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落”到“无声整合”--论民族企业文化运作模式的转变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从“起落”到“无声整合”--论民族企业文化运作模式的转变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变“起飞落地式”为“无声一体化”——谈国企业文化运作方式的改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论文,运作方式论文,文化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方式和运作方式上,有一种方式叫“起飞落地式”。“起飞落地”是一种比喻,是指在观念上先有一套价值理念体系,然后去落地,此种方法绵延至今,是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

一、“起飞落地式”的主要问题

1.“起飞落地式”错把企业文化当作一次性工程,以为设计了几个漂亮的理念,然后让企业去落地,企业文化就大功告成了。

以我担任十八年国有企业厂长兼书记的经验来看,文化哪是这样容易形成的。我们通常是先有某件事和某种情况的发生,然后大家对于怎么办形成共识,最多的表现形式就是领导人的讲话或者公司文件,有时候也会定下几条规定(这些讲话、文件和规定有时候是有明确的文化动机和文化目的的,有时候也并不是自觉地渗透着什么文化策略或管理原则的),然后大家就照着这么做,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成为员工日用而不知的“常识”和潜意识,任何违背这种常识的行为都会被视为错误的,不对的,不好的。在组织权力所笼罩的空间中,在多种要素与形式的作用下,一种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的同一性被逐渐建构起来,一种普遍被认同的思想世界逐步形成。再以后,可能大家把具体的制度或领导人的讲话给忘了,可事情还是自然而然地去做,一种文化也就形成了。有时候我们也会推出一两句口号(那时不叫理念、价值体系),但都是顺势而为、顺情而为,不像现在这样一下子推出那么多理念,然后再去“落地”。

文化是一天天渐进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说“起飞”是不确切、不科学的。它似乎并没有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有明确的起点,因为人们的认识过程是有继承性、延续性的,不存在一个截然分明的起飞时间。人们在进入一个企业的时候,就带有自己的价值观,就带有自己的文化记忆,而且这种文化记忆已经有一些共同性,这就是企业文化逐渐形成的思想基础。文化是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人们的认识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是“起飞落地式”一次完成的,它有一个不断反复培植的过程。

企业文化不同于ERP,也不同于平衡记分卡,可以有一个起始时间和实施仪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是要深植或改变人们内心深处潜意识里的东西。它是一个工程,但它不是一次性的建筑工程,它是与企业同生死、共始终的长期的灵魂工程。文化的建树要顺时而为,顺势而为,顺情而为,顺人而为,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像造一座房子,宣布某日开工,某日落成。文化的积累有它的规律,规律是不能创造也不能违背的。“起飞落地式”有违企业文化的建设规律,所以注定没有好效果。这种“起飞落地式”就好比人工降雨,不是春风化雨,毕竟不是云气交互作用的结果,没有了那种自然功效。“雨过地皮湿”,充其量只能是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直到推而不动,因为它实质上不是群众自发的、自生的、自愿的,形成不了持久的文化力量。

2.“起飞落地式”错把企业文化简单地归结为价值理念,以为有了一套设计好的价值理念,然后去实施就能建成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意识形式和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企业文化也绝不仅仅是一套价值理念,它还有传统、习惯、心境、环境、氛围,文化网络等等,这些东西怎么起飞?没有这些,仅仅是干巴巴的几条理念,这就成了文化,岂不是笑话?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我能提炼出几句漂亮的、富有哲理的、与众不同的理念,这就能形成自己的文化了。其实,仔细想想,现代企业文化所提炼出来的理念,无非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二是时代意识,三是管理经验,包括别人的和自己的经验。可以说,我们的许多价值理念都是从这三个方面总结、加工、改铸、提炼出来的,其思想精神绝大多数不是现在才有的,更不是你独有的,只是往往说词不同而已。明乎此,即使我们没有设计出那么些漂亮的理念,只用日常语言,同样可以达到深入人心的作用,发挥出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一位老工程师曾经对我说,我们那时候没有口号,也没有理念,更没有“企业文化”这个词,但上上下下都重视质量,没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每一个人都很严谨,成为一种风气。现在质量口号、理念一大套,可质量问题仍是层出不穷,你说哪种是文化?这就生动说明了不是有了人工的理念体系,就有了企业文化。我们很多理念,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理念,都是人们心里已有的东西,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只是说词不同,问题是是否真正化入人的灵魂,化为人们的潜意识,化为人们自觉的行为方式,化为无处不在的目光。

