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在术中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手术时间大于4小时、选择侧卧位的手术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0分钟及术后24小时出现压疮的情况均少于参照组,同时在上述几个时间点干预组患者皮肤红斑直径小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实行术中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中应用效果佳,有效预防压疮情况的出现,手术安全性高。
【关键词】侧卧位;压疮;术中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179-02
侧卧位是比较常用的手术体位,多运用于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手术等。采取侧卧位的手术一般手术时间比较长,手术患者长期处于被动体位,支撑部位的皮肤一直受到压力,加上其他原因,如麻醉、高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发生急性压疮。出现此类情况,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还会影响其治疗效果,不利于后期恢复。为分析并解决这一现象,将我院的66例侧卧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侧卧位手术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如下:年龄18至75岁,手术时间均长于4小时;初次手术;使用Waterlow压疮危险评分:15至20分值;手术前无皮肤疾病。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有33例,其中参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25至72岁,平均年龄(49.3±10.5)岁;手术分布:泌尿外科手术15例、胸外科手术10例以及神经外科手术8例;采取右侧、左侧体位各有13例和20例;而干预组患者男17例,女16例,年龄为26至75岁,平均年龄(48.5±10.6)岁;手术分布:泌尿外科手术18例、胸外科手术9例以及神经外科手术6例;采取右侧、左侧体位各有12例和21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的资料发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是由医护人员合作协助患者安置成侧卧体位,使用普通的海绵垫保护受压的支撑点处皮肤。而干预组为预防压疮的出现,实行上述常规护理后,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的操作方式如下:(1)建立压疮预警体系,进行手术前1天,由手术室护理人员运用Waterlow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手术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形、皮肤类型、运动能力、控便能力、组织营养状态、手术创伤等,根据评估分数判断患者的压疮风险程度,累计者为无危险,10至14分为轻度危险、15至19分为高度危险,超过20分则表示极度危险[1]。针对评估有风险患者做好预防工作,术前在受压部位皮肤处粘贴康惠尔透明贴;术中加强对患者皮肤的观察、护理。(2)做好保温工作,将手术间温度调节为22~24;减少患者皮肤的暴露、为患者加盖盖被或利用加温床垫做好保暖工作;冲洗手术部位时,使用温度为37摄氏度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3)为侧卧位手术患者使用高分子凝胶垫,将凝胶床垫放置于手术床垫上,患者皮肤与金属接触的位置使用棉垫隔开,避免使用电凝不当时发生电损伤;头枕处使用凝胶头圈,将患者上臂固定在托手架位置,双臂和身体摆放角度不能大于90度。腰部放置半圆形体位垫,骨盆处放好挡板进行固定,减少压力[2]。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术后即刻、术后30分钟以及术后24小时患者皮肤受压情况:皮肤出现压痕、红斑、破损等内容。将美国压疮顾问小组(NPUAP)推荐的压疮评定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对患者的皮肤感觉、活动能力、营养水平还有摩擦力等进行评估。同时还要将患者皮肤出现红斑的最大直径记录在册。最后,统计出现下肢疼痛、腰肌疼痛还有颈肩痛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两组的研究数据,通过(x-±s)和均属差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的方式进行,使用方差对重复测量资料展开分析,两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压疮形成比较
干预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0分钟以及术后24小时出现压疮的情况均少于参照组,干预组皮肤红斑在术后即刻、术后30分钟和术后24小时分别是(2.1±0.5)cm、(1.8±0.2)cm和(1.8±0.3)cm,而参照组则分别为(4.2±0.5)cm、(4.0±0.3)cm和(4.3±0.8)cm。由此可见,在上述几个时间点干预组患者皮肤红斑直径小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2.2 两组患者颈肩痛、腰肌疼痛、下肢酸困对比
干预组发生下肢疼痛、腰肌疼痛还有颈肩痛的情况少与参照组(P<0.05),详见表。
3.讨论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出现压疮,一般与患者的营养状况、皮肤抵抗力及皮肤受到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等相关。根据有关研究表示,侧卧位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可以达到21%,并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出现压疮的几率越大,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保持侧卧位进行手术时,患者一侧的受力面积比较小,且手术时间长,由于没有办法改变体位,局部组织持续处于不减压的压迫状态,长时间的缺氧、缺血,出现了较多的无氧代谢物,组织细胞变形坏死,从而导致压疮情况的形成。同时,患者进行手术时采取的全身麻醉方式,会导致肌肉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术中有一定的出血量,体温降低,生理上血流变动学发生变化比较大,出现外周血运行不良的情况,加上手术过程中,磨钻的震动力会对受压的部位产生摩擦力,相对而言也会增加形成压疮的风险。术后出现压疮的情况是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所以,针对手术时间长且采取侧卧位的患者,要做好相对的保护对策,以此降低出现压疮的情况。
本次研究中,对出现压疮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模式。从研究结果中明显得知针对预防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风险,术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发挥着积极的影响,能有效降低压疮情况的发生,减少皮肤的受损面积。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并通过Waterlow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压疮的危险程度开展评价,以建立完善的压疮预警体系,做好压疮评估工作,对高危患者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有效促进护理人员对预防压疮工作的积极性,提前做好手术室干预护理准备,提高其压疮风险意识。而手术中对体温的护理同样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手术开展过程中,会有出血的情况,患者体温降低,容易出现末梢循环功能障碍,进而加重受压部位的皮肤缺氧的程度。因此,要做好保温工作,确保患者能在舒适的环境下顺利完成手术。对侧卧位手术患者使用高分子凝胶垫可以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凝胶垫主要包含有聚亚安酯成分,仿生学特性比较强,与人体的皮肤贴近,将之与普通海绵对比,该材料的塑形功能以及回弹力发挥着更好的缓冲力,使得受压部位受力均匀,减少压疮的出现,而且该材料不会导电,平稳性强,安全性高,也不会蓄热,保护皮肤不受到过多刺激,有效减少因侧卧位手术出现下肢疼痛、腰肌疼痛还有颈肩痛的发生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
综上所述,术中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侧卧位手术患者出现压疮具有积极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骆珠琴,彭玉兰,王岸冰,等.综合护理干预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压疮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 36(08):1229-1230.
[2]潘巧艳.循证护理在颅脑外科侧卧位手术压疮预防中应用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6(05):107-108.
论文作者:薄凤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9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皮肤论文; 术后论文; 侧卧位论文; 情况论文; 体位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