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提问的创新论文_孙慕良

语文教学中提问的创新论文_孙慕良

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裴德镇农垦牡丹江管理局机关子弟学校 孙慕良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强大繁荣的动力。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能创新,老师在教学生时主要有创新的方法,创新的问题设置现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努力重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认知有重要作用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有创新精神,对人才观、成才观要有创新的认识。要勇于对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行改革创新。

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过程中老师应该怎样进行创新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原则

语文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以教材的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推动学生去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进行提问时应该以教材为基础,突出重点难点,以引起兴趣和推动授课为起点,有序设计问题,不能思维混乱,随意提问,让学生毫无目的的学习。设计提问时一定要让学生能在思考和回答中获得新的感悟和知识。比如,在学习《乡愁》这首诗时,老师要把握好乡愁的内涵的四个层次。当学生基本理解了这首诗的表达形式之后,老师可以近一步引导:余光中的乡愁都是通过什么具体的事物表达出来的、为什么用这四个事物?自然而然的引出对“意象”这一手法的体会学习。再通过四个叠音词的反复体会,层层提问,让学生感悟到作者表达出来的“乡愁”的特点是绵长细腻的。四个“乡愁”又是不同的,用朗读体会它们之间的不同,近一步理解“乡愁”不同的内涵,和作者的心路历程。最后升华到家国情怀。这样采取系统性提问方式,不但迅速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还提高了学习课文的高度和深度,教学效果自然更好了。

(二)启发性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必须得具有启发性。因为启发性的提问,才可以引导学生的进行活跃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不断的探究和学习。在进行启发性提问时,问题的设置不能太简单,应该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到,既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又让学生不断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问题设置的具有启发性,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分析问题。例如,教授《乡愁》这首诗的最后一节的时候,我将提问和现实中的所见联系起来:前几天我看见大雁排着人字形队伍向南飞去,为什么大雁年年都要南飞?再联系余光中,诗人也想回到离别二十多年的故乡,这表达我作者的什么心情?什么情感?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很容易体会到诗人乡愁的家国之思,家国之悲。

(三)应用性原则

应用性原则能准确地表现出提问的效果。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尽量参与到问题思考之中,把提问的难易度科学设计。语文老师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必须综合估量,学生学业水平及知识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在教授《乡愁》这首诗的时候,假如我上来就提问:这首诗中作者借用哪四个意象来表达乡愁的感情的?学生一定会落入茫然和枯燥之中,即使能答出,也让学生跳出了诗歌的所营造的氛围,让整首诗的学习变得索然无味了。我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提问:乡愁是抽象的,看不见的,可是聪明的你是从哪是看出来的呢?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具体的事物。这时我再适时的引出“意象”这个词,学生就好理解了,也对这四个“意象”注入了情感。二、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置方法

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安排问题。

(一)创新问题的切入点

老师设置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多从创新的角度考虑,让新颖的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参予到主动学习中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我在教授《乡愁》这首诗歌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回不去的感觉也是乡愁,我先出示了一张前一段时间学校大合唱时两个女同学的上台之前的合影,接着提问:这美好快乐的感觉就在眼前,但是还会回来吗?将要结束的初中生活还会回来吗?你有什么内心感受?这样贴近学生内心的问题切入点,学生感同身受,自然而然的沉入到“乡愁”之中,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想表达,想讨论,不断加深对文章感情的感悟,更好地体会作者诗歌境遇。

(二)创新问题内涵

语文课文里,虽然很多文字看上去浅显易懂,但含义深刻。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老师就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从细节入手,发现意义,领悟本质。比如,在学习《乡愁》这首诗歌的时候,诗人按照时间顺序讲了四次乡愁,这时我的问题是:四次乡愁为什么是“一枚”“一张”“一方”一湾“?为是这样的顺序?这样的问题设计牵出了诗人一生的境遇。这样问题促进了学生对乡愁内涵的思考和探究,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创新问题提出方式

创新还从提问方式上体现,教授较复杂文章的时候,老师必须按照化难为易的原则进行提问,同时要与学生的实际的学习能力想结合来设计问题,抓住问题的根本,去除旁枝末节,突出重点难点,深刻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比如,我在教授《乡愁》这首诗歌的时候,首先让学生通过诵读,读出感情,读出诗歌体现出来的悲伤和低沉的语调。有了整体感觉之后,再进行细致的提问:为什么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他和母亲到底经历了什么?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去思考,老师再给补充一些课外的资料,学生一点点懂得了余光中和母亲深厚的感情,也体会到了他失去母亲后的那种心情和写作意图。三、总结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充分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好的问题设计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我会以新起点再出发,我知道,问题的设置更离不开精准精彩的讲解。我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我的初中语文的课堂提问一定会精彩纷呈的。教学相长,我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提问的艺术,利用富有创新精神的问题设置,来调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断帮助他们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也会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论文作者:孙慕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中提问的创新论文_孙慕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