“落地”就是执行,“落地”并不代表生根,它与“文化”还不同,这里关键是个“化”字,没有这个“化”字,这次执行了,下次不一定执行。比如,你让人擦桌子,你规定他擦五遍,他第一次可能执行了,擦了五遍,第二次就可能擦四遍,看看擦四遍也很干净,下一次就可能只擦三遍,再下一次可能只擦二遍,以后,每况愈下,几天擦一遍。这就是强调“落地”和强调“文化”的不同。企业文化是心的文化,改造人心不是规定几条理念就能奏效的。当然,我不是否定理念,问题是在于理念是从哪里来的,是如何化的。事实证明,“起飞落地式”在我国多数是一阵风,有的连一点雨都没下,根本就没有进到人们的心里,多数职工都把它当作一种形式,而没有把它当作一种文化。

3.“起飞落地式”错把CI当作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可以借助CI,但CI绝不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远比CI丰富、深邃、复杂。CI设计和企业文化都是运用文化手段经营管理企业的一种方法,但CI不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重在内在的精神塑造,是企业管理的贯穿线;CI则重在外部的形象识别,仅仅是企业形象策划的一种技术方法,就两者的内涵来说,不可同日而语。关于两者的区别,我们只要了解一下CI和企业文化兴起的历史就很清楚了。由于企业文化有塑造企业形象的职责和功能,而CI又有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的内容,所以两者在这些方面有交叉。于是,一些人就认为CI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CI。许多策划公司出于种种原因,也直接以CI设计代替企业文化设计,这些都加剧了人们对企业文化狭隘的、错误的理解,形成“起飞落地”式的企业文化思维,也加剧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两张皮。作为形象工程的CI设计,可以有“起飞”和“落地”(其实是起动和落成),但作为人心工程的企业文化,却远不是这样一蹴而就、一飞而成的。把CI当文化,是没有把握企业文化的真义,是对文化的一种肤浅认识,更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错误认识。

4.“起飞落地式”错把企业文化当作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真正的文化有如人的气质,无论穿什么都掩盖不住,它是多种要素长期作用和历史传统长期浸染的结果。

而许多企业和咨询公司错把企业文化当作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他们无视企业的基本人性,无视员工和干部的素质及心理成熟度,也无视企业的历史传统,以为企业文化可以任意设计,可以随时起飞,可以“天马行空”、“无中生有”,以为设计什么理念,就一定形成什么文化,他们把文化当作外套,有的咨询公司甚至把基本同样的服装套在不同的企业身上。其实,真正的文化不是一次性打扮起来的,而是慢慢养成的;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生的;不是刻意的,而是自然的;不是强制的,而是自愿的;不是被动的,而是自觉的;是生活化的,而不是运动化的;是意识形式和生活方式,而不是包装,不是外套;它是每时每刻、一言一行的耳濡目染,而不是一次简单的“起飞”和“落地”;它是春风化雨,不是急风骤雨;是企业全体的,而不是专属于某个部门的;是无声的融入、不经意间的渗透,而不是刻意的揳入和掺人;是靠沟通、习惯、暗示、象征、感染、熏陶、影响、示范,而不是靠运动、靠强制、靠教条式的说教和宣传。它有设计,但这种设计是巧妙的,不着痕迹的,不是给人一种强加和刻意的感觉。

5.“起飞落地式”错把企业文化当成张白纸。

文化是传承的,文化建设是没有白手起家的,任何企业的文化都不是一张白纸。

“起飞落地式”就好像起飞之前企业没有文化似的,这种蹈虚凌空的“起飞落地”割断了企业本有的历史联系,就像江面上突然树起了一座大坝,截断了江流,标志是有了,但流“断”了。给人的感觉这种文化不是内生出来的,而是创作出来的,炮制出来的,硬贴上去的,硬掺进来的;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给的。其实,文化并不像一棵根上带着泥土的植物,它不可以任意移栽到任何地方。

