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421002
【摘 要】对于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来说,磁共振和CT都是常用的检查方式,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两种方式在该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最终发现磁共振在早期的脑梗死、小病灶脑梗死和脑干、小脑梗死的诊断更加具有优势。
【关键词】磁共振;CT检查;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价值
多发性脑梗塞是患者的脑组织中出现了多个缺血的病灶,这种类型的疾病一般在50-60岁的男性人群中较为常见,导致患者出现多发性脑梗塞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和脑动脉多发性硬化。在多发性脑梗塞的病因检查当中,如果医生能够及时对患者脑梗死的部位及梗塞的面积大小情况进行确认,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多发性脑梗塞治疗工作的推进。在对多发性脑梗死影像学的诊断当中,一般需要依靠CT或者MRI(核磁共振技术)等技术来进行研究。在临床的治疗当中及早确定脑梗塞的位置和面积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CT及核磁共振技术在多发性脑梗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元月至2017年5月份临床疑脑梗死的61名病例接受本次的研究,其中,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检查的患者有61人次,在这61名病例当中,急性脑梗死送入诊室治疗的有48人,发病到送入医院接受治疗时间小于24h的有23人,大于24h小于72h的有25人,剩下的13名患者是陈旧性脑梗死的病理。在这些患者中由于高血压导致脑梗塞的有23人,由于动脉硬化导致脑梗死的有28人,由于脑外伤导致脑梗死的10人。在这些病例当中,患者本人和他们的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情况都是知情的,年龄在60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岁。
2、检查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采用磁共振和CT的检查方法来对他们进行检查。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采用飞利浦型号为BriLiance16螺旋CT及Achieva 1.5T磁共振来作为扫描机,MR扫描序列为:T1WI,T2WI,T2FlAIR,DWI序列。在对患者进行磁共振和CT的检查过程当中,会注意观察患者脑梗塞病灶的具体情况、病灶的具体数量以及它所在的具体部位。使用CT对患者进行颅脑的CT检查,它的检查矩阵是512×512,层厚为10mm,在兴趣的区域中使用5mm的薄层来进行扫描。使用磁共振一切来对患者的大脑进行磁共振扫描的时候,会根据具体的扫描结果来确定是否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在扫描结束之后会对患者的磁共振或者CT扫描之后所得到的影像学结果进行观察,对每一种扫描方式在扫描之后所得到的患者的梗塞部位进行确定,同时确定梗死灶的数量和大小情况。在检查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在发病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体积以及不同的部位对患者进行检查。,
3、评价指标
对使用CT诊断方式以及磁共振诊断方式对多发性脑梗死准确率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对这两种诊断方法所得到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异性,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数据统计
关于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使用SPSS软件来进行处理和统计。
二、结果
使用CT来对脑梗死进行诊断的病例当中,发病时间小于24h的患者一共有23例,检出4例,检出率仅为18%。发病时间在24h至72h的患者有24例,检出22例,检出率是91.7%。发病时间大于72h的患者有14例,检出14例,检出率是100%。相比之下,利用磁共振来进行检测,上述三种类型的患者检出数量是21、23、15,检出率分别是91.5%、95.8%和100%[1]。由此可见,磁共振的检查效果要明显比CT的效果准确,并且在早期的诊断中检出率更高。这两种诊断方式在影像学特征方面,都比较明显,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主要在密度影、信号等方面有着体现。对于发病在24h之内的患者中,使用磁共振检测技术具有优势。对于发病在24h至72h的患者和发病在72h以上的患者中,两种检测方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磁共振和CT对不同体积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来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磁共振可以检测出小于2mm的梗死灶共有27个,大于2mm的梗死灶有85个,前者的比例是24.2%。相比之下,CT检测出的小于2mm的梗死灶有6个,大于2mm的梗死灶有83个,前者的比例是6.7%。由此可见,对于2mm以内的梗死灶来说,磁共振的检测效果更好,差异也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对磁共振和CT对于不同梗死部位的检查来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磁共振检出基底节区的梗死一共有17个,脑室旁梗死有22个,额叶梗死有22个。相比之下,CT检查出来的基底节区梗死是15个,脑室旁梗死是22个,额叶梗死是11个。总的来说,磁共振在对小脑和脑干梗死的检测上它的检出率要高于CT,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三、讨论
在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当中,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特点来开展相关的诊断工作,同时还可以结合患者的偏瘫、运动障碍以及失语等症状来对患者的具体梗死部位展开推断,从而完成对患者的初步诊断工作。如果遇到了病情比较严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那么在临床上就需要及时地基于手术方面的治疗或者溶解血栓方面的治疗。在开展治疗的时候需要对患者具体的梗死部位、梗死面积的大小以及是否是出血性梗死等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才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有利的治疗方案。在对脑梗死影像学进行诊断的时候,磁共振和CT都是常用的检查方式,但是磁共振可以在脑梗死病变的较早阶段作出相应的诊断,而CT的检出率是比较低的[2]。磁共振对于小梗死灶的检出率也比CT的检出率要高,并且在脑干和小脑等部位的检测中更具有优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临床的对照试验,可以发现,CT技术、磁共振技术的成像都可以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但是磁共振对于早期的脑梗死、小病灶脑梗死和脑干、小脑梗死的诊断更加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金萍.磁共振和CT检查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6):59-61
[2]林华棒,李春梅,周龙寿.MRI与CT影像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8):1453-1455
[3]朱红霞,陈义林,林平.MRI与CT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06)
[4]吴胜才,王学林,汪峰.MR与CT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03)
[5]资绿林.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延边医学,2015(07)
论文作者:戴亚军,刘睿,冯友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磁共振论文; 患者论文; 检出论文; 脑梗死论文; 多发性论文; 病灶论文; 部位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