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初中德育教育论文_刘淑琴

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初中德育教育论文_刘淑琴

刘淑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三中学 山东省 德州市 2511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对德育方面有进一步理解的关键时间段,科目多,压力大,学校教学的重点更多的放在了学生的主课课业上。然而这些学生是将来社会的顶梁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但要有优秀的成绩,不凡的能力,更要有好的品质和过硬的素质。所以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更加应该注意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初中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中,面对的是书本,和外界的接触并不会太多,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成为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初中德育教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075-01

引言:科技发展,历史变迁,时代日新月异。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声音充斥在初中生的脑海之中。很多没有经过过滤和挑选的声音对初中生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容易使得他们的人生方向发生偏转。如何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了关键。传统文化之中,关于德育方面的事例颇多,值得教师借鉴,在教材讲解时进行引用说明。在德育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讲解,利用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感染学生,促使其在德育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一、允许多种课堂形式的存在

科技发展,信息爆炸,电子产品出现在了初中生的生活中。声音和画面对视觉的冲击,带给初中生留下的是深刻的印象。为了促进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可以在德育教育的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的方式,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传统文化之中选取适合初中生的范例,制作成视频或者是音频的方式,在课堂上播放出来。传统文化之中有诸多的范例,教师也可以在德育教育的课堂上将自己要陈述的观点或者是讲解的内容以一个课前小故事的形式抛砖引玉,引出自己想要传达的主题,吸引同学兴趣的同时进行提问,进而促进其思考。课堂上可以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在此期间,允许学生自由发言,这一过程,是初中生自发思考的过程,在这样过程中的收获,要远远比教师进行直接口头上的传授效果要好很多。传统文化之中被保留下来的珍贵的,值得学习的,对人的德育教育大有好处的部分,完全能够和教师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相结合,让初中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教师应该明白,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说都是一个相当长的征程,不能够期待在短时间之内就得到最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素质和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

二、收集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教科书中内容的讲解,多数是教师口头讲解,直接的讲述,相当于背书,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教科书中虽然有范例,但是范例的数量有限,并不能够完全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于德育方面的思考。德育的范围广,包括的内容多,其对于学生的要求并非在上完课之后,学生就能够完成或者是达到。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化正可以做到辅助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文化范围广,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根据一个命题去寻找传统文化之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相关事例进行收集,在班级之中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学。以这样的形式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极能够引发学生的对其的兴趣,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兴趣是学生探索和学习的主要动力,能够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的思考和解决,将学习到的内容充分的转为自身所有,所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是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关注学生本身,找到其兴趣所在,进行引导,引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强化传统文化的存在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初中生面临学业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和家长注重的是成绩的提高,能力的增长,往往忽视了德育教育,不能够让初中生全面发展。德育教育方面的责任则更多的落在了教师身上。在现在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下,多数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认为传统文化是老一套的大有人在,在教学方面,传统文化的缺失更是令人遗憾。尤其是在现代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没落,越发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建立对于传统文化正确的定义。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德育教育的主题,结合传统文化,和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办诗社,对对联等等。在枯燥的学习环境中,能够举办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防松心情有极大的好处。对传统文化更多,更好的进行了解,有更加全面的认知能力,为初中生的德育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四、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更好的结合

对于初中生的德育教育的目标十分的明确,强调爱国,在民主和法制方面教师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使得其对于自身和社会有更准确的认知,不仅仅是道德方面,同时还有诸多优秀的品质,都对学生有具体的要求。然而在学业的压力之下,应试教育的背景中,初中生难免迷茫。有许多问题难于对教师开口。而在传统文化中,德育教育所提及的诸多相关的问题几乎都有事例出现,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借鉴。在教师的指引之下,更好的面对和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仅帮助学生全面的发展,还能够让传统文化更好的继承和传扬下去。

结束语

不论何时,细品中国传统文化,对自身都极有好处。初中阶段,是学生时期重要的阶段之一,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更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育。教师通过传统文化和多种教学手法结合,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发思考,从而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他们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彦.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239-240.

[2]张子珍,曹丽娟.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9,6(51):267-269+280.

[3]甘晓霞.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管理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5.

[4]张新异.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体育运动学校德育教育[J].青少年体育,2015(07):62-63.

论文作者:刘淑琴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初中德育教育论文_刘淑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