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春仙
(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大理 671000)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18-02
精神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改良后的电休克治疗、各种心理治疗、康复治疗,使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不同的角度得到康复,使患者重新回到家庭和社会。
病人一旦确诊患有精神疾病,那么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是必须的,也是最重要的。坚持服药的病人即使病情复发,那么症状也较轻,且容易被控制。
1.精神疾病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
1.1 服药时请自觉将药物服下,并配合护士检查口腔。
1.2 疑药有问题,可询问发药护士。
1.3 服药后如有不适,及时向医生或护士反映,以便及时处理。
1.4 初服药时可能会产生某些药物反应,如口干、便秘、头晕、嗜睡、乏力、流口水等,不必过分紧张和担心。
1.5 便秘的患者要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活动,以利通便。
1.6 流口水的患者睡觉时用干毛巾垫与颌下,勤换洗保持衣被的清洁。
1.7 服药后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1.8 为及时发现药物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医院会定期对患者抽血化验,做心电图等检查,请理解配合。
1.9 按医嘱服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患者必须配合治疗,如自行停药或减药,不但会影响及时治疗,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且会引起医生的误解,认为药量不足而加药,这是非常危险的。
1.10 有些患者依赖安眠药入睡,这会引起药物依赖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希望患者睡前不喝咖啡等影响睡眠的饮料及大量的水,不看恐怖、惊险的影视、书籍,避免参加过度刺激、兴奋的娱乐活动,有规律的生活,克服药物心理依赖,安然入睡。
2.精神科特殊药物治疗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2.1 氯氮平
2.1.1主要副作用:①嗜睡、流涎、便秘、体位性低血压。 ②粒细胞减少。③心肌受损。
2.1.2注意事项:①改变体位时动作适当缓慢。②经常更换床单元及衣物。③多吃水果及开水,多活动。④定时检测血象。⑤定时做心电图。
2.2 碳酸锂
2.2.1主要副作用:①对胃肠道影响有恶心、腹泻等。②加药宜慢,加强观查。③两手静止不能。④心电图异常,白细胞增加。⑤过量引起中毒反应。
2.2.2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做好相应的检查。②加药宜慢,加强观查。③预防水中毒可多饮水,增加尿量排出。④定时检测血象及心电图。⑤出现中毒先兆及时停药及时处理。
2.3 氯丙嗪
2.3.1主要副作用:①口干、便秘、体位性低血压。②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③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
2.3.2注意事项:①鼓励患者多喝水,多吃水果,适时增加运动。②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③定期检测血象及心电图。④加强观察,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4 维思通
2.4.1主要副作用:①常见失眠、焦虑、头疼。②儿童与青少年易出现镇静反应。③女性病人易出现内分泌紊乱。
2.4.2注意事项:①做好睡眠护理。②做好心理护理,减少恐惧紧张。③定时检查血象及心电图。
2.5 丙咪嗪、阿米替林
2.5.1主要副作用:
①口干、多汗、便秘、视力模糊。②尿潴留、麻痹性肠梗阻。③心肌损害。
2.5.2注意事项:
①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多做适当运动。②加强尿量及大便情况的观察。③定时检测心电图。④协助做好生活护理。⑤用药期间不宜饮啤酒、食香蕉、肝及青豆。
2.6 赛乐特
2.6.1主要副作用:①食欲减退,嗜睡、失眠。②口干、便秘、腹泻、视力模糊。
2.6.2注意事项:①观察睡眠情况,做好饮食护理。②多食水果,多饮水。③不与抗凝药同服。④心脏病、癫痫、青光眼慎用。⑤起效慢,重症患者服用多加观察。
2.7 喹硫平(思瑞康、启维)
2.7.1主要副作用:①高血压、心悸。②肝功能损害。③消化不良。
2.7.2注意事项:①定期检测肝功能。②心血管监测。③宜饭后服用。
2.8 奥氮平(再普乐)
2.8.1主要副作用:①嗜睡、体重增加、高血糖。②老年患者易引起步态异常和跌倒。
2.8.2注意事项:①避免接触危险性及高空作业。②监测血糖、血压、体重。③观察老年患者步态情况及防跌倒。
2.9 镇静、安定、催眠药物
2.9.1主要副作用:①头晕、嗜睡。②药物依赖。
2.9.2注意事项:①注意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防跌倒。②多种安定类药物交替使用,可预防药物依赖。
总之,在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单一用药。(2)剂量适当。(3)疗程适当。(4)决定更换药物应当慎重。(5)新药使用应当慎重。
【参考文献】
[1]李乐之.精神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9.
[2]申文武.精神科护理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8.
论文作者:宁春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副作用论文; 患者论文; 注意事项论文; 药物论文; 心电图论文; 体位论文; 血象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期论文;