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主体公司制度探索科技管理新模式_科技论文

推行主体公司制度探索科技管理新模式_科技论文

实施学科性公司制探索科技管理新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模式论文,学科论文,科技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一直把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学校所蕴藏的巨大智力与技术资源并未被完全激活,现行的科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科技工作、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发展。针对当前高校科技管理中存在的新问题,我们提出了“激活大学资源、强化要素组合、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科技工作新思路,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逐步形成了“学科性公司制”的创新创业模式。

“学科性公司制”主要是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作为核心技术创建科技型企业,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更有效地开展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并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两年多的尝试表明,这种模式,在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激活学校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学科发展等方面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通过“学科性公司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大学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一批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和学科齐全的科研梯队。因此,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激活并保护他们的创造力,已成为学校科技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要问题。学校依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制订了《中南大学技术入股管理办法》,其中明确了“两个70%”;将技术成果出资入股所获股份的70%分配给有关科技人员,将非政府计划项目结余经费出资入股所获股份的70%分配给有关科技人员。这项政策的出台,突破了长期以来在利益分配中科技人员处于从属地位这一“瓶颈”,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通过学校技术成果入股、科技人员个人持股这种现代产权制度安排,既以产权的形式物化了学校的无形资产,增大了学校对社会的贡献,又以法律的形式真正固定和保护了科技人员的贡献和应得的利益,大大调动和保护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我校现有15位两院院士,他们是本学科领域国内最有影响的权威,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几十年来,这些院士们承担了大量重大科研课题,取得了大批重大科研成果,为国家的建设和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充分发挥这些德高望重的院士的引领作用,使之成为学校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领头雁,将更好地促进“学科性公司制”的实施。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教授领衔,学校与中国航空器材总公司等联合组建了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湖南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购置了产业化用地,利用企业化的运作机制来加快项目的产业化进程。钟掘院士以相关成果作价和利用非政府计划结余经费入股,联合国内几家大型铝加工企业,创建了长沙神润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化运作加快了工业铸轧机组的设计、制造、集成和推广。夏家辉院士领衔与湖南高科技创业投资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组建了湖南家耀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以现代企业形式组织开发生产基因工程技术及产品。在院士们的带领下,一批以博导、教授、骨干教师、研究生等组成的学科团队依托自身学科优势,以技术成果作价入股,与社会投资合作组建股份制企业,掀起了学校创新创业的热潮。

二、通过“学科性公司制”强化要素组合,促进成果转化

1.为知识要素与经济要素的组合提供良好的实施载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知识正在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科技与经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在传统的体制下,尽管企业需要大学的新技术来开发新产品,但往往由于缺乏对新技术的消化能力、害怕承担投资风险而不敢盲动,而大学的新技术又因此而由于缺乏开发资金和市场开拓能力止步于市场外,造成知识要素与经济要素彼此观望的局面。通过实施“学科性公司制”,不仅以其“学科”所拥有的高新技术的高回报率而引起社会资本的兴趣和关注,而且以“公司制”、“股权制”等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下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管理等要素的有效组合。短短两年时间,学校以技术出资入股组建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48家,总注册资金4.8亿多元,吸引企业与社会投资3.8亿多元。

2.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过去,由于缺乏资金、场所等中间试验条件,学校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由于难以继续扩大研究规模而被迫停留在实验室,不少成果延误了发展和转化时间。“学科性公司制”的实行,通过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学校一批实验室成果完成了小试、中试,实现了转化,为学校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如:株洲冶炼厂注资2500万元与我校合作创建了株洲联合科技电源有限公司,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了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纳米炭项目的中试,开始实现规模化生产;湖南衡阳共创实业集团注资2000万元与我校合作创办湖南中大高科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仅8个月时间便完成了高性能储氢合金材料项目的中试,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北京儒涛、重庆四维等与我校组建了重庆超思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开发学校一项专利技术——磁性材料制造新方法,经过近10个月时间,完成了小试和扩试,现正投资建设年产500吨的中试线,等等。

