合超声雾化吸入;病情允许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教会患者在深呼吸后憋住,然后突然用力咳嗽借助胸肌腹同时收缩,是胸腔压力增高,产生瞬间爆破力将声门打开使肺脏深部的痰液咳出[6]。
1.2.4加强基础护理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及睡眠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活动,取坐位或半卧位,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由于患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容易发生压疮,因此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给患者翻身或使用气垫床等。
1.2.5饮食护理多食富含高蛋白、高热量及富含高纤维素的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忌食产气性食物,以免腹胀,使膈肌上抬,影响肺部换气功能,最好少食多餐,4~5次/d,鼓励多饮水,3000ml/d左右为宜,以利痰液的排出[7]。
1.2.6健康教育肺源性心脏病绝大多数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7]。指导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做一些适当的活动,以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深呼吸运动。可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但锻炼时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分劳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戒烟。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36例患者,其中治愈12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满意率56%。观察组36例患者,其中治愈20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满意率1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之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2并发症比较观察组 36 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肺心脑病、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均病情好转出院,随访无复发。对照组 36例出现并发症 6 例,其中肺心脑病3例,呼吸衰竭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常见于老年人群的疾病,患者极易病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8]。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障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干预不仅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康健.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诊治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0,17(5):266-268.
[2]徐巧云.慢性肺心病患者56例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4):168-169.
[3]蔺大明.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28-29.
[4]孙霞,刘洪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75 例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10,12(8):183.
[5]王翠兰.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2,12(4):632-633.
[6]王淑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22.
[7]那丽秋,吴立静,邓淑仙.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201.
[8]孟丽霞,周丽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10,11(23):3432.
论文作者:张红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患者论文; 肺心病论文; 心脏病论文; 呼吸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并发症论文; 病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