二、变“起飞落地式”为“无声一体化”

我们现在需要另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以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真义为立足点,从心理建设和文化形成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出发,结合企业实际,与管理工作一体,将企业文化无声地融入企业的领导和运作之中,这种方式我谓之“无声一体化”。

“无声一体化”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传统文化、时代意识和管理经验融合而成,为特定企业所有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形式和生活方式,这种意识形式和生活方式是靠潜移默化形成的,而不是靠“起飞落地”形成的,它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靠团队感染、环境熏陶、学习教育、模范影响、情感礼仪、文化网络、习惯培养、心理暗示等一些长期的功夫自然形成的,而不是在短时间里打造而成的。它是靠积累,而不是靠“起飞”,它是靠养成,而不是靠“落”成,它是内功,不是外包工。

企业文化,化在无声,在无声中发生变化。“无声”,是一种比喻,是指自然合宜地、不动声色地、不着痕迹地,是深植、潜入、融合、渗透,是踏雪无痕、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静水深流,是自然而然,约定俗成,它有时也需要大张旗鼓,但不给人以勉强之感,强加之感,牵强之感,刻意之感,人为之感,做秀之感.附加之感,游离之感,它使人们能从内心自觉自愿地接受、认同、诚服;“一体”,是说企业文化要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结合管理工作一道去做,结合处理问题和待人接物一道去做,是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各种活动结为一体,融为一体,揉为一体,化为一体,而不是两张皮;“化”,有多重属性和意义,作为后缀,它在“一体”这个名词之后构成形容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是指达到一种化境,也就是达到企业所期望的一种高级的文化状态和管理境界;作为动词,“化”是教化、感化、同化、融化、潜移默化、是感染、熏陶,是涵化、内化、变化、“使变化”,是化除、化合、化生、化育、化雨春风;至于化什么,大家都知道,化心,化行,化境,一句话,化人,以文化人。企业文化运作的艺术、诀窍和方法,突出地就在这一个“化”字上,企业文化的真义在相当程度上也表现在这个“化”字上,我们应当细细品味这个“化”字,在“化”字上做好文章,它与“起飞落地”属于两种不同的路数,自然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随着企业界变“起飞落地式”为“无声一体化”,企业文化咨询界也必将面临着转型。企业文化建设需不需要设计?当然需要,但这种设计绝不仅仅是设计几条价值理念,然后叫企业去落地,而是在于企业文化怎样作用于企业、运用于企业,怎样让企业文化发生效力,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和什么心理背景下,用什么文化手段、文化理念去引导企业、凝聚人心、管理企业。这种设计是在充分认识和遵循企业文化建设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是和管理实践一道进行的精心的、巧妙的、科学的设计,是合时、合地、合人心的设计,不是牵强附会,不是东施效颦,不是移花接木。它是随企业的需要而随时进行的,而绝不是一次性的“起飞落地”。它是人心工程,不是建筑工程;它是灵魂工程,不是形象工程。它一定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真正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

我们的咨询公司应该在如何“无声一体化”地建设企业文化方面为企业出谋划策。要么你就搞CI设计,而不要说成搞企业文化,把人们的认识搞乱了,结果,CI不像CI,文化不像文化。这样下去,我们的路会越走越窄。我们自己也无法深下去,做不出大成就。我觉得,咨询公司应当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经营思路和经营范围,我们究竟为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变“起飞落地式”为“无声一体化”,咨询公司不是无事可做,同样可以大有作为,“无声一体”同样也需要设计,策划,而且是更高级的设计和策划。

“起飞落地式”虽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许多问题,但它顺应了当时企业的心理需求和宣传包装的需要,客观上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普及和推广的作用。但它把人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搞乱了,把企业文化的运作方式搞错了,导致我国目前企业文化乱象丛生,效果不彰。

我认为现在到了矫正它的时候了,不矫正,我们无法与国际企业文化接轨,也无法与世界文明对话。随着人们认识深化和实践的深入,“起飞落地式”必然要被“无声一体化”所取代。

标签:;  ;  ;  ;  

从“起落”到“无声整合”--论民族企业文化运作模式的转变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