3.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新的运行机制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尽管原因并不只在高校单方面,但高校缺乏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确是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科性公司制”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化、市场化机制运作,因而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转化机制。例如:面对全国约8000台电解槽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学校无论是人力、资金还是市场方面都感到力不从心。在“学科性公司制”的体制下,学校教师组建了长沙业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来扩大生产,短短几个月便形成了产销两旺的局面,公司的注册资金也由成立的150万元增至1500万元;我校研制的国家"863"计划目标产品“配电网智能无功自动补偿、电能质量和负荷监视一体化装置”,面对国内40个亿以上的市场蕴含量,很快吸引了投资者的加盟,合作成立公司组织生产与销售,将产品推上市场,同时,通过市场信息的反馈又迅速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新产品。

“学科性公司制”实施的短短两年间,学校以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为主体的10000万元资产,带动了社会38000万元的资产投入,孵化了几十家高技术、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其中有8家企业获得了760万元的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9家企业获得2600万元的湖南省高技术引导资金,占全省该专项的60%。2001年学校的这些学科性公司实现销售额达50000万元,并有数家公司完成了上市融资所需的股份制改造,学校的“学科性公司”已成为区域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

三、通过“学科性公司制”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加强了学校开放式办学的基础

今天的大学已不再是单纯“传道、授业、解惑”的书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已成为任何真正的大学缺一不可的基本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学校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既有利于学校为社会做贡献,又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学科性公司制”的倡导使“知识资本”、“创新创业”成为学校师生耳熟能详的概念,为“教育与科技、经济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学科性公司制”的实施在科研选题和经费支持方面为学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有力的支持,极大地加强了所培养人才对社会的适应性。例如我校的工商管理学校,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600余人、研究生近1000人,为这些学生提供合适的研究、实习岗位成了学校的一桩难事,以往有90%的学生只能以虚拟的课题来完成研究和论文。推行“学科性公司制”后,该学院相继组建了6家学科性公司,这些公司在为社会提供服务时也注意吸收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参加,两年间,为学院提供了200来个研究、实习岗位,约100万元的研究、实习经费,既缓解了实习岗位缺乏的困难,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真刀实枪的锻炼。“学科性公司制”的推行还从多个方面拓宽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渠道,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增强了社会对学校的了解和投入,为学校的开放式办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提升了学校科技工作的能力

“学科性公司制”通过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和公司自身的积累,大大地增强了学校从事科技工作的能力,使学校科技人员在选题、寻找合作伙伴、开展项目预研、自筹资金开发技术和产品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如我校的矿物加工学科拥有较强的科研与学科优势,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矿冶生物加工技术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该技术要求投入大,制约了这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现在,该学科依托现有技术成立了“长沙冠华生物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仅5个月便实现技术转让收入1000万元,其后又获得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资助,在这些经费和项目的支持下,该学科在广东大宝山铜矿开始了工业规模的堆浸试验,同时正在学校兴建一栋10000余平方米的“矿冶生物工程大楼”,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矿冶生物加工技术及生物工程学科的研究发展能力。

3.促进了学校学科基地的建设

“学科性公司制”的实施加强了学校的整体实力,扩大了学科的社会影响,并在研究方向拓宽、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十分具体和有力地加强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机电学科原本是学校的非主体学科,在钟掘院士带领下,联合国内几家大型铝加工企业创办的“长沙神润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化运作加快了学校铝合金快疑铸轧技术的产业化,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教育部铝合金强流变制备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以该学科教师领衔创办的“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和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随道凿岩机器人”项目,并被授予为“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产业化基地”。这些国家层次的基地建设大大地加强了机电学科的发展,提高了该学科的地位和水平。

“学科性公司制”的实施促进了学校学科基地的建设,大大提升了学校技术创新的能力,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0年,学校科技进校经费达2.14亿元,相对前一年翻了近一番;2001年,学校科技经费又跨过了3亿的台阶。在2001年的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我校有18个学科通过了第一轮评审,为学校原有重点学科数的3倍多。我们看到,“学科性公司制”在增强学校对社会贡献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标签:;  ;  

推行主体公司制度探索科技管理新模式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