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南部县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300)
【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于我院并经病理学证实为甲状腺结节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CT扫描共诊断出良性结节42例,恶性结节4例,CT检查的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66.67%,灵敏度为84.21%,特异性77.89%;MRI检查共诊断出良性结节41例,恶性结节5例,MRI检查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83.33%,灵敏度为71.56%,特异性为83.27%。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方面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在灵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采用CT和MRI检查均具有良好的诊断的准确率,两种不同诊断方法在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中各具特点,因此临床诊断中应该采用两种诊断方法相联合的方式进行诊断以提高准确率。
【关键词】CT;MRI;甲状腺结节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080-02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存在肿块,且肿块会随着吞咽动作随甲状腺上下移动的甲状腺疾病,该病多发于中青年人,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1]。甲状腺结节具有良恶性之分,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良性,少数结节会演变为恶性,两种不同的结果治疗方法大不相同,因此早期的诊断至关重要[2]。现阶段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方法有CT、超声和MRI,不同诊断方法的效果各不相同,还没有特别理想的诊断方法。为了进一步探讨CT和MRI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本文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于我院并经病理学证实为甲状腺结节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于我院并经病理学证实为甲状腺结节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1~78岁之间,平均年龄(64.35±8.47)岁。单发结节26例,约占56.52%,多发结20例,43.48%;结节大小为0.32~4.39cm,平均为(1.73±0.54)cm。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中吞咽困难19例,颈部异物13例,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声音嘶哑5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其中CT检查采用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MX6000双排螺旋CT机对患者下颌角到胸骨入口部位进行平扫,包括所有甲状腺组织,患者取仰卧颈部过伸位,然后进行增强扫描,将扫描参数设置为层厚5.0mm,层距5.0mm。MRI检查选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HDE 1.5T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的甲状腺横断面及冠状位进行扫描,层厚设置为4mm,线圈层距设置为1mm。完成检查后分别由3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学诊断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理类型与影像学变现
经过CT扫描共诊断出良性结节42例,CT诊断可观察到甲状腺弥漫性增大、结节外形呈现不规则形状,结节边缘可见不均匀的强化环且内部密度不均匀;恶性结节4例,结节内部呈低密度且不均匀,内有不规则坏死区,伴有钙化,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颈部淋结强化,出现囊性病变,部分结节有细颗粒状钙化现象。MRI检查共诊断出良性结节41例,其MRI表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可观察到清晰的结节边缘,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恶性结节5例,其形状不规则,结节边缘模糊,信号显示不均匀,周围组织发生浸润并向颈部淋巴结转移。
2.2 诊断的准确率和特异
所有患者经手术和病理学诊断证实良性结节40例,恶性结节6例。CT检查的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66.67%,灵敏度为84.21%,特异性77.89%;为MRI检查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83.33%,灵敏度为71.56%,特异性为83.27%。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方面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在灵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的的多发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缺碘、基因突变、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等原因造成,临床上将其分为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结节,其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早期的诊断对于临床治疗非常重要。CT和MRI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CT检查可清晰的观察到甲状腺结节的形态、边缘、密度,CT增强扫描可以显现甲状腺结节的密度和钙化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其良恶性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3]。MRI则可以多方位多层面的显示甲状腺结节的情况,增强扫描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结节的分界以及恶性病变对周围组织和器官的侵犯情况,但是MRI信号不能用来准确的对良恶性进行鉴别[4]。因此临床还需要近一步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与良恶性鉴别的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支持。
本研究中,CT检查的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66.67%,灵敏度为84.21%,特异性77.89%;MRI检查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83.33%,灵敏度为71.56%,特异性为83.27%。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方面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在灵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甲状腺结节采用CT和MRI检查均具有良好的诊断的准确率,两种不同诊断方法在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中各具特点,因此临床诊断中应该采用两种诊断方法相联合的方式进行诊断以提高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杨少民.甲状腺结节CT及MRI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3,06:102-103.
[2]洪春天,陈德波.对比分析CT和超声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5,01:192-193.
[3]边国明,张锋燕.CT联合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09:1673-1675.
[4]钱丽军.CT和MRI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当代临床医刊,2015,06:1720-1721.
论文作者:陈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
标签:甲状腺论文; 患者论文; 两种论文; 准确率论文; 灵敏度论文; 方法论文; 特